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南宋《蚕织图》特展举办 系首次公开展出

2015-07-31 08:39

30日,南宋《蚕织图》特展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隆重举行。 刘锡菊 摄

  30日,南宋《蚕织图》特展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隆重举行。 刘锡菊 摄

  中新网哈尔滨7月30日电(姚庆海 记者 刘锡菊)30日,南宋《蚕织图》特展开幕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隆重举行。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十大镇馆之宝——南宋《蚕织图》描绘了我国古代种桑、养蚕、织布等与蚕织相关的劳作过程。全长1100厘米,画心横27.5厘米、纵518厘米,跋纵460厘米。画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画尾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蕉林梁氏书画之印”。画作场景宏大,以中国农历的24节气为单元,共绘有24幅小图。描绘的是南宋初年浙东一带蚕织户由“腊月浴蚕”开始到“织锦下机”为止共24段,无题诗,每段画面下配有宋高宗的吴皇后用小楷题写的说明文字。

  《蚕织图》长卷,所绘的74个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翁媪长幼,皆服宋服。在23名男子的图像中,只一人头戴东坡巾,其余绝大部分头上裹着低矮的黑色头巾(幞头),身着白色交领或圆领短上衣,下穿白裤,束腰带。这些是《宋史·舆服志》记载宋代服制庶民的幞头(规定尺寸)和衣着的颜色。中青年和老年妇女,除“谢神供经”中有一披粉帛者外,其余服饰花色多种多样。有的内着长衫,外罩交领长袄,有的着交领短上衣,有的着素长裙,有的束腰。五名少女的衣着也不一样,但多是窄长袖,劳动时将袖挽至手腕。少年儿童一律穿裤,束腰带,短上衣。除妇女外,大都光脚。妇女头顶挽发髻,少女梳双丫髻,少年童儿梳双丫角者二个,披发者一个,除“谢神”的一翁一妇外,均是庶民百姓。

  《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蚕织的系列图谱。由于其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蚕织的场景和详细的生产过程,而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织作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使其本身也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瑰宝,传世之作。

  散落民间后,1947年大庆市民冯义信购得,1983年他将此画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1983年7月,经故宫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刘九庵、王以坤等鉴定,称“此卷为一级文物,视国宝而无愧,垂青史而不逊矣”。这件描绘八百年前蚕织的图卷,对于研究我国蚕织技术史,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