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21 17:14
田霏宇走到台前,在简短地介绍展览之后,开始致谢从器材设备到出版物的所有赞助商和支持单位,然后他邀请艺术家和策展人对话,让在座的媒体和嘉宾更深入地了解这次活动。这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新闻发布会的流程,是中国美术馆领域独一无二的开场方式。2007年至今,运营8年,在艺术和现实之间,“可行性”是UCCA团队看重的工作方法。
【图1】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向媒体发布UCCA 2016年度展览计划
2011年的拍卖风波
2011年4月3 日,香港苏富比春拍尤伦斯专场,105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拍出4亿港元的高价,其中
张晓刚1988年作《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刷新中国艺术家拍卖纪录,作品价格仅次于冠军杰夫·昆斯。赶超英美,在市场为这个拍卖结果欢呼庆祝的同时,艺术界简直炸了锅——抛售中国当代艺术,西方资本要撤了!这一年春天,混杂着兴奋、激动、焦虑不安和民族自尊的中国艺术圈比季节本身更为躁动。
现象级的拍卖结果引发媒体的极大关注。这时,从尤伦斯专场的拍卖细节到尤伦斯男爵来到中国进行早年收藏的历史均被深度挖掘。加上2009年前后兴起的一波艺术品金融浪潮在2011年被推至高峰,一个由拍卖价格引发的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用数字给大众上了生动的一课。从此,“贵”和“看不懂”成为两个回应艺术话题的万能关键词。
一波舆论风潮平息,尤伦斯没走。
美术馆的CEO
2007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经过长达两年的装修于北京798艺术区开幕。作为艺术区内最大的完整空间,这座之前作为798厂区供暖锅炉房的建筑被改造成恒温恒湿,并具有国际化现代美术馆功能的空间。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动、尤伦斯艺术商店(UCCASTORE)等业务同期开展。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之外的“美术馆”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整个运作模式显得过于突兀。就连活跃在艺术公关领域的薛梅也觉得“过于奢侈和高调”。
【图2】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开馆展“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以明确的立场标榜着UCCA关注的方向。一个以中国当代艺术为基础兼具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机构,不管是其学术定位还是它的地理位置,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心的中心。自UCCA开幕,薛梅的公关工作多以合作项目与之交集,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时任UCCA馆长的桑斯邀请她来UCCA工作。公关部总监和尤伦斯艺术商店负责人两个职位可供选择,对公关业务手到擒来的薛梅在征求艺术界各方人士意见之后,决定来尤伦斯艺术商店试一试。公关业务既懂大众,又懂机构,艺术衍生品商店无疑需要一个能够沟通二者的角色来运营。2008年,薛梅参与到尤伦斯艺术商店的管理,到2014年商店实现年收益1900万元,补贴UCCA展览运营经费将近40%。
【图3】UCCA首席执行官薛梅
2011年8月,拍卖风波刚刚平静,薛梅出任UCCA CEO,这一消息使尤伦斯撤离中国的谣传不攻自破。CEO这个极具商业机构风格的职位在中国的美术馆系统中并不常见,但不可回避的是,运营一个美术馆对资金极大的需求需要一个健康的机制去维持其运转。更何况,美术馆展览本身除了微薄的门票收入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产出。作为舶来品的美术馆在西方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以不同的形式维系发展,在中国,更是无先例可循。尤伦斯夫妇在2011年的拍卖之后虽然继续专注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但也希望UCCA作为机构有着更强的独立运营能力。随之而来,美术馆对外部支持的需求就显得极其迫切。在薛梅出任CEO之后,UCCA投入到新一轮的运营。她要做的,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开源节流,支持UCCA全方面的发展,沿着尤伦斯夫妇设立美术馆的初衷,以国际化的视角观察和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并且,在薛梅的运营中,特别加强了对公共服务功能的关注。
出任CEO后,薛梅聘请田霏宇(Philip Tinari)任UCCA馆长,尤洋担任副馆长,重新调整尤伦斯艺术商店结构,设立UCCA Store@Design鼓励和支持本土设计;2012年,邀请著名设计师张永和为UCCA设计新的大门,同年,UCCA赞助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成立,一个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美术馆初见雏形。同样是2012年,UCCA团队经过对世界美术馆考察、学习和内部讨论,第一届UCCA庆典晚宴(Gala)在建馆5周年的时候推出。一个邀请艺术家、收藏家、相关商业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为支持美术馆运营筹资的晚宴模式被引入到中国,并在之后的时间中发展成为UCCA的年度盛事。
