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气韵论——之二

瓶与花的对话--2008年--91cm-X-72.7cm

黄山--2008年-112.1cm-X-145cm

  与其说抽象性是西方近现代艺术百年来追求的艺术特质,不如说抽象性是中国文人千余年文化之特性。

  中国人无论有无文化,都很自然地接受和理解抽象手法。如京剧,在舞台上,上山、下山而无山,守望城门只见桌椅板凳不见城,骑马无马,开门无门,点灯无灯,即使战死沙场,随后演员自己起身走回后台........这一切不合理都值得原谅,观众可以理解。而且此类无台词、无道具的抽象手法,其肢体语言极为丰富多彩、韵味无穷!所谓“戏”就在其中。

  又如中国水墨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所谓“留白”——空白的画纸即是天、地、水、云、气等等,此种无中生有、无即有的表现手法,几千年来被视之为“妙趣在其中”的境界。至于唐诗、宋词,其抽象性就更为深刻了!由此可见,中国人最懂艺术的抽象性,重精神、重幻想、重人性。

  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其实任何艺术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视觉),转换为某种符号(造型与色彩)再现于生活——一件可视性的具精神价值的物象,即艺术品。当然,也有些自然的、客观的“物体”被视为艺术品,例如石头、树根,甚至某些工业废品。

  即使这样,亦必须经过人的头脑去发现甚至加工而引导其他人(观众)进入视觉享受。因此,仍然是一种主观意识去感觉客观美,例如:黄山的山石,有的被命名为“仙人下棋”、“仙人指路”、“仙人跳舞”、“仙人脱靴”,虽然都是自然的、美丽的山石,但是经过古人的命名,就更加吸引人,有可看性。

  由此可见,艺术是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任何艺术品都无法摆脱人的主观元素,即创作者的意识与感动,从而转换为新的视觉形象而刺激他人。因此,过分地强调艺术的纯客观性、纯原始性,是虚无、没有价值的。任何欣赏者都是有头脑有思想,有感觉有情感的人,欣赏的本质乃是一种主观意识,例如面对同一大自然景色,有人觉得伤感悲哀,有人却感觉心旷神怡十分诗意。不同的主观意识而导向不同的感觉。

作者:厐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