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向内用力

2015-08-16 00:00

  一轮红日行为现场,刘成瑞在“太阳”上休息

  本周,像这伏暑天一样,最热的展览当属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开展首日,中国美术馆开馆的一刻,已有上千名观众排队领取门票,当日即有接近参观人数上限的约6000名书法爱好者观展,为此中国美术馆打破常规,专辟了绿色通以道接待观众。被一些人称为“书法界奥林匹克”的国展,人气之爆棚,所受关注度之高,可见一斑。

  国展展览现场

  展览火爆,引发的思考也纷至沓来。书法展评选如何推出精品,已经讨论了数十年。本次展览几经筛选,但最终推出的是否是真正代表当代创作最高水平的精品,相信只有透过观众的意见才能厘析出相对客观的答案。正如此次国展终评委员吴振锋所言,极有个性的作品往往被极有个性的评委赏识,却被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种“中性”判断给消解了。从评审机制看,这是公平的;但如果从艺术判断出发却又极不公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一种遗憾。

  近日,方力钧在接受采访时讲到“独立和自由意识”的话题,他说:“我的理想是像野狗一样生存,最好不要变成家狗,就是取其独立自由之意。没有怀疑、没有疑问、没有质疑是很难想象的——那是一种萎缩。”也许方的话可以部分上解吴的惑。

  但对艺术价值的判断,没有硬性的标准,艺术评选,自然也就难有绝对的公平。其中大有分别的是,艺术创作的动机首先是为艺术,还是为其他。各类艺术展赛,精心打磨、形式探索的作品很多,然耐人品味之作难觅,大概原因应正在于一味“为其他”吧。

  梁漱溟曾言“中国文化是向内用力”。当下的话语环境中,每个人对创作的价值判读不尽相同,可绝大多数人都是走在同一条布满“陷阱”的路上,所以如果不甘心自己要走越来越窄的路,就要保持对艺术的初心和独立人格、自由精神。

  说到自由和独立的内省,可以谈谈本周几位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展览。青年艺术家刘成瑞摆脱了之前单纯的把极限挑战当做行为艺术的局限思维,在草场地实施了他最新的行为作品——一场附有神话古典主义、仪式感很强的行为表演——“一轮红日”。

  呼吸—正在阅读的书 王郁洋

  亮相龙美术馆的王郁洋个展“今夜我为何物”,艺术家用30多件雕塑、装置、绘画及行为作品,展现了“我为何物”这种使客体与主体交合而显露出的物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如他的作品《再造登月》,在缓缓燃烧的灰烬中预判朦胧的未来。

  韩建宇展览现场

  韩建宇个展“视次第”,重拾了他在创作过程中“遗落的珍珠”——那些曾令他心动敏感的瞬间,用“光与影”这条新的线索将他们串连起来,表征了个体对历史与政治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以上这几个活跃在朋友圈里的个展,之所以颇受关注,或许即因从中可以窥见一些向内用力的、自由和独立的因子。

  诚如鲁迅先生所讲“我们的艺术品应该是表现中国民族智能最高点的标本,不是水平线以下的思想平均数”。那么,如何解决艺术判断中的这种由“量化”带来的问题,是艺术家和研究者应当持续思考和攻关的命题。但向内的用力,一定是路径之一。因为,也只有返回内心,形而上的精神性坚守才可能变成个人艺术进境的自觉行动。

  作者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记者胡立辉,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8月16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