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原生艺术创作中的自我修复与治疗

2015-05-05 09:25

《魔兽》 作者:杨旻(南京)

  麦克·墨菲因为打架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穿白衣的护士强迫病人服用镇定剂,规章制度死板毫无人性可言……电影《飞越疯人院》中的场景代表了我们大多数人对精神病医院及其治疗手段的印象。

  除了冰冷的器械、吃不完的药物,精神疾病是否还有更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治疗方法?

  近日,在常州市科协举办的“咖啡月月谈”系列活动中,中国原生艺术治疗奠基人、南京天成艺术中心艺术总监郭海平先生作了题为《原生艺术对精神病的治疗与修复》的讲座。艺术如何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创造艺术?郭海平带我们一起“飞越疯人院”。

  精神疾病治疗应该“走心”

  “目前针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普遍存在过度干预行为。”郭海平开门见山地指出,过度依赖药物、过度依赖理论知识、过度关注症状而忽略病因是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过度干预行为的三大体现。由于许多精神疾病难以查明病因,大多数医生往往只求消除症状,这导致患者对药物和非心理治疗手段的依赖程度非常大,往往容易造成患者服用错误的药物或过度服用药物,蒙受巨大的痛苦。

  与常人的理性思考不同,精神病患者的思维偏感性,而医生们治疗时的出发点是理性和理论知识。“我认为,将理性和感性、理论和艺术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对治疗会更好。这样既方便医生更好地进入患者内心,同时也有助于病人恢复理性认知。”据了解,郭海平的天成艺术中心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里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都是一边接受药物治疗,一边接受原生艺术的治疗与修复。

  “人们对‘康复’这一概念的认知也有偏差。”郭海平认为,让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化”并不是治愈的本质,精神健康的标准有待于更加开放、多元、包容化。他认为,真正治愈疾病,应是让患者保持自己的个性,敏感或内向,都是本身性格的一部分。“自我感受愉悦、幸福,并令社会满意”是郭海平心中的康复标准。

  在郭海平看来,精神病治疗(心理治疗)的本质是“走心”。而艺术恰恰是“走心”的便捷通道。“生动的艺术比其他表现形式更容易走进人的内心,我不相信任何一种不能进入人的内心的心理治疗。”

《窒息一次》 作者:妞妞(北京)

  以原生艺术创作唤醒意识

  什么是原生艺术?原生艺术最早由法国艺术家杜布菲在1945年提出,他称之“源于自发的冲动,受到幻想、甚至精神错乱的驱使,远离常规的传统艺术”。

  在发展中,大家对原生艺术概念的解释越来越丰富。郭海平认为,不论怎么解释,有两个核心概念一直没有变,这就是“独立性”和“自发性”。所谓独立是指在精神上不受外界文化经验的干扰而进行创作。自发性是指创作的动力来源于自己的天性,即随心所欲。这使得原生艺术区别于一般的艺术,具有独特、自由、超越经验和现实、没有边界、无拘无束和更加内心化的特征。

  在原生艺术创作中实现自我修复与治疗,其原理就是充分利用艺术这种感性和直觉的手段去唤醒和激发人沉睡的潜能和意识,让那些作用于人心理活动的背后力量显现出来,以便于人们能更完整地认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原生艺术创作可以解放人生命中那些被压制的天性和潜能,充分利用生命中的自然力量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原生艺术创作在治疗过程中受到患者的欢迎。”郭海平表示,原生艺术创作的治疗手段有很多优点,他的工作室里的患者们积极性都很高。当被问到是否会教授患者作画时,郭海平直呼根本不可能,“我们只提供最基础性的服务,我不会教他们,而是不断地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获取营养和力量。所以我更愿意将这种互动称为互助而不是治疗,我一直将这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视为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在西方,将原生艺术引入到精神康复领域的作法十分普遍,其内容除了绘画,还有装置、音乐、行为艺术、舞蹈等。而在中国,原生艺术在精神康复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郭海平坦言,这与国人过于推崇文化经验,回避人的个性和天性,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强加给对方有关。近年来,各地都有引入原生艺术治疗手段的诉求,虽然存在的无形障碍很大,但总体来说这一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中。

《蛇》 作者:陈洁(南京)

  从被误解到被欣赏

  提起精神疾病患者,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出暴力、恐怖、狂躁等负面词汇?在郭海平看来,大多数具有暴力倾向、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都与周围环境的逼迫不无关系。

  面对社会的误解,精神疾病患者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而艺术可以为他们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缓解了发病的可能性。所以,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艺术上的支持和帮助,不仅能帮助他们拓展精神生存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能为他们建立一条融入社会的绿色安全通道。

  最近,郭海平的工作室接收了一名来自北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妞妞(化名)。妞妞每天近似睡眠状态有20个小时,来到郭海平创办的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后,她用了一周时间画了四幅画,《窒息一次》《窒息二次》《窒息三次》《窒息四次》,画完后,妞扭说自己“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找到了生病前的状态”。一直陪伴在妞妞身边的妈妈说,“艺术唤醒了我的女儿”。回到北京时,这位母亲欣慰地发现,妞妞居然主动帮她打开出租车的后备箱,拿起了行李。

  “至今为止,大家仍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太多偏见和误解,导致这些患者没办法解决工作、婚姻等许多现实问题,在社会上难以生存,更不用说获得尊重和理解。”而艺术却可以帮他们解决一系列问题。在创作的过程中,患者们不受拘束、没有边界,可以自由发挥,很多患者重新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从被误解到被欣赏,从难以生存到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在很多人看来,这大概是个难以实现的“奇迹”,而原生艺术创作却真真切切地帮精神疾病患者实现了这一奇迹。郭海平告诉记者,这几年里,工作室接收的病人巴子创作了一百多幅作品,出售金额累积达到16万元。另一位病人李奔,卖出的作品价值6万元左右。

  5月17日是全国助残日,当天,南京金陵图书馆将举办“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南京社区原生艺术作品展”,展出天成艺术中心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17位原生艺术家的作品,并与北京的专业画廊签订销售代理协议。今后,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疾病患者的作品能够为大众所认识,他们的价值也将在这些作品中“爆发”。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梅琼,陶韬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