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墨写山川多变幻——读程大利山水画

  多年以来,程大利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探索和研究,从经史子集到古代画论,从先贤画作到古典哲学,都被他广泛涉猎,形成了对中国绘画全面而又深刻的认知。他的山水作品并不是流于技巧的肤浅表现,而是交融在深阔的文化背景中,蕴含着丰富的学术底蕴。同时,他一面探寻着中国绘画内在的规律,一面思考着笔墨上的蜕变和创新。他变的目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探险求新,而是在不断攀缘绘画的精神高度。他活跃的审美思维,促使他的笔墨经常辗转于传承与发展之间,不断走向面目多姿的新境界。

  或许由于早年在南方生活的缘故,程大利的早期作品明显带着南方山水的温润和秀逸,总是在淡墨轻描的笔触中抒发着对家山的感怀。那些遒劲的线条像江南的柳枝拂动在山形的构造间,整体呈现出幽淡沉静的山水之象。从简约的勾勒和细致的皴擦中,足以能窥见画家深厚的素描功底,亦可寻觅到元代四家的高逸之气。画家将眼中的山水当作表达自我心境的方式,传递着笔墨的恣情意趣。他所追求的平淡自然,飘逸俊秀的审美风格,正是古人“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审美表现。画中的山水峰峦秀起,云烟氤氲,苍润朴实中透出清幽疏旷的山野之趣,展现一派柔和清新的江南气象。在笔墨技法上,他弱化了墨的渲染,运用淡墨的形式笔笔写出,意在构建平和恬淡的画面意境。与此同时,画家加强了线条的勾勒皴擦,力求突显山石树木的万千姿态。画家将两者适度地融合,便形成了隽秀灵动的笔墨特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程大利的笔墨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完全摒弃了江南山水的温婉柔静,既而转向北方山水的豪迈雄阔。这其中的起因是源自1995年后的西部写生。或许过于柔和的南方山水,无法释放奔涌澎湃的激情,亦不能尽抒“胸中之逸气”,所以,他怀着满腔热血向西部的大山奔去。那些年里,他一次次走进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在穿越大漠荒原的路上,饱览了西部苍莽奇伟的山水风光,从而令自己的笔墨风格实现了彻底的转型。他开始打破先前的一切束缚,以更洒脱自由的形式描绘着北方壮丽的山川。浓重的墨色,粗犷的线条不断穿梭在山峦树林之间,形的具象性逐渐减弱,写意的趣味性日益增强,有的甚至偏离形的根本,在意的空间里尽兴挥洒。这时期的作品,既满蕴着吞吐八荒的浩大气势,又洋溢着雄强恣肆的阳刚之气。连绵的群山在他的笔下铺展开来,流动着豪纵苍凉的气韵。泼墨而成的山脉,更像苍龙腾飞于苍莽天地间,生成具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这种笔墨上的转化,其实也是心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画家开拓创造的艺术主张。

  在西行之后的若干年里,程大利的艺术造诣日趋成熟老练,在笔墨技法上的表现更加游刃有余。这时,他对传统的研究更深入透彻,技法上亦淬炼得炉火纯青。无论董源、范宽、黄公望、龚贤、四王,还是黄宾虹、吴昌硕,尤其是董其昌他们非凡的艺术成就和笔墨经验,给予画家不同层面的启迪,致使在笔墨的传承上达到全面而又丰富的境界。很多作品依旧保持了雄浑大气的审美之风,用笔用墨潇洒自如,总体上呈现出苍茫壮阔之感。他笔下的山峦、树木、云海,不取工细,只求意似,试图在墨的变幻和点线的飞舞中,营造酣畅淋漓的磅礴气势。画家在神驰万象之余,更讲究墨法和水法的并用,浓淡枯润相得益彰。此外,他在笔法和构成方面亦是融古今之精华为一体,将多元化的技法形式发挥到极致。当然,他的作品在高超的技巧之外,更突显了一种生机流荡的山水精神,传递着画家内心的自然清音。他所描绘的不仅是山水的表象,而是富含活泼的生命感,充满生生不息的山水气韵和对自由的向往。

  近几年来,程大利在笔墨上追求简淡平和的意境,将大开大合的山水之象转化为平缓明净的面貌。其用墨由浓向淡,笔触由繁至简,画面间融入了深刻的哲思,使作品的精神性得到升华。在他看来,自然山水不是宇宙中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人类生活和精神意识密切相关,蕴藏了道禅等中国哲学和宗教的文化内涵。他的作品不单纯是自然山水的客观反映,而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反映着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在貌似简疏的笔法、墨法中,却蕴含着微妙的变化,充满“似嫩而苍,似枯而腴,有意无意,若淡若疏”的神妙之趣。唐代《二十四诗品》认为:“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程大利正是怀着素淡清静之心,体察万千山水之妙,摆脱了技巧的束缚,与天合一,顺其自然,随性而为,达到了无法而有法的畅神之境。那些虚静的画面,分明浮动着澄明的心境,超然的情怀,暗含了大道至简,返朴归真的道家思想。对老庄哲学的参悟,使他的作品意境趋向淡远、幽静和空灵,呈现出山水的纯真之美。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程大利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着新的创造,终能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构建了富有个性风格的审美体系,为当代山水画注入蕴含丰富的技法元素和文化内涵,从而也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和精神。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画家,程大利总能在博观约取的过程中提炼精华部分,转化为自身的艺术滋养。因此,他笔墨上的每一次变化,都代表了审美层次的飞跃和提升,从学术意义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上,足以能够影响启迪后人。

作者:刘丽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