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中国画市场行情的藏家可能都会发现,毕建勋的市场拓展属于一种慢性过程,不属于“见风就长”的市场类型。但在一个新的市场基础与市场进程中,毕建勋的这种不温不火、慢功出细活的艺术特质,为其市场成长提供了比别人更多、更大的想像空间。
2010年保利五周年秋季拍卖会上,毕建勋的作品《黄河纤夫》最终以670多万元成交,可以看作是他新的艺术创作的一次市场检阅,具有标示性意义。
1978年,毕建勋以文化课和专业课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鲁迅美术学院的院长张望直接录取了他。在鲁美国画系,毕建勋除了国画,也尝试油画、壁画、雕塑、连环画、丙稀等门类。1982年,毕建勋还是一名学生时,搞现代派已经是小有名气。但是,当大家都对新潮感兴趣时,他又开始转到西方古典主义。1986年,他又开始放弃古典主义,进入中国文化传统。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有5年时间没有画画,一直在研究古代理论,后来又转向比较写实的水墨人物画。在学术探索中,毕建勋不是避重就轻,而是敢于碰硬,正面突破,其精髓在当今画坛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一、毕建勋学术地位的构建
学术地位的构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其巨幅的主题性创作。这些创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重要影响,为其赢得了学术上的称誉。二是其理论方面具有相当力度的发稿量及理论深度,为其在史论界中赢得了不低的地位。一位知名的评论家曾评价毕建勋为“两栖”型艺术家,绘画与理论都很强势。很多记者在谈论大师的成功之路时曾做过分析:黄宾虹、潘天寿等诸大师,原本都是造诣很深的史论家。独一无二的理论、学养及陶养,决定了他们在美术史上无可替代的大师地位。毕建勋在理论方面的深厚积淀,为他在美术史上冲击大家,积聚了许多旧时代画家难以比拟的能量。这种能量在什么时候、何种缘由下能够迅速爆发,是藏界很关注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二、市场机构的跟踪结果
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在对毕建勋长时间的跟踪、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作品的市场价格较低。其价位及其相对强势的知名度,给收藏家带来了一种远期期待;二是其创作能力及创作水平,在市场中达到了相对快速的认同,为其主流市场的启动和拓展提供了动力。这种动力,会形成一种大型创作,从而作为“火车头”,带动一般作品或小品市场的迅速上涨。在大型创作中,在国内不断升温的环境里,这种市场过程会得到越来越快的响应。
2001年至2006年的市场行情
为更好地预测和评估这种变化与趋势,中国画廊联盟市场研究中心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整理和挖掘,利用科学统计的方法,对毕建勋的市场行情给出了下列一组数据:
2001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500~2000元/平尺(前面数据为小品价格,后面数据为创作价格,下同);
2002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700~3000元/平尺;
2003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1500~5000元/平尺;
2004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2500~8000元/平尺;
2005年,上半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3500~10000元/平尺;下半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4000~12000元/平尺;
2006年,作品的市场价格为6000~20000元/平尺。
三、近年来创作思想
从2006年开始,毕建勋果断放弃了小品画与商品画的市场,而专攻可以在“美术史上留得住”的大幅与巨幅创作。在超越技法层面上,强调思想性与人性的挖掘,走出了既不同于文人画,也不同于笔墨与造型相结合的水墨人物画探索的新路子。毕建勋的这种艺术创造,为其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打开了空间。2010年秋拍,他的一幅作品《黄河纤夫》最终以670多万元成交,可以看作是他新的艺术创作的一次市场检阅,具有标示性意义。
四、毕建勋作品拍卖一览
季度上拍数量成交数量成交额(元)成交率均价(元/平方尺)
2005春季1124,200100%5,815
2005秋季11110,000100%7,000
2007春季11896,000100%36,459
2007秋季2116,50050%3,965
2009秋季1180,640100%19,377
2010春季118,960100%2,491
2010秋季116,720,000100%70,948
合计877,856,30088%51,998
作者:西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