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苏百钧老师谈写生教学
每一个成名的画家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都有承接的文脉,我们传承的是人文的精神。所谓“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意庸则庸,意俗则俗矣”
——苏百钧/文
(二)写生的认识-现实对象
苏百钧/文
“写生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
写生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并具有美的视觉效果。在通向这个目标的过程,是当观看客观对象时,必须首先把视知觉导向艺术形式语言的范围,在感受和洞察力的基础上,由视觉导向形象思维的中介环节,如强调、变异、重构等等,这时在头脑中将会浮现一种或多种经过创造性想象的艺术视像。
如下图速写草稿:
“将自然形象在头脑中转换为视觉艺术形象,并加以选择与提炼
人的意识与下意识就这样将自然形象在头脑中转换为视觉艺术形象,并加以选择与提炼。这个由视知觉经思维转换而至艺术形态的形象改造过程,必然是由明确直至确认所构成的艺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经过反复练习之后,其形象知觉直至创造性思维的意识介入及心理的复合作用会逐渐形成。同时,大脑视域中的视觉形象也会逆向地作用于形象转换的中介环节,直至或改变或稳定其视觉的选择取向。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在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艺术视知觉潜能,并自然地趋向视觉个性的形成。由此,艺术的视知觉能力增强了,艺术视觉均突出了其各异的艺术视觉质量。
整理创作作品:
苏老师作品《冬日·向日葵之二》
苏老师指导学生写生创作稿
苏百钧老师现场写生于北京大观园
学生讨论
时间:2015年10月11日
议题:写生中对现实创造的把握
记录:
雷承影:看了苏门画苑期刊第二期专刊很有想说话的冲动:何为写生?不懂画的人感觉浪漫,初学画的人感觉棘手不知从何画起,一次在苏州园林,看见一名校老师带学生写生,他画了园林一景后,又添画了不知何处搬来的芭蕉等,这种加入意念的写生感觉如何?
杨明玉:我觉得写生还是尽量遵照原景……
雷承影:明玉,遵照原景那就涉及到对现实创造的把握,能谈谈吗?
杨明玉:对现实的创造确实很有难度,我觉得这里面包括了:取景,取势,取舍和对写生对象的美得发现,甚至细微处节奏的把握又要有夸张和概括,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记得当初苏老师教我们写生时让我们仔细观察花瓣,花蕊自然排列的节奏美……
雷鑫:那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就是说把主客观相结合的艺术处理呢?
雷承影:明玉,说的很好,涉及到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由视知觉经思维转换而至艺术形态的过程
杨明玉:今天看了京剧《凤还巢》,感觉真过瘾,我觉得这样的艺术创造更接底气。
雷承影:对戏剧不熟,曾在儿子鼓动下看了一场昆剧牡丹亭,看完后感受颇深,剧中的挥袖行走与中国毛笔字的撇捺很有异曲同工之感。
杨明玉:我喜欢戏剧
李领:艺术概论讲戏曲也是具有写”意“的,读完老师的文章,才有所理解!
杨明玉:其实我觉得中国的文学艺术都是写意的呢?把国画按写意、工笔来分我觉得不准确工笔画也是写意的!
李领:嗯,是!但划分这个的不是艺术实践者,而是美术理论家!所以我觉得艺术家是少众的,画家是普遍的!
林洪:其实,那天杭春晓对工笔和写意的溯源很有意义,六朝时期乃至鼎盛时期的宋代绘画面貌没有所谓工写之分,只有品味高下之分。从技术的角度来硬性的分出所谓的写意和工笔,本来就流于形而下的层面了,艺术,不是只有技术就可以划分的!
杨明玉:就是啊
李榕:大境!
云南写生
时间:2015年1月6日
地点:西双版纳植物园
孙同学:
现在你的第二步,是要把你对对象的感觉画出来,注意对这个东西的感觉,这个植物的感觉是厚实的,毛绒绒的,好像是棉布的那种感觉,这个感觉要一笔画出来。这个一笔,包括造型、结构等等。
你的造型还要再注意,不是你的造型现在就已经可以了,我感觉你还需要认真去观察感受,坐在我这里看,第一片叶子的造型的方向,叶子尖的位置是指向这里的。你的第一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很重要的一笔,你没画对,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同学都需要注意的,如果变型还没有原来的美还不如不变!还没有原来那么美,就要按照他的那种感觉,这里面有直线,横线,斜线……这几根线一组合这都很美。
画家本身的注意的大的节奏、宽的、窄的、疏密、研究里面的东西,要会看,要学会看到位,要看到收笔的造型。
重要的是转折和造型,这个处理好才能美,扩张,这个往这边走……一根线也是有节奏的变化很好,老老实实的把它画下来就好看,叶子边缘本身就有高低疏密的节奏变化,找到对像的一种感觉。
(待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