视角和方法论
UCCA现任馆长田霏宇今年开始了他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课程,研究方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进程。我们往往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比照着考察,反而忽略了中国当代艺术参与国际当代艺术进程的某些转折。田霏宇从西方来到中国,再回到西方,再次以他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片东方土地上的当代艺术发展。
【图5】UCCA 馆长田霏宇
2012年,田霏宇离任《艺术界》杂志主编,出任UCCA馆长。从媒体到机构,将开阔的眼界嫁接到机构运营当中,富有想象力的运营思路为今天的UCCA带来了太多惊喜。2012年以来,王兴伟、徐震、赵刚、刘韡等大型个展,展示创作高峰期的中国艺术家作品。2013年的《ON | OFF》展览以大规模的集体呈现反应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状态。2014年1月,UCCA展出季大纯个展《无家可归》,2015年5月,季大纯作为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代表艺术家参展,UCCA展览和威尼斯双年展的关系不言自明。2015年,肯特里奇展览《样板札记》受到业界一致好评,全方位的声光效果带来世界大师的艺术体验。同时,“新倾向”系列展出的艺术家受到国际其他艺术奖项的关注。在地北京,UCCA以国际的视角观察和审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艺术,这与田霏宇的工作密不可分。
UCCA大家庭
“UCCA慢慢地长大了,她也需要一步步自食其力。而尤伦斯先生就像是一位父亲,逐步地放开他的手。”薛梅在介绍创始人尤伦斯男爵时这样说,“我们在做的是每年从预算中减少尤伦斯先生所捐赠的份额,而不是去要更多的钱。”今天的UCCA通过理事会赞助、尤伦斯艺术商店、餐厅、门票、特别项目、Gala晚宴等方式筹集85%的运营资金。尤伦斯夫妇早期的全额运营也下降到了15%。2011年之后,尤伦斯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对UCCA的运营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丝毫不减。现在,尤伦斯先生仍然保持着大概每月一次的到访频率,几乎每一个大型展览他都会亲自莅临。
【图6】2012年度尤伦斯庆典晚宴(左至右:UCCA馆长田霏宇、UCCA创始人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UCCA创始人盖伊·尤伦斯男爵先生、UCCA首席执行官薛梅)
UCCA 8年,伴随着中国当代的发生、发展,就像一个孩子经历学步、走路,现在已经奔跑在国际化的道路上。2013年,UCCA加入谷歌艺术计划,即便中国的观众还不能通过网络看到UCCA的展品,但是这个在美术馆领域场地规模不算大的当代艺术空间,成为中国第一批被邀请参与的对象。
国际化的水准离不开工作团队密切的配合。UCCA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凝聚着这里的员工。只要你来到UCCA,从前台问询到会员接待,从安保人员到志愿者服务,随时以充沛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精神应对每一次问询。你能感受到这种热情背后的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当被问到“在UCCA工作,什么令你感到最自豪?”时,几乎每一位员工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专业性”。与全世界最优秀的机构比肩,与最专业的团队合作,不管是展览质量,还是公共服务都对UCCA提最出严格的要求。
【图7】2014年度尤伦斯庆典晚宴暨义拍现场UCCACEO 薛梅致辞
自2007年创立至今,UCCA 已经为来自全世界逾400万名观众呈现出百余次艺术展览和超过3000个公共项目。今年UCCA大堂开辟出Creative Studio为儿童教育提供专门空间,同时大堂开设小型图书角和咖啡厅,并提供免费WIFI服务,以支持场馆内特设的语音导览服务。投身美术馆管理,这些人性和便利的细节让美术馆不再“奢华和高调”,薛梅在谈到专业服务时说:“今年的观众已经达到70万,他们中间很多是长期会员,我们叫UCCA人,英文表达是UCCAer。他们热爱这个地方,而我们能够使得他们不断回来,这就证明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图8】2014年度尤伦斯庆典晚宴暨义拍现场
2015年11月22日,一年一度的尤伦斯庆典晚宴和筹款义拍活动将如期举办。今年的主题是“贡献与未来”,8年间,尤伦斯夫妇、艺术家、收藏家、企业机构和工作人员团队共同的努力为北京打造了一个如此优秀的美术馆,这些力量持续的发力,让我们能够预见一个更有活力的未来。
撰文/郭成;图片/UCCA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