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近年来,陈树东常以“守望具象”作为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活动的定名,这一表述对当前以传统绘画形式从事创作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感情含义——它包含着面对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图像大潮而保持的坚韧与勇气,又具有一种孤傲的执著。我对他的“守望”怀有明朗的信心。首先是因为具象绘画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它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日暮途穷;其次是因为正值艺术创造春华岁月的陈树东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的创造性,给人自由、开朗的感受。无论是雄浑壮阔的历史场面,还是宁静的自然空间,都来自他个人的生命体验,既非迎合时尚,更少扭捏作态。
陈树东的画酣畅痛快,他关注的中心是社会变革的历史。但他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表现基本上出自视觉艺术家的心灵,因此他的作品虽然与多种历史背景有所联系,但这些作品不是事件的说明,而是艺术家在历史沉思中泛起的激情波澜。20世纪50年代,那批革命历史画问世之后,林风眠曾婉转地批评他们缺乏艺术的处理。其中关键的问题就是当时的画家背负着政策说明和事实再现的重担,很难在绘画性方面有所创树。陈树东基于历史变革的绘画在这方面有所补益,他不是不关注历史,而是从画家的角度去关注历史,他展示给观众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无比深厚的气势。
17岁那年,陈树东告别故乡,出门远行,据他说“是揣着几本大师的画册和几个速写本到部队的”。在军营紧张的生活锤炼中,他成为了一名好军人,而他对艺术的渴望便成了一种内心深处的眷恋。这种眷恋使陈树东一有机会就到美术馆、博物馆、美院等地参观学习,用并不宽裕的津贴购买了大量美术图书资料,以充实自己的艺术营养。后来,陈树东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绘画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毕业之后,在部队忙碌的日常事务中,他并未放弃对绘画的追求。随后,他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学习,在那里,许多卓有成就的画家的热情鼓励、帮助和精心指导,使陈树东的油画知识和艺术视野再次得到开拓,在形成个人油画风格语言的同时,陈树东思考着中国油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格局,坚定着自己的创作道路。
作为外来画种的油画,经过一百多年在中国的成长,已经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作为一种载体,从内容到形式都沉淀着西方文化的特质。如何运用这种手段表达中国人的精神,一直是摆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也是陈树东创作的目的和追求。特别是他近年完成的名为《战争系列》的画作,是以表现人性、生命为目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活现实与生命精神的互朴、互融,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因此,他采取了一种“写意”的方式来表现历史和战争,试图通过特定氛围的强化来体现凝重、遥远、模糊的历史感。为了强化视觉上的冲击力,画家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弱化了作品中的写实因素,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审美取向。在不失作品浑厚、坚实的特征下,强调了笔触与画面肌理效果所呈现的材质之美,色彩上更是有所提炼与纯化,偏重于粗黑浓重。与其说这是现实中“艺术真实”的写照,不如说它是作者精神世界的筑构,赋予“历史的真实”更多人性的特征,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表述,也是中国艺术中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
除了军事题材的创作之外,陈树东另一个热衷的题材是风景写生,他酷爱写生,喜欢投身于大自然中去,感受那瞬息万变的景观。每当此时,他常常激动不已,他的画笔与画布的每一次接触仿佛不是在表现自然,而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就风格而言,陈树东的风景油画既有连续一贯的凝重与浑厚,又有明朗与灿烂的狂放变化。这种仍然具有表现主义色块的节奏、色彩的和弦、笔触的交响,都是画家内心所体验、感受到的客观世界的内在神韵及精神所在,也是画家个人情感的倾诉。
陈树东的作品总是散发出一种凝重深沉、粗犷豪放的气息,这种带有神秘诱惑感的艺术风格是他在自我人格的无形导引下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他的艺术观念和风格语言的形成,在于他对绘画形式的深情,他观察和思考当代绘画的去向,以自己的创作手段和叙述角度在艺术上开拓、掘进。他目前的开拓仅仅是其艺术旅途中最初的几步,但从轻快而坚实的步履,就可以展望他在绘画艺术历程的广阔前景。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水天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