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书法发展至唐达到极盛,帝上嗜好,国子监置为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取士。故有真书草书之极,行书之顺,篆书隶书之用。
唐朝善隶者有唐玄宗、韩择朩、蔡有邻、李潮、徐浩、史惟则等,史惟则则因善篆与李阳冰齐名并兼善隶书。史于玄宗时至殿中侍御史,其书传世甚少,西安碑林存《大智禅师》隶书碑一通。宋陈思(书小史)称其隶:迫近钟书,发笔方广,字形峻美,亦为时重。宋赵明诚评其隶:老劲庄严,此书骨力参以和缓之致。近年发现的史唯则隶书(窦夫人墓志铭),其字字形笔法活脱生动,虚实轻重一任自然,筋骨突出。较唐际形整笔紧、俊美平和的隶书与更具感染力,存自然之态而少刻意修饰之貌。唐际隶书,承秦汉遗法,在字形字法等方面沿袭了汉隶规制,在技巧的施用中过于强化规整完善,致使唐隶笔意尽失汉法,少古拙朴素之意,多修饰姿媚之态。致字形结构整齐匀平,少汉隶随形之变法。观史之墓志书,则知字法之用,其致有别,碑之宏制与志之小刻当存其异,当然亦可视此为意味之别。而史惟则所书志石,当为唐隶不可多见之佳作。
跋汉《张景碑》
张景残碑,刻于东汉延熹二年,跃进时发现于河南南阳,其石曾为饮茶之几铺路之基,后得贤者识,遂以为宝。是刻制于东汉晚期,其书法风格趋于平稳、工细、典雅、精能,突出反映了汉晚期隶书之面貌。此碑书意,平和、温润、清雅、娴静,与<朝侯小子残碑)如出一辙。自东汉中后期始,隶字渐由古拙雄浑走向秀逸典雅,由朴茂凝重走向清新静穆,技巧渐入修饰之轨,意味遂开精微之致。史晨、曹全、华山、礼器、乙瑛诸碑,俱为时证。山此刻可窥成熟精美隶书之一斑。是刻之贵,当在文雅清丽之意,亦可为追隶承汉规度之佳范。
跋刘京闻书作集
在一般人眼里,书法是个简单的事,看起来只是写写字。从文化意义上讲,书法并不简鱼,因为写字不等同于书法。
学书,其实也能做到简单。一要用脑,悉心体会,通晓艺理:二要心存敬畏,以古正己;三要循规蹈矩,恪守方法,科学训练。其行必能入正途,而尽赏其华,尽成其美,其简单在于少弯路。
学书很不简单。书法乃是一座山,一门大学问,一项复杂的科学。求者穷尽毕生精力也未必得修止果,也未必能尽详其事,尽识其机,尽握其能。其所得或可至自乐、自养、自满、自足,自可快慰一生。亦可获赏、获名、获利、获得尊严、获得人生之意义。
故观作者书,可识作者路,察作者书中意,便晓作者心。书作者其学、_其识、其养、其智、其性、其情,尽存于书内,尽现于笔下。
京闻君书名近年益盛。自初观其书作赏其彩始,便知其灵性居于上。渐近识其人,亦觉温文尔雅,情真性直,外巧而内朴,且富见识修养。京闻为艺以理行,以心逐,以法为,以情化,以学养,以勤补,得入正途,欣得硕果。近读京闻新作,细心品味,又觉韵致开新,铅华渐洗,典雅尚存,潇洒尽显京闻从古,尤爱晋唐书迹。晋人清俊儒雅、风流逸宕之象尽收于笔底,尽藏于卷中。唐人清旷丰厚之态渐入字中。取范二王乃书者必修之课,世人多取其法,兼得其意。以京闻气质、灵性、情愫、心智、风范,事二王书兼及唐贤迹,可谓汲古人意,得古人韵。正是书与人同,笔与心合。
晋人书开儒雅风尚之先河,文人玩墨始,文字书写与应用平添了些许姿致,并助书法遂启新境。自晋起,书法发展进入到占雅壮美与典雅秀美相对相合之期。文人以学养书,以情驭书,以心付书,导致书法渐近抒情与挥洒,行草书不汉由此盛行,愈来愈促使书写之事走向对美的追崇与表达。优柔、静穆、温文、典雅、含蓄、潇散之风广为流行,遂成书法主脉。
以书法特性言书,一为对美论释,二为对心表述,三为对学养阐发,四为行为高稚,五为过程洒脱故书者欣悦,识者存畏,赏者生敬。而京闻对书法的践行,正是以寻绎古典精粹为龙头,以表达心性为起点,以知识为动刀,做到了书人合一。
书法审美的构建,始于哲学,终于辩证。虚与实、静与动、刚与柔、巧与拙、曲与直、收与放等等,相生相映,相左相合。此不仅是手段,史是理性原则,乃至标准。于艺术实践中若能相逐相守,明辨慎行,当可至远。此仅余之浅识,提出供吾兄参考。
京闻于艺术已有硕果与盛名。作为与之相共挚友同仁,唯期艺之久长,情之久长,乐之久长。以上所述,虽不及卓识,且为心语。仅应京闻君之命草成数言,即付。
刘文华
癸巴正月于京
作者:刘文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