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冯远: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出席今天戴希斌先生的作品展览开幕式,我还特别感谢今天来自陕西的领导和艺术家同行,可见我们陕西艺术家这个团队非常和谐。我本人也非常高兴参加这个活动,戴希斌先生原来的作品我并不是很熟悉,但是前不久美术杂志的同志给我带去了一本他的画册介绍了他的情况,说句心里话,作为一个同行我是很认真地拜读了他的作品,这本画册编辑的非常好,画集里面完整地展现了一个66岁的老艺术家多年从事艺术教学、创作、研究的艺术心路,而且是他作品的一个回报。确实也到了一个总结、回顾艺术道路的时候了。当然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只要不停下他手中的笔,他的艺术道路还会继续的延伸下去。我所感动的是,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艺术教学、创作的一个艺术家,他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间,所秉持的这种立足深入生活,继承传统具有创新意识。这样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他作品的同时留下了一大批文字,这是在我们的艺术家中不多见的,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以我个人的名义同时也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对戴希斌先生的作品展览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时我想以一个同行的角度对戴先生的作品谈一些我和大家共同的看法,虽然我今天还没有看到他更多的作品,但是我能看到戴希斌先生在艺术创作上所经过的路程,正像刘文西先生说的他立足传统,严造型讲笔墨,注重创新,给他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非常的不容易了。他的第一阶段的作品完全是在生活中注重写生师造化而来的,比如说他的《山原》、《清凉山庄》像峡谷、凉亭等等这样一些作品,不光作品的体量比较大,而且在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到他反映生活注重写生,从自然山川中间获取创作灵感和自然神韵,以及他运用传统的笔墨形成的一个敦厚、中和、苍茫、苍劲的个人艺术风格,应该说他的第一阶段走的非常的扎实。他的第二节阶段实际上是从写生、写实往写意发展过去,这个阶段我们既看到他的大作品,同时也看到他的小作品,他把中国传统的雕塑石狮引入创作中间,同时把中国青花瓷的造型艺术也引入他的创作当中,我相信对戴希斌先生来说,这个阶段的这种多向的探索试验对他后期的也就是接下来的欧洲旅行写生带来了非常好的一个转变和创新的契机。我特别要介绍的是他在欧洲旅行写生的这批作品,他让我记起来了五六十年代李可染先生和傅抱石先生也曾经有过的写生展,这批作品生动鲜活,但是戴希斌先生独具特色的是在他的这批作品中间有写实、写生转向了他的写意性的风格,而且在繁琐的欧洲风格的建筑中间,找到了归纳总结,通过一种意象色彩写意性的把它表现出来,而且特别成功的是,他是用中国的笔墨用非常洗练的颜色创作的作品非常有特色,这些作品是可以好好总结一下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还有一个非常好的铺垫,他画了一批中国西藏的寺院,这批作品在绘画的形式感和绘画的形式构成这方面也走了一条非常扎实的道路,这对他在欧洲写生中形成这样一批非常有风格的作品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那么我想今天参加展览的同志请一定认真拜读一下这批欧洲印象的作品,这个中间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更重要的是他在这中间融进了西方的印象派主义、表现主义和后期印象派主义的风格,我觉得中国艺术是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同西方艺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化之路,这是我对戴希斌先生作品的个人评价,相信在座的同行们一定有同感。
66岁对艺术家来说还算是中年,我想戴希斌先生还有很长的生活道路要走,艺术道路要走。我们衷心地希望戴希斌先生生命艺术常青,艺术之树常青,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好作品来,发展我们的中国艺术,发展我们的当代山水画艺术,谢谢各位。
作者:冯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