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欧阳中石习书“八字诀”

2015-04-14 10:33

  [摘要]:东岳泰山之子——欧阳中石是怎样登上书法艺术的泰山之巅,成为著名书法家的?笔者有幸近距离聆听了先生谈话,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这个令书法爱好者们感兴趣的“问题”做了一下管窥。真是不“窥”很朦胧,一“窥”耳目新!原来欧阳先生的习书之道,是超越一般人正常思维的贬词褒用:自私、贪婪、抢夺、侵伐。

  东岳泰山之子——欧阳中石是怎样登上书法艺术的泰山之巅,成为著名书法家的?笔者有幸近距离聆听了先生谈话,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对这个令书法爱好者们感兴趣的“问题”做了一下管窥。真是不“窥”很朦胧,一“窥”耳目新!原来欧阳先生的习书之道,是超越一般人正常思维的贬词褒用:自私、贪婪、抢夺、侵伐。

  自私

  心态——自私。学,目的是致用——服务于社会。但学的本身和过程,或曰实质,则是一种个人行为,私人劳动,自我储蓄,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因此,必须调动自因,自觉自愿,自行自助,自给自足。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先师屈原主张“窃爱为私”(《离骚》有句:皇天无私阿兮)。学,就是要自主自爱,自私自利,耕“私田”,建“私庄”,积“私房”。先生说,要始终想着学到知识是自己的;要始终想着自己一定要有收获;要始终想着把别人的都变成自己的——这是艺术创作的真理。学,就是融会百家,要经常反躬自问:融会谁了?怎么融的?百家都会了吗?自省自修莫自欺——对不起自己,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自欺。

  贪婪

  欲望——贪婪。先师孔子说过,学而不厌。所谓“不厌”,就是贪婪。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我们换句话说,学习的朋友是自己的贪婪——无节制的爱好。《离骚》有句: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屈原上下“求索”,也很贪婪,不然也写不出《离骚》——发不出高水平的牢骚。先生说,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学习就要贪婪,恨不得把古代的好东西都吃掉,把现代的好东西都吃掉,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吃掉。先生坦露心迹地说,有人说我是一个传统的保持者。我注意学习传统、保持传统不假,但我的思想并不保守,我的心是很贪婪的。古代的,现代的,凡是好的东西、新的东西,我都想把它学一遍,拿过来,吃下去,从没有厌烦过,从没有满足过。不光是书法方面的好东西,还有其它好东西,所有好东西,我全都通吃,“婪酣大肚遭一饱”(韩愈语)。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贪婪地吃透了旧的,自然就会创出新的。

  抢夺

  手段——抢夺。公然地把没有产权争议的知识拿过来,抢过来,夺过来,据为己有,成为自己的财产。先生在谈到“抢夺”知识时说,首先要树立抢夺意识,调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把别人(古人和现代人)的知识都想法抢夺过来。先生举例说,学生作弊时,看到别人卷子上一两个字,他就马上开窍,知道自己的卷子怎么做了。为什么?因为这时他的眼光最敏锐,思想最灵光,一下子就把别人的东西抢夺到手了。如果把这种偶然状态的抢夺变成经常状态的抢夺,随时用这样的脑子去抢夺,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再是要用智慧去抢夺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地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就是说,要一学就会,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不能及时学懂,总要温习复习,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三是从传统文化的宝库里抢夺宝物。先生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要想成为知识的富翁,就要抱定抢的态度,勇于善于把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宝物都抢夺到手。宝物中,思想和方法是宝中之宝。

  侵伐

  行动——侵伐。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的领地,都早已有“领主”了。通往领地之路的关口也都有赫赫有名的大将把守。要想取得一寸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不客气地征讨、攻打、侵伐。要侵伐,一是要有物资(知识)储备(抢夺来的东西);二是要敢于向“领主”——对手挑战;三是要采用新式武器,朝着“五大领地”的薄弱环节进攻,发起冲锋,夺取前沿阵地后,插上自己的旗帜。这里说的“新式武器”,不是别的,就是思想(观念)和方法。先生说,有了先进的思想,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人就变得聪明了。书法的内容和形式,从理论到实践,虽然前人研究得都很到位了,但任何事物都是要发展变化的。这就是说,书法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可侵蚀、可侵犯、可侵伐的。换句话说,都有“空隙”可钻。只要在用笔力度、点画的质量形状、结字和章法上有所变化(不是大拆大卸,而是做一点点改变),对前人领地的侵伐,就可能取得“夺胎换骨”的成功,起码也可以打上自己的印记。

  从资料上看到,欧阳先生无论是在哪里任教;无论是教小学生或是博士后;也无论是教文史哲或是数理化;都非常重视教给学生夺取知识的方法。先生说,文科的东西与理科是相通的,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融会贯通。要把“难得明白”作为“为师之道”。教师搞了50年才明白的东西,不能让学生再搞50年才明白。

  笔者以为,先生习书的自私、贪婪、抢夺、侵伐“八字诀”,反义正解,推陈出新,大俗大雅。深刻、鲜明、通俗、好懂、易行。可使我辈后学少走许多年探求之路。基于此,冒昧进行了以上梳理归纳。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书法绘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