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2016年1月9日下午1点,由王天德、邵岩、易鹤达、戴光郁等35位艺术家联合呈现的“水墨的解构与解放”展览将在凤凰艺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担任策展人,展览从解构当下水墨形式语言出发,通过对于当代水墨的研究来试图解放水墨创作的边界。
【35位艺术家联合呈现“水墨的解构与解放”】
作为国画的四大画种之一,中国水墨画也是中国文人画以载道的最主要载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趣味和格调。水墨可以区分称三种:只有物理特征的自然水墨、充满僵化程式或者难解密码的习惯水墨以及在自然与文化之间畅通无碍的艺术水墨。而在东方文化复兴、弘扬传统文化之际提出解构水墨,是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促进当代文化更加健康地发展。
在彭锋看来,“解构水墨”不是解构自然水墨,而是指向习惯水墨。破除遮蔽在水墨之上的各种僵化的程式,破解遮蔽在水墨之上的各种难解的密码。让水墨回到水墨本身,回到水墨的自然状态,最终目的在自然水墨的基础上建构艺术水墨。所以,解构水墨的目的,是绕道自然水墨,达到艺术水墨的目标。
让彭锋欣喜的是,近来涌现出不少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水墨做出了探索,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他们以水墨的名义解构了水墨,完成了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的解构不是解除,而是解放;解构水墨,不是水墨的终结,而是水墨的新生。2014年,由彭锋策展的“解构·解放”当代水墨邀请展在上舍空间举办,邀请李津、刘庆和等众多艺术家参展。
在策展人助理鲍禹看来,与上次展览中作品比较具象、偏人文化不同,此次展出的作品偏向抽象化。本次展览将分为图与式、意与象、装置与影像三大部分在凤凰艺都上、下两层空间呈现。其中,由于场地原因,“装置与影像”有部分作品未能呈现,这个遗憾将在以后的巡展中进行弥补。
参展艺术家名单:(按照首字母排序) 陈建辉 陈流 陈红汗 陈艺轩 戴光郁 樊三川 郭志刚 谷文达 何灿波 贾海泉 金江波 梁铨 李书安 蓝春雷 雷虹 刘子建 刘懿 李曦 蓝正辉 刘旭光 秦冲 秦风 邵岩 田卫 陶文岳 王天德 于继东 易鹤达 伊玄 张诠 张帆 张朝辉 张健君 郑连杰 赵胥
此次展览也是凤凰艺都美术馆新年第一展,开幕式当天还将举行艺术讲座。展览将持续至2月29日。
【“水墨的解构与解放”的三个章节】
第一章 :图与式
“图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视觉图像与心理影像的对应关系。研究中国当代实验水墨画离不开“图式”。图式既指作品的外部形态,也指特定文化传统与文化环境给艺术家规定的心理定势。事实上,几乎任何一位实验水墨画家,总是处于一种尖锐的矛盾之中。
在易英看来,如果将一个实验水墨画家与一个现代艺术家相比较,后者只需用现成的媒材和相适应的方式把自己的观念表现出来就行,而前者要克服的不仅是传统图式、媒材与现代语言的冲突,还要克服现实经验的自我与预成图式的自我之间的冲突。易英在《实验水墨的图式》一文中表示,实验水墨自身的目的肯定是要参与当代文化,直接表达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与认识。但实验水墨的文化针对性则更多地体现为传统图式自身的变革,而艺术家的现实经验和意识则是实现这种变革的动力。事实上,实验水墨正在全方位地介入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从形式上看,它主要体现为表现、抽象和拼贴。
---摘自易英《实验水墨的图式》
