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触点与体验

  张羽用手指沾上清水在宣纸上“戳”“点”的过程,是由湿到干。每戳一次就会留下一个触点,一个凹凸。一幅绘画中千万次的重复,千万次的凹凸,指痕留在了宣纸之上。

  用手指在宣纸上“触”“点”而留下痕迹——“指印”。手指“触”“点”宣纸的过程行为是《指印》创作的根本。千万次的重复为我们带来了对精神中的本质问题的思考。指画在古代和现代一直贯穿在绘画创作中,而《指印》是超越绘画形式而强调了概念,强调了“契约”的方式。“指印”(按手印),是财产、生命意义上的符号,在作品中每一个指印都是生命的符号,在数以千万次的排列中,通过手指与纸面的直接“触”“点”行为完成创造全过程是需要强烈的心理素质和哲学思想的支撑。

  实际上《指印》里面渗透着一种力量,是中国功夫“一指禅”的力量。《指印》的创作如一种修炼的过程。行为及结果都是单纯的,单纯到令人费解。而作者通过这个过程在心灵上得到了反馈。当然是他也是通过视觉的“气场”而达到精神的满足。

  事物的运动规律有些是看不到,只能去感悟,或者凭借对“质”的直觉去领悟。以行为及痕迹传递观念,使我们能感受到从中国传统中走出来的当代问题,“指印”是区别西方,以东方的观察方法和中国的语言方式而提出的问题。“指印”视觉上静态的,制作过程是运动的,是重要和简洁的。“指印”的变化扩大了视觉空间,“指印”的定位是在艺术的本体之上。

  九十年代张羽的“灵光”得到美术界的关注。张羽能超越《灵光》到《指印》的过程,对于艺术家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灵光”时期带有表现主义的倾向,他没有完全摆脱“写意”的意境,“灵光”是“指印”的过渡期。灵光作品中有宇宙感,宇宙大爆炸,作品中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让我们想到的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宇宙爆炸)。“灵光”在样式制作中也延续了,传统的办法,样式上引用印章。在作品的当代性以外还是强调了中国的技术(皴法)。

  空灵总是水墨表现的世界。在张羽的黑白世界中,黑的“质”的要素被重新构造,墨的潜在能量于视觉领域得到充分表现。以往的水墨方式是以单纯的水墨技法表现,而张羽的水墨表现是墨的“质”,并与其技法结合起来表现“墨的质性”,在大幅的宣纸上编织构造了一个视觉的板块,在“墨质”的黑白中印证了文明的痕迹。“墨质”中融合了中国与西方历史的、当代的、物质的以及精神的。

  如果说“指印”与“灵光”的根本区别,在于“指印”提出的是理念中的“质象”的场性与行为问题。传统中国绘画,让我们不能分开一个固定的样式——“诗、书、画、印”的四位一体。如作品上缺任何某一要素,就可以归其没有完成。这是千年以来,中国文人提出的一种美学观,一种视觉的审美方式。在我们探讨艺术本体问题的时候,我们思考的可能要更深远,方法也更广泛,学会舍弃某些传统的样式以及观念,尤其在哲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行为过程(体验)等方面得到重视,来追求艺术的本体问题,而这些都成为了张羽指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指印”中删去了绘画的要素,减去了绘画性,近而强调的是行为过程,作品进入到一个非常单纯化的境界,是一个新的境界。

作者:刘旭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