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观察】公寓里的艺术:自我组织与空间再造

2015-08-24 20:06

 “尊敬的A307业主,因近期小区用水数据发生混乱,请于8月8日16时至19时家中留人,我公司楼管将入户进行查表工作。由此给您生活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物业管理中心”——本月,艺术家刘辛夷在A307空间中举办的展览“朝阳群众”,仿造小区里的便民通知书,设计了这样一张好玩的海报。

  A307位于798艺术区西门的宏源公寓,由策展人李振华,媒体人鞠白玉及艺术家徐渠共同创办。以非盈利的方式,为艺术家提供自由的创作及展示空间。在这次的艺术项目中,刘辛夷坦言,位于居民区的空间给了他最直接的灵感,他通过公寓内现成的物件及各类他可能购买到的仿真品,虚拟了一位“朝阳群众”的家。通过物品所携带的文化属性,这位朝阳群众的身份,年龄,职业,爱好,心态及人格开始逐渐浮现出来。在这间开设于居民楼的艺术空间内,生活的假象与生活形成了一种巧妙的重叠,艺术家希望由此思考关于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当代艺术成功转身为一种当代生活后,当代生活能否转身为一种当代艺术?

  发生在公寓里的艺术在国内由来已久,理论家高名潞就此曾专门提出了“公寓艺术”的概念,并梳理了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发展脉落。在高名潞的梳理中,公寓艺术产生于70年代末,从早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官方不合作的反体制态度,到后期(90年代初及中)反对“前卫艺术”媚俗化的观念实验,公寓艺术都以其先锋性和批判性来确认自身的特殊价值。但在高名潞看来,“自从九十年代末以来,当大量艺术区和画廊空间出现以后,‘公寓艺术’已经死亡。因为,无论是自居边缘的批判姿态,还是故意‘不起眼’的反媚俗的作品形式似乎都在大规模的拍卖、市场和展览的吞噬之下变得‘无意义’。”

早期的公寓艺术上展出的作品以表现主义和抽象绘画为主

  但事实上,从近期的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公寓里艺术正在重新变得流行起来,虽然新一轮的公寓艺术己经超越了地方性的特殊背景,可以直接并入全球化艺术体系中独立艺术空间的范畴,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发生在中国的这些居民楼里的艺术中,看到了当下公寓艺术的独特性。

  相对于正规的画廊店面所需要商业环境,居民楼里的租金更偏宜,低廉的房租和创作成本使得建立独特的另类空间,进行个体艺术实践成为可能。2013年艺术家梁皓从清华美院毕业后,便开始寻找艺术工作室,他不太希望去艺术家扎堆的艺术区,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他在房租相对偏宜的燕郊,名为“夏威夷南岸小区”内租了一套房作为自己的工作室,不久,他和他的四位同学及朋友(吴升知,李天琦,张永基,蒋同)一起在他的工作室楼上开设了独立艺术空间ON SPACE,从2014年1月份开始,ON SPACE在一年之观众己陆续举了五次展览,最近,他们在北京的元典美术馆举办了名为“楼上楼下”的展览,回顾了这五次展览。

ON SPACE五次展览的海报

  ON SPACE的五个创始人都是艺术家,他们采用轮流策展的工作方式,由一个人提出展览方案,其它的人具有否决权,否定之后再提直到满意为止,最终通过的方案,由大家一起完成。“每一次策划展览,我们内部都会产生激烈的分歧和讨论,这个过程也促使我们在思考自己的创作之余,更加注重展览呈现及与观众的互动,反过来对我们的创作也有帮助。”梁浩在接受采访时说。

  出于燕郊的特殊位置,以及空间位及居民区的环境,ON SPACE推出的展览总是因利就便的针对当下的生存状态,其中一次名为“不虚此行”的展览,由策展成员,同时也是艺术家的张永基提出。启发他产生灵感的问题是:在展览密集的今天,看展过程更多变成了一个社交活动,对作品的关注变成了其次。燕郊这么远,来这里看一个展览可能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值不值得?所以他提出了“不虚此行”,探讨艺术家与观众的关系,艺术家吕智强花了七个小时从他黑桥的工作室拿着地图,徒步一路走到了ON SPACE,拍下他这一路所见所闻,以影像照片作为作品。而在展览的现场,更是有很多伪装的“重要人物”前来参加开幕,他们在展览现场分发名片,热切的交谈并合影,营造出一种活跃的交际氛围。

"不虚此行"中伪装的"北京市教育工委副秘书长“张建明同志 开幕致辞

“潮白河计划”

  在另外几次展览,如以“美拍”软件的10秒钟为上限的“十秒影像展”,以附近地缘为契机的“潮白河计划”等展览中,ON SPACE都突出了自主创意的灵活性,由于空间本身的成本并不构成太大压力,他们可以更加自如的施展想像力。而同时由于空间的几个人都是毕业于美院的艺术家,他们也有能力召集周围的艺术家参与他们的艺术项目,使之逐渐扩大其在相应人群中的影响力。据梁浩观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慢慢热衷于自我组织小规模的展览空间,本质上是希望在商业化的艺术体制之外寻找到发声的机会和可能,而在越来越多元化的年轻态文化中,这种垂直与小众的传播效应,或许正在逐渐取代了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代表着一种未来的艺术方向。

  公寓里艺术除了自由灵活的独立性之外,也以一种更加原生态的方式关注着现实环境,由艺术家宋兮、杨欣嘉策划发起的“圆梦公寓”项目中,在群租房内把临时租赁来的一个房间作为驻留空间,邀请多位艺术家轮流入驻其中,围绕公寓所处的社区环境及社会语境展开7天的生活、创作、展示、交流,这7天将作为一个多维的混合现场予以呈现。

“圆梦公寓”中艺术家刘成瑞留下的现场

  总之,跟早期的公寓艺术相比,新近的公寓艺术以新生代艺术家为主体,他们不再以对抗外部环境作为其根本目的,而是更多的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体现了从原生态的生活中汲取养分的创作精神,以自给自足的灵活性和积极的实践态度,将公寓里的艺术变成一个社会实验室,由此并行于艺术的商业化系统之外。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熊晓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