参展艺术家:陈艺轩 郭志刚 贾海泉 梁铨 李书安 蓝春雷 雷虹 邵岩 田卫 于继东 张诠 张帆
作品欣赏:
梁铨 《雨后千山铁铸成之三》 90×120cm 墨、宣纸拼贴 2014
李书安 《人的方式》 135×135cm 纸本水墨 2013
邵岩 《冬至》 140×200cm 水墨宣纸 2015
田卫 《2014-曩者》 97×97cm 宣纸水墨,矿物质色,水彩 2014
第二章:意与象
旧时代的逝去,作为绘画文化,沉积和留给今天的往往只是作为语言的绘画品种,作为审美意识中的纯粹精神诸如汉唐雄风、魏晋风骨将永不复返。所以,从精神意识,或从工具材料来界定中国水墨画都不合适,它只是个语言范式的概念,是特定的造型观念、材料、技艺形成的比较完整的表达方式。从魏晋到“文人画”,有共通的东西,有别的语言无法替代的长处。当水墨画和其他外来艺术品种,同等地在中国土地上竞相开放的今天,它应该和中国油画、中国版画具有同等含义。这样,它的创新将在对它特质、长处的发扬光大。
在栗宪庭看来,“用笔”是中国传统水墨画这个语言范式的核心。它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那种对完美“结果”的注重,而长于对绘画这个艺术活动“过程”的清晰“记录”。从画家第一笔接触绢、纸的刹那问开始,到最后一笔,情感、思绪在这个过程的每一笔中都得到抒发。而中国古典水墨画表现的性灵属于精神层次,是人格的美,超越道德、政治态度这些社会学、伦理学的范畴,只是人的气质、性格、精神涵养这些带抽象意味的综合特征。
---摘自栗宪庭《纯粹抽象是中国水墨画的合理发展》
参展艺术家:陈建辉 陈流 樊三川 何灿波 刘子建 刘懿 李曦 蓝正辉 陶文岳 秦风
作品欣赏:
樊三川 《印象唐古拉》 40×140cm×4 水墨宣纸 2012年
刘子建 《南冰洋还在荡漾--10》 180×97cm 纸本水墨 2015
刘 懿 《1503217号》 134×134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水彩 2015
第三章:装置与影像
吕澎在《重要的不是“什么是当代”--我们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一文中表示,实验水墨画家在90年代不断地使用了“当代”这个词汇,都是水墨艺术家争取进入“当代”的表现。在他看来,张羽的表述已经再清楚不过:“新世纪的水墨画坛将应该出现一个更加开放的前景,为当代艺坛创造一个全新的景观。于是,我们应该面对所有的作品发言是一样的,不管油画、水墨、装置及其他,要谈的问题是艺术——当代艺术,所有的材料问题与技术问题都在其背后。因此,我们的艺术表达可以不择手段。”
80年代谷文达曾以巨幅“实验”水墨震撼了当时的画坛,之后转向了装置和别的材料的实验,水墨在他则成了生存之道。谷文达在《基于对中国水墨画的现状反思》一文中回忆自己的艺术探索。古根海姆举办了由BMW汽车公司赞助的世界摩托车展后收到好评、导致世界众多博物馆争先恐后续展后,接着又策划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师 Giorgio Armani 的回顾展。这件事情给谷文达启示:观众心理学和市场规律是一不可抗拒的当代和未来社会的灵魂,当代和未来的中国水墨艺术也同样不例外。在他看来,视觉艺术从绘画、雕塑扩展到装置、行为、多媒体,使其更具有扩张力,吸引力和娱乐性。
参展艺术家:陈红汗 戴光郁 谷文达 金江波 刘旭光 秦冲 王天德 易鹤达 伊玄 张朝辉 郑连杰 张健君
作品欣赏:
谷文达
刘旭光 《痕迹》 179×116mm 纸本水墨 2014
秦冲 《七月二十日无所谓》 122×250cm 纸本 2012
郑连杰 《无题·3号》 137.8×70cm 水墨、丙烯 2013
易鹤达 《圆来-碑 XIV 》 62×184cm 纸本水墨 2011
伊玄《一味系列》 91×200cm 宣纸水墨 2015年
郑连杰 《摇滚叙事-1989》1 号68×105cm 水墨 1991年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