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03 11:26
我在美院上研究生的时,选择的是中国画系下面“材料与表现”研究方向。很长时间我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材料”,作为一种当代的艺术语言意味着什么。有一天导师胡伟老师问我,为什么要学综合材料?正在发愣,他说,是为了杀死艺术。懵懵懂懂中突然想到,对我来说,在杀死艺术之前,要先杀死水墨吧。
2006年中国停止对农业收税,经济上中国已经与传统社会彻底脱离,机体已经在全面地蜕变。文化上,一个衰老的心脏无法为新的身体提供跳动的能力,旧的血液已无法提供支持,水墨死于历史变革中的心力衰竭。
为什么“水墨”会在2013年在当代艺术领域突然变热,变成资本、市场和展览关注的焦点?历史的背景更重要。中国和世界都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和调整,世界给了中国一个机会,中国文化需要重新阐释。
水墨/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今天不转化成国际性的语言,不在全球化的背景中重新阐释和建构,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是零。
一、 水墨的危机,是价值基础的解体
任何一种形式的背后,都有一种价值作为支撑。
面对“三千年之大变化”——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商经济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价值的解体是必然的,因为它不支持现代经济。
今天的水墨失去了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东西——“水墨”的背后有一整套文人阶层的文化价值观作为基础和支撑——却只保留了精致、趣味化和消费文化的符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今天的消费社会,物欲和消费至上的时代,面对传统价值的解体,水墨在今天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二、 水墨变热的原因,是中国和世界关系的改变
“资本”与“权力”的双重作用。
资本的预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中国大量新兴富裕阶层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和艺术品收藏潜在的巨大市场;以及在中国藏家的对“水墨”所具有的“文化认同”的作用。
权力的变化:更加多元的世界格局,世界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的改变——导致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寻求以“常态”面对各种利益冲突,以及建立理性的交往之道。中国正在加快融入国际社会,世界也在容纳中国以及需要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发展导致自身产生新的强烈的文化需求,中国和世界都在相互调整关系,资本追求高额利润,才是最近“当代水墨”突然变热的原因。正是这种局面才引发资本对“水墨”的追逐,它是建立在对未来的判断以及利益预期的基础上。
三、警惕中国当代艺术仅仅成为全球消费文化的一个东方品种
应该警惕中国当代艺术仅仅出现像日本村上隆那样的艺术家。正像村上隆所说:卡通就是日本的当代艺术。在全球美式消费文化的覆盖之下,一种毫无深度的“浅薄”,一种消费文化的东方品种,真的是我们需要的么?
消费文化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吗?消费文化无法解决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的问题,无法为一个现代的中国提供新的现代价值作为基础。在新的时代,中国无法从“消费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原创性、独立的价值和未来。
消费文化的本质,就是不思考。它不是面对问题和困难,而是回避,制造一种简单的娱乐图式,获取利润,它难以提供原创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四、日本物派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1968年,当日本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反省的需求变得更强,终于产生像“物派”这样的艺术家。
面对社会的转型(从一个数千年的农业国家向一个现代工商金融文明的转变),面对工业文化带来的物质泛滥、传统价值的解体,美国消费文化的覆盖,日本产生了物派——不仅在日本,甚至在亚洲战后的艺术史上都比较重要(目前而言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艺术群体。而这一点对中国艺术家的意味着什么?物派最重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建立的语言方式和文化观点,而是他们的选择和行动。
五、失魂——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
费大为为什么会说,中国当代艺术25年没有进步了?
栗宪庭在2009年第6期《画刊》杂志发表的一篇访谈《我现在在自我反省》中说:“我们曾经那么长时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使用过太多我们也许并没有理解的词汇和艺术样式。或者西方的很多语言概念,包括艺术那么多媒介传到中国,中国使用它,那么,这些概念和艺术模式与我们社会和艺术情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们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这些都没有真正地去思考过。”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曾经最重要的推动者, 栗宪庭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思?
1,我们为什么要向西方学习?
很多人今天还会有这样的疑问:今天为什么非要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为什么要去得到他们的认可?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商品为了进入国际的市场,为了分享份额,为了获得认可就要必须按照国际的标准来制造,而我们的艺术就可以例外?难道我们自己的标准可以全球通行?
学习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谋取生存,今天的中国已经无法脱离世界而存在。我们不是简单地在向西方学习,而是在向现代学习,目的是为了融入现代,融入世界。
2,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正像栗宪庭的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是学而不思。学习并不只是仅仅为了模仿,否则就是盲人摸象,学而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把西方同时期最流行的方法拿过来,却很少思考这些观点、方法到底和中国的现实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
我们不能再简单地认为同步模仿西方就是方向。这就是2013年甘阳和朱青生在激辩中提到的中国当代艺术所出现的问题的关键:为什么我们越是模仿西方,越是模仿得像就越是落后?因为我们缺乏问题意识,需要我们回到自身,认真分析自己的问题,从中国出发来判断和思考,而不能一味的只是模仿,缺乏文化的反思。
3,中国主要的文化矛盾是什么?
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工商金融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传统农业价值的解体,但新的现代价值并未确立。经济快速发展与价值失落之间形成的矛盾,就是中国面对的主要的文化矛盾。
我们是谁?我们要成为什么?我们要去向那里?
中国最缺的是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价值观以及建立在其上的新的艺术形态。
来源:雅昌观点-评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