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书非书 画非画

2015-08-10 00:00

  来源 | 物道wudaoone

  锦灰堆起于明代,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它源自中国传统本身,并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一定影响,非常真实的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具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这些杂物件件呈现破碎、撕裂、火烧、沾污、破旧不堪的形状,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因此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锦灰堆”起初只是画家成画后对剩余笔墨的几笔游戏,通常是对书房一角的随意勾勒。翻开的字帖,废弃的画稿,参差的秃笔,杂乱无章层层叠叠挤入画纸。看去像是字纸篓打翻了,所以又叫"打翻字纸篓"。创作"锦灰堆",一般是在画纸上先框定轮廓,形状不拘、然后就着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幅,发黄的报纸,甚至门券邮票等等,只要上面有书有画即可,而且大多还是破烂的面貌,活像灰堆里拾出来的,这就是"锦灰堆"名称的由来。

  锦堆灰发展到清初,不断创新突破,这种艺术手法被艺术家运用在瓷器和玉雕创作中,制造出颇具特点的器物,于朋友间相互赠送,自我欣赏、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由于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绘画者需多才多艺,要善写真、草、隶、篆以及能模仿各家字体和善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熟知各种碑拓、青铜器造型、能篆刻各种印章、等等绝活。制作难度大,耗时之长,胜任者极少,所以日渐萎缩,终成绝响。解放前后极少善画者因年事已高难以胜任,使“锦灰堆”这一传统技艺走向失传。

  ---------

来源:收藏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