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21 09:23
作者:王家年
中国舍得拍卖国际(澳门)有限公司前不久在澳门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宋代定窑美人枕以3.5亿港元高价落槌,加佣金后最终成交价近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亿多元。不过,众多行家对这件“美人枕”提出质疑,认为这是粗制滥造的仿品,根本不值这么多钱,同时拍卖公司也存在假拍嫌疑。
当然,“宋代定窑美人枕”还是引起了不少藏家的关注。在此,笔者介绍一些定窑瓷器及古代枕头的情况,以飨读者。
定窑白瓷刻花精美
宋代有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定窑的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因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窑是青瓷,钧窑是色釉瓷,唯独定窑是白瓷。
定窑历经隋、唐、五代、宋、金、元,长达500余年盛“烧”不衰。元代刘祁在《归潜志》中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以烧造白瓷著名的定窑瓷器,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纤巧。所谓的“花瓷瓯”,是指其装饰风格,有典雅的白釉刻花、划花、印花以及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
北宋早期定窑刻花的构图及纹样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仿若浅浮雕,十分精美。北宋中晚期的刻花更趋精妙而别具一格。当时用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刻画出各种线条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装饰图案有花卉、禽鸟、云龙、游鱼等,布局严谨,线条清晰。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壶等。目前发现的宋代定窑瓷器,有的还刻有“官”、“新官”、“奉华”、“禁苑”、“尚食局”、“寿成殿”等字样,这些具有“官”和“新官”字款的白瓷,均系定窑产品。写这些字款,目的是防止与民用定窑器物相混淆,说明当时有一部分定窑瓷器已被宫廷征用。
宋代定窑瓷器质地精良且产量大,所以传世器物亦十分丰富。当时定窑的烧造工艺都用一种耐火容器——匣缽。通常是一个匣缽内盛入一件瓷坯,但定窑的瓷工创造了“覆烧法”,他们在一个匣缽内用多层垫圈叠放数件器物,这种方法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燃料。用这种方法烧制出来的盘和碗,口部均无釉,俗称“芒口”,为弥补此不足之处,当时的制瓷匠往往在器物口部镶上金银或铜。
古代枕头大多僵直
宋代定州窑生产了大量的美人枕,拙朴可爱,为民间所喜闻乐见,但无论是木枕还是陶枕,其“质坚性凉”会影响睡眠质量,妨碍血脉畅通。古代的枕头大多僵直,不符合人体头颈部位应有的曲线和坡度。今人恐怕不能理解古人何以有高枕无忧之乐。不过,无论是古代的绘画、泥塑,还是木雕、石刻,凡是出现人物的造型,大多是缩颈伛偻屈背的形态,可见古人的创作并非空穴来风,这同古人普遍使用高枕有着因果关系。
枕头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说文》云:“枕,卧为所荐首者也。”《唐书·五行志》载:“韦后姊七姨嫁将军冯太和,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这反映了唐代的婚俗与吉祥祈福的愿望。
枕字从木,可见古枕是一段木头。如果木枕头为圆木,那么枕着入睡时易滑落惊醒,这就是古时的“警枕”。东汉末年,蔡邕写有《警枕铭》一文。此外,五代越王钱镠在营中不敢安寝,睡时用一个大铃铛作为“警枕”。北宋司马光用警枕睡觉,惊醒后即读书、写作。
古枕大多形如箱箧,长方而中空,内可储物。据《越绝书·外传枕中》云:“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邦宝。”又据汉书《刘向传》载:“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滩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古枕不仅给文人兼作书箱,而且也为富贾收藏金银和侠客存放防身刀剑之用。
至宋代,“枕帏”一词常见于诗词,可见有布质的枕头出现。布枕内可储入芳香干花,自然有美梦相伴。黄庭坚写道:“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枕帏也被称为枕囊,如“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其实,宋代流行卧“枕帏”的风俗始于唐代。将香花缝入布囊中,这也是今人崇尚的药枕。元代文学家马祖常也赞道:“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枕着散发花香的枕帏睡觉,那是很舒服的。
古人的亲人死了,用枕土块来表示悲痛,这样的土块叫作“枕块”。只是《红楼梦》中的“籍草枕块”原是做做样子,说明作者写得深刻:“迎宾送客等事,近亲只有邢大舅相伴未去,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籍草枕块,恨苦居丧,人散后,仍乘空寻他小姨子们厮混。”当然,与枕有关的词,最深入人心的就是“一枕黄粱”,其带有规劝人生的味道。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陶瓷古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