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06 10:21
编者按:2015年8月8日,龙美术馆即将推出大型展览“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此次展览是龙美术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家个展,也是龙美术馆“馆长邀请展系列”的第三场。生于1979年的艺术家王郁洋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似乎更感兴趣于“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尕称王郁洋将艺术家作为原创者而媒介作为从属工具的这种约定俗成的操作方式颠倒过来,为我们带来了雕塑、绘画和行为的令人惊讶的崭新而丰富的形式表达。
看点一:龙美术馆自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家个展
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三层超过3500平米展厅中,此次将展出王郁洋个人的雕塑、装置、绘画及行为作品。这也是龙美术馆自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家个展。曾有媒体形容王郁洋之前的个展为“一个有重量感的展览”,现如今看来,要想满足美术馆超大的展览空间需求,仅靠“重量”肯定是不能实现了。而在此次展览的预告发布以来,几乎所有的展览讯息中只能看到三张关于此次展览的作品图,甚至是模拟图,因未知而产生的联想与预期,这一切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今夜我为何物,2009,装置,钢架、木板、监视器,长500cm×宽500cm×高220cm
看点二:10000只节能灯泡 漩涡般的放射与运动
2007年王郁洋用10000只节能灯泡所造成的《人工月亮》,已经让人感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明亮,而即将展出的2015年作品《奇点》,则让这些“灯泡”进行漩涡般的放射与运动。对王郁洋来说,光既是危险,也是救赎之灵。
奇点,2015,装置,模拟图,直径4米
看点三:极其复杂的计算机程序与艺术家创作的完美结合
在呈现王郁洋自2007年以来创作轨迹的30多件作品中,以“王郁洋#”为架构的系列是一个以雕塑、绘画和行为等形态呈现的新的系列,占据了展览的核心。“王郁洋#”是对王郁洋2013年个展“划线者”作品的激进化发展。“划线者”运用计算机程序,一方面通过对于文学章节的偶然选择来构建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则从艺术家在数字0与1的随机涂鸦中重构意义与视觉形式。而“王郁洋#”是一套极其复杂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被构想成是与艺术家等同的个体,是能够“自主地对未来发生作用的技术发明”,并完全去除掉艺术家在创作中的自我痕迹。在作品《四分之一》、《最好》和生成的行为表演中,“王郁洋#”想象并创造了一种范式,在其中,智力和创造力不再仅仅是人类的特权,它干扰了以人类中心说的分类系统所建构的控制链。
四分之一,2015,“王郁洋#1” 程序构思,创作,模拟图,长800cm x 宽220cm x 高300cm
看点四:艺术家关于“太空”的奇异想象
此次展览的标题“今夜我为何物”借用自亨利•米勒(Henry Miller),与王郁洋2009年的一件作品同名。该作品是一个体量庞大的残骸,根据艺术家奇异的想象,大概是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在着陆或返航途中解体的证据。标题暗示在缓缓燃烧的灰烬中所窥见的朦胧的未来,一种“它”中有“我”,“我”中有“它”的叠加的未来性。
王郁洋: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
王郁洋,1979年出生于哈尔滨,曾经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并在北京居住和创作。
他虽然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似乎更感兴趣于“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他所实验过的作品包括装置、摄影、影像及绘画,只要是利于表达的手段都试图使用过。他的作品用幽默的、虚构奇观的方式来探究和表述人的身体、经验及认知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与身体认同之间的关系,这似乎给人一种多面的感觉,但透过这些作品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我”。他的作品在中国及欧洲的主要展览和艺术节上都有展出过。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
策展人:张尕
开幕式:2015年8月8日(周六)下午6时—8时
展期:2015年8月9日—9月16,上午10点—下午6点(星期一休息)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二及阶梯展厅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程立雪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