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专访·夏季风:无意“抽象”

2015-06-09 11:03

  编者按:夏季风是我接触过的少有的一位真正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艺术情怀的画廊主,纵观蜂巢几年间的展览,基本上都是在沿着一定的美学线索,稳健,而 有计划地向前推进着,这种表现的背后,鲜明地体现着画廊经营者心中的一种历史使命感。同时,长久的深入关注,也让夏季风具备了对于艺术界学术现象的敏锐的 洞察和把握能力。近期举办的《秩序的边界》展览,其核心的思想,也与我们这期的专题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契合,所以,本期《库艺术》也邀请到他,希望能够来谈 一谈近期,他关于“抽象之外”的思考。

  夏季风:无意“抽象”

  口述-夏季风整理-代冀龙

  非具象的艺术创作在中国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与我们一直以来的社会现实有关:从上个世纪初开始,我国一些文艺界的重要人士,像康有为、徐悲鸿等等,就 开始提倡所谓的“写实主义”或者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到了1930年代,又正是中国的抗战时期,“现实主义”更是成为了最适合于当时社会状况的创作模式 ——你不太可能拿着非具像的形式去画宣传画。而在1949年之后,中国的文艺政策,正如当时整个国家的体制一样,都仿效于苏联,如此,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 主义的文艺方针也便成为了中国文艺创作的主要指导方针,甚至于直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也还是占据着中国艺术界的主流。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放置于主流之外时,你会发现,中国还是存在着另外一条创作线索的:一批艺术家从1980年代初便开始,以一种去现实主义化的方式,默默无 闻地、持续地进行着创作。他们试图让艺术回归其本身,而不再是去承载某些社会性,或者说政治性的功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都能够发现某种非具象、非叙事 的表达形式,但是,我们却的确没有办法简单地套用西方现代主义中“抽象”的概念来囊括他们的创作。甚至于在我看来,“抽象”这一词汇的出现,都会显得突 兀,因为它会掩盖了当下,一批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所做出的实践和努力。

梁诠创作过程中

梁诠创作过程中

  以在6月27 号我们将会为其举办个展的梁铨老师为例:我们从他于1980年代,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的毕业创作中,还是可以看得出西方抽象主义对于他的影响,但等他回 到中国之后,其创作的方向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括使用的材料,画面的形式,以及他试图在作品当中呈现出的美学追求,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在有意识地希望跟西方的“抽象”拉开距离,甚至是走上一条与之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终,对于自我身份的清醒认知和艺术意识的自觉,让他构建了一个既不排斥西方艺术语言, 同时,又能够与中国的艺术史有着上下文关系的艺术形式。这样的个案我认为在中国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

《秩序的边界》展览现场

  《秩序的边界》展览现场

  而近期于蜂巢举办的《秩序的边界》这个展览,基本上,也已经把我前面所说的一些关注以及思考都呈现了出来:我还是更倾向于用带有“抽象意味”的创作来形容这些参展的艺术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所存在的这么一个学术现象。他们创作的面貌与西方的抽象艺术有类似之处,但是,这个“抽象”的背后,却与 西方抽象艺术的概念有着极大的差别:其作品中内在的精神和逻辑,与中国的文学、哲学、美学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而他们的艺术探索,不仅彰显了与西方艺术并 峙的东方艺术应有的当代高度,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图景打开了无限的可能。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