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09 00:36
马提亚斯·怀瑟小幅作品Frieze(2015),灵感取自庞贝古城
马提亚斯·怀瑟大幅作品《猎人》(Hunter,2015),开始创作不完全具象的动物形象在作品中
马提亚斯·怀瑟小幅作品《Carré 1》(2015)及其细节,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艺术家马提亚斯·怀瑟(右)与立木画廊创办合伙人慕德伟(David Maupin)(左)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 9月8日晚,德国艺术家马提亚斯·怀瑟(Matthias Weischer)亚洲首次个展在香港立木画廊开幕。本次展览呈现了他全新的油画系列作品《萍踪》。2006年,怀瑟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曝光,当时,阿拉里奥画廊在北京推出了新莱比锡画派在中国的第一次展览,他和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尼奥·劳贺(NeoRauch)共同参展。
马提亚斯·怀瑟1973年生于德国,2003年在著名学府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自此,他与一批德国画家一起被称为“新莱比锡画派”同尼奥·劳贺是校友。作为“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怀瑟曾在众多国际机构举办个展。据介绍,在他的画室,有时候可以看到他同时在创作十几幅,常常到了作品才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某天走进画室,他也许在一张作品画上几笔,另一幅作品一笔也动,都是说不定的事,他十分喜欢这样的创作过程,审视混乱与和谐之间的平衡,将作品置于现实与想象的交汇处。在怀瑟看来,他与作品之间、作品互相之间,都存在共同成长的关系。一幅画,他常常要画上一年。在技法上,他最初学习的是古典绘画,随后逐渐发展出其艺术实践中的两大新方式——主要探索感知与描绘三维空间。此外,他也特别关注绘画作为表现媒介和系统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历史意义。
莱比锡人口约50万,是德国萨克森邦最大市镇,以大学所在地而闻名。这里的名人包括音乐家约翰巴赫(Johann S. Bach)与教会改革者马丁路德,文化遗产十分丰厚。东西德统一后,来自西德的三位投资人买下一栋废弃的棉花工厂,并改造为艺术区,可容纳逾百位当代艺术家,曾经破败的、阴郁的、人口渐少的莱比锡,迅速在艺术界获得了类似于1950年代的纽约或1990年代的伦敦的地位。在此走出去的多名艺术家蜚声国际,包括尼奥·劳赫(Neo Rauch)、马提亚斯·怀瑟、大卫·施奈尔(David Schnell)、克里斯托弗·胡克赫伯勒(Christoph Ruckhaberle)、提洛·鲍姆加特(Tilo Baumgartel)、提姆·埃特尔(Tim Eitel)、马丁·科比(Martin Kobe)等,他们因对具象艺术的热衷,以及对冷漠、忧郁题材的偏爱而声名鹊起。其中劳贺被誉为“新莱比锡画派之父”。
尽管新莱比锡画家们在绘画的风格、题材和样式上并不尽相同,但仍可大致归纳出他们的绘画有如下特征特征:具象主义,描绘可识别物,而不是抽象的;叙事性,这意味着有故事发生,而不同的故事很容易产生神秘感和含混不安;温和平淡的色彩,然而基于出色的绘画技艺,颜色永远不会显得混浊脏污,温暖的色调似乎倾向于1970年代初美国厨房用具的常用色,如“麦黄金”、“鳄梨绿”和“橘红”;技艺至上,这一点尤为重要,无论作品题材如何,艺术家们的构图、起草图和绘画技能都能反映出他们对绘画长时间的专注,以及扎实的基本功。由于美国为主的艺术收藏家们疯狂地掀起过“新莱比锡画派”购买热,该画派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收藏现象,并在2006年前后达到顶峰。
在艺术家早起成名的系列中,他的作品多展现庭院、室内、公园与花园等虚幻的场域和神秘的故事。怀瑟对其所描绘的空间详细地进行探索,打破任何表象的和谐,揭露藏于其中的混乱。2007年以前,他从不画风景画,在那一年,他前往罗马参加驻场项目,在苦于缺乏动力和灵感开拓新的主题时,他沿途欣赏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并用速写本画下,自此开启了关于景观主题的创作。
本次在立木画廊展出的作品融入了风景和大自然的元素,变得更加自然和诗意。观者还可以在本次系列作品中,观看到他从前少在作品中体现的人物和生物,不过这些人和动物并不完整,艺术家略去具象形式的踪迹,让观众的想象力占据画中的空间,让你能够推测其中不同的个人喜好的摆设和装饰。在构图上,他多采用拼贴法,细观画作,很具立体感,将颜料制作似墙一样,以厚薄、移除其中一块等方法突出了他所采用的强行透视法,挑战观者感知空间的方式。不同的视角和空间片段中断布满图案的墙壁,让画面逾越出逻辑的边界。他在画作中加入的单视觉、平面的元素,似乎在作品的表面浮动,现有的内容元素减少,但更有层次,也可以看作他为画作增添另一层复杂性。怀瑟采用这些具象形式探索在绘画平面中调谐物体与空间之间关系的新方法。
据悉,展览展至10月3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LC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