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微镜—— 五位艺术家的微叙事 | 上海·狮语画廊

2015-06-11 00:00

  时间:2015 年5月31日- 7月17 日

  地点:上海·狮语画廊

  艺术当代(以下简称艺):能谈一下这个展览以及命名的缘起吗?

  黄笃(以下简称黄):这个展览很难概括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一个画廊当然也不可能是面面俱到,所以我们用了一个比较谦虚的名字,叫“微镜”,以小见。当然以小见大只是一种特点,比如说我们的年轻艺术家林科他奇特的绘画,任芷田作品有种书法抽象的东西;当然也有像比较稳重的如胡为一,还有像文倵这样的艺术家,我觉得在选择上一定要特点,尤其是绘画,它不是常规的绘画,常规的绘画就是更强调叙事。文倵的画,是那种用机器来做切割,切割的过程也是不断的去破坏头像的过程,色彩层叠,画里边也隐含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图象跟机器之间的关系。任芷田的画也是,飞动的笔带出书法的抽象性。我在选择时,考虑到中国艺术发展目前的阶段已经不是原来那样了,如今更加多样性,更加有活力,更加强调个人。像胡为一,实际上他做的像一个剧场,不仅仅是一个影像,这个剧场是一个以装置的方式来呈现在图象和机械装置之间的一个关系。我们还是想让这个展览变得活泼、生动、多样,这就是为什么用“微镜”之名做展览。

  艺: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在一个空间展示,您对展出效果是如何考虑的?

  黄:我觉得效果还可以,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展览,这个展览最早是在香港做的,但香港空间很有限。此次上海的空间要大得多,这个空间有张力,我认为这个展览本身还是很有效果的。虽然每个艺术家本的区别很大,每个作品的之间也有跨度,但我尽量让作品之间构成一个轻重强弱的呈现。有一种节奏感在其中,作品放置尽量互不干扰干扰,但是有节奏感在里边。

  胡为一 低级景观2 影像装置 2013

  艺:针对这次展览的作品,能谈一下对这个主题当时的选择及作品的表达方式吗?

  胡唯一(以下简称胡):最初不知道主题,策展人对我的《低级景观》这个系列作品非常感兴趣。后来知道主题叫“微镜”,我就觉得确实是有点关系在里面,细微嘛,微观的一个视角。其实我做《低级景观》这一系列作品,有一个延续的概念,就是一个是现场电影,它的这个电影的方式不是事先编辑好的。而是是现场拍摄、剪辑,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现场,拍摄片场也是,声音也是完全在现场合成,全部在当下直接呈现出来的,而且是不重复的,它都是随机的几个电影的概念。实际上做到后面就发现,它其实改变了我们观看物体的方式,一种肉眼看物体的方式,拍摄片场都是在一个箱子里面,通常实物都是很小的,当然投影影像可以无限的把它放大,就给人这种反差感,这大概就是宏观到微观一种关系。

  艺:作品正好和主题契合。

  胡:对,这件其实是我去年十一月份,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的一件作品。这里面我选的这些人物都是各个时期、各个行业最顶尖、最出名的一些人,只要是出名的人不管好坏我全部把他们收集起来。图片是他们小时候的照片,把他们全部压缩成一个平面,全是小孩,然后产生一个幼儿园或者像个乌托邦的场景一样。他们互相之间都没关系,我根据这些图片的造型去改变他们的关系,他们最后容纳成一条跟历史有关的叙事关系,并做了一个旋转的形态,最后选择了这样一个箱子把它封存在里边。

  文倵 无题 200x300cm 亚麻布面油画 2014-2015

  文倵 无题 100x100cm 亚麻布面油画 2014-2015

  文倵(一下简称文):我在尝试做一种独特的语言,一种新的方法论。我做作品的时候呢,实际上是先要画的很厚,然后用刀再把它切开,“切”包含了一个动作,你比如说你看到这张画是一个拳击,其实我画的只是右面的一半,当我把它切开的时候,它就对应了。画面呈现自我搏击的过程,这是一种矛盾。

  艺:它其实是切成碎片以后的一种构成。

  文:对,和我的作品方法论是有关系的,就是我尝试着刀是我的笔,那我的笔是刀。我以前在德国学习,做的脉络都是表现主义的厚画法,慢慢我就去思考厚的原因和可能性,我把它切开,切开以后画或者画的时候切,找到一种偶然性或者突发性,或者是一种稳定性或者不稳定性,就是两面的这种对立和对抗。所以其实画面中这种乱打,这种自己打自己的规则是一种矛盾的。我通过“切”在找一种关系,产生一种新的张力,切割以后啊,然后再将画面回复。它有几个系列,一个是暴力的系列,还有一个就是书的系列,或者还有刚才那个人物,其实它也有一种对材料的质疑和思考,然后最后结合我绘画的独特方式。

  艺:您接下来的创作还是继续研究这部分吗?

