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重水墨开创性艺术家蓝正辉,近日与德国“辉腾”汽车在上海推出《辉腾与蓝正辉水墨艺术展》。这是蓝正辉继和德国宝马、法国DS、美国福特等国际品牌汽车合作之后,再次与德国大众合作,这也是现代工业品牌与艺术的联袂展示。德国“辉腾”除了邀请艺术家蓝正辉外,还请到了著名小提琴家黄蒙拉现场演奏。
基于“辉腾”品牌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希望品牌的登场活动有艺术品参与,营造工业品与艺术品的反差与协调的氛围。在权衡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之后,蓝正辉水墨的东西方、理性与感性结合的抽象水墨艺术,与高端的德国原装车一起展示是最佳的选择。
蓝正辉此次展出的作品最大尺幅接近8米。抽象水墨与“辉腾”汽车的合作展示,相得益彰,形成了既陌生又熟悉,既新鲜有趣又令人思考的视觉效果。
“辉腾”是德国大众家族的高端汽车品牌,低调而奢华,反映出大众踏实的做事态度。汽车的特点是内在大于外在,而蓝正辉抽象水墨的恢宏而内蕴与其相辉映。蓝正辉的黑白水墨单纯而有力量,极具张力与气度。蓝正辉的作品多次和国际顶级品牌合作,说明艺术沉淀的必要性以及抽象艺术内在的力量价值体现,也是中国现当代艺术价值发现与价值回归的必然趋势。
夏可君作展览前言:《蓝正辉的气量水墨》
“著名批评家刘骁纯先生把蓝正辉的巨幅水墨从理论上精确而生动地描绘为“体量水墨”:墨块的巨大体量,尺幅的巨大,体,量,力,度,势,神,在疾呼奔走中,纵横奔驰,打开了一个酣畅淋漓的水墨世界。但是,我认为还可以从“气量水墨”来重新理解,如果传统水墨的内在精神是气化,仅仅追求体量还是来自于西方对块面的塑造,是西方的崇高精神,但是气量水墨有着另一种精神气质。而且,还必须经过抽象,成为力量的形式,并且与自然性的元素融合。
当前的中国文化,进入21世纪,尤其进入2008年,就开始进入崇高,这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所言的崇高,与优美的和谐不同,崇高则是对绝对的大与不和谐,是对恐惧的痛苦的经验,无论是数学的量的崇高,还是力学的力的崇高,都是想象力的牺牲,以便激发更大的几乎不可能的想象,这是对混沌与无形之物的表现,即对不可表现之物的表现,以便提高主体的自尊与意志力。中国正是在2008年左右,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汶川地震,都使中国文化走向崇高,但是现代性的崇高,总是伴随着灾变,如同地震的震动,如同社会的巨大矛盾,如何面对这个现代性的灾变,保持住生命的气力?中国传统的自救之道是回到自然山水之间,打开一个丘壑的虚灵空间,在其间呼吸与安息,而“气量水墨”就是面对这个自然气息的衰败,面对时代精神的萎靡与浑浊,试图重新振作起来,所谓孟子所言的“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光感与气感的融合,重新打开一个可以重新接纳我们生命的自然空间。
因此,蓝正辉的巨幅作品打开的是一个气化的生命空间,那是有着生命情感表达的空间,黑白灰的色差暗示着情绪,这些情绪形成力量的方向,即气势,这是气的延展,伸展,不同气息构成形体,在彼此的关系中,形成的是气势,是一种势头,画面的意义被抽象为感觉的方向,笔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势力的张力关系,而整个画面则是巨大的空白与墨块之间的对比,而且气化可以保持崇高的同时,消解崇高的暴力与牺牲。尽管蓝正辉以其英雄主义气概,有着身临绝壁或壁立千仞的激越姿态,而且画出过汶川地震发生时巨大黑色从天而降的作品《天崩》《国哭》,那是黑色在哭泣在呼喊,但是,水墨本身的内在渗透与柔软绵延的气力是可以转换西方的崇高感的,一旦我们这个文化进入灾变时刻,如同现代性不可避免具有灾变的突转特性,蓝正辉对于这个突变,突兀的转换当然有着彻底的经验,他画面上那些岌岌可危的石块,似乎在倾塌,但是却还巍然屹立,如同八大山人所画的个体性的石头,只是更加硕大。
这是什么在支撑着?这是一种内在的气度,而且画家要把这种气度柔和化,这在蓝正辉具有灰色色调的作品上尤为明显,这“灰”有着气度,即是“灰度”,这灰色有着崇高精神燃烧之后的温度,有着雄浑大气的涌动,有着蛮荒荒古的记忆。从色彩上,灰色在水墨的黑白对比之间打开了一个柔和缓冲的从容地带,让笔触更好地抒发出来,似乎快被拉断的张力得到了维持,这灰度平息了黑白色彩的叫喊与撕裂的疼痛,让撞击的墨块有着停息的可能,灰度是水墨伸缩性的最好体现;从结构上,灰度形成了画面构成的核心,在疾走的大笔书写之中,灰度其实是传统书法用笔的疾涩运行中留下的飞白,带来节奏的变化,而且把空间的内在层次展现出来;在精神上,则是对力度对比的缓和,体现出精神的气度与自身的控制;灰度的出现,表明了画家对传统水墨的笔法,墨法与水法有着很好的控制,在如此巨幅的作品上,他能够控制得当,没有十多年在巨幅宣纸上的摸爬滚打是不可能的。
蓝正辉的用笔方式无疑是独特的,而且他成功转化了日本书法家井上有一的书像,如同井上有一,蓝正辉也是自己熬制墨,自己制作大排笔,那种黑色如泼,笔墨溅射的奔走,让水墨有着行为戏剧的同时,还展现了水墨巨大的伸缩性,有着对时代精神气候以及转变的启示性,也许时代可以向画家学习更多的自我转换之道?
如果我们去到画家的工作室,看到他作画的场景,我们似乎会地体会到,蓝正辉不是在画画,而是整个生命投注到画面上,因此,他的巨幅作品,召唤我们进入,在其间游走,在其间呼吸,在其间进入一个与自然再次相遇的位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