  文:对,但是我觉得方法论它是比较个人的,有一种排他性吧。因为我跟画廊合作,九月份在西岸的博览会上,我可能会有一些更新的东西,也是这个延续吧,因为这个切目前来说还是给我带来很多的乐趣。因为它有一种破坏性,我比较喜欢这种“软暴力”。

  任芷田 追问2 号 石 尺寸不定 2014 年

  任芷田 丝绸、碳黑 50x50cm 2014

  任芷田(以下简称任):我现在关注的方向是我们的认识,我们是在怎样认识,我们的认识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我们认识的质感或者它的那种形态是什么样的,我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我们在追问一个物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最后实际上不能得到这个物,我们得到的是关于这个物的认识,就是后面的东西是理念逐级放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永远不知道那块小石头,就是那个自然植物是什么,但是我们可能会得到很多关于它的认知,这个认知呢,看上去很像它,但实际上不是,而且这个认知是可以变形的。

  艺:也就是说您在表现上并不拘泥于一种方式?

  任:对,这是花坛上的一块小卵石,鹅卵石,对,我就觉得它的形态很神秘,很像是一个小动物的内脏。它跟人很近,如果说它在自然中没有经历时间的打磨的话它不会出现这样的形态。比如人喜欢把玩这个石头,这个石头跟人很近,它接近人的身体的什么什么,所以我对这种感兴趣。

  艺:在其他的表现方式上面,您怎么表达“认知”这个抽象概念?

  任:我画了一个很随意的线,我觉得我们人的下意识里边会有很多种心绪,这个心绪也许就在我的一根铅笔线里,很随意、很放松。它是偶然的,因为不知道它是怎么出来的,你此时此刻的一种状态,记录下来了。我相信这是一种心绪的痕迹。心绪画出来人家是看不见的,所以我赋予它一种形态,一种质感,一种亮感,然后让这种随机的心绪能够呈现。我目前只是刚开始实验,后面我基本上都是更倾向于随机性,因为我觉得随机的东西可能是人最真实的内在心绪的流露。人经常会处于一种没有任何内容的简单反复的状态。我们天天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这个重复呢,它又很精致,就像我们拿着一支新的圆珠笔在纸上这么画。我想把这种东西在一个平面上能够用形式的方式记录下来。我越来越觉得形式很重要,再就是意识,我更在意的是人们怎么在感知这个世界,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通过一种形象的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我关心这种东西。

  林科 动画影像 电子乐总让人跳舞2-04 数字影像 时长:16’39” 5+1AP 2011

  林科 录像装置 下载雨 2 号 时?长:2’31” 5+1AP 2014 年

  林科的影像《电子乐总让人跳舞》是新媒体的集合体,由互联网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摄影记录与操作行为记录构成。他通过日常计算机系统以探索新的视觉美学。他以拟人化方法把自我设定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换窗口。

  “我在‘微镜’中展出的作品《电子乐总让人跳舞2》(2011)是策展人黄笃老师选择的,此次上海的展览加入了一个《下载下雨02》(2014)。在我过去的创作节点上,《电子乐总让人跳舞2》2011是我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作品,这是我在建立工作方法之初的作品。我目前用于展览的作品,也基本是大学毕业之后三五年间建立的一套工作方法产出的东西,他们不是为“应急”的展览而创作的,而是日常的创作。日常创作是一直延续生长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现和实验,创作的碎片也是很多的。你所指的这种主题和形式,至少我现在还在延续,首先这个方向是适合我个人的表达习惯,我希望未来的创作还是建立在真实的表达需求基础之上。”——林科

  李易纹 方阵II 布面丙烯 80x80 厘米 2014

  李易纹 方阵 布面丙烯 150x170 厘米 2014

  李易纹善于捕捉建筑的细部或局部,从绘画《方阵》、《方阵2》中我们可看到,画面充满淡灰色的基调,寂静的环境,孤耸的建筑。他的绘画既拓展了绘画的修辞美学,又建构了新的绘画叙事。

  “建筑结构只是触发想象的‘药引子’,会不会延续也不一定。重要的是想象,也许会被别的什么触发。”——李易纹

来源:艺术当代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