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1-29 10:07
百个老茶壶茶罐和茶楼匾额,酝酿出茶文化氛围。
精美梳妆盒,古朴素雅。
瓷质筷笼,过去泉州人家里常见的器具。
竹编暖炉,古色古香。
碾药工具,曾是中药铺中的实用老物件。
带有外国文字的铜质气炉
□本报记者 庄建平/文 记者 陈小阳/图
民俗,既是社会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王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闻名于世,其民俗文化更是积淀深厚、绚丽多彩。要真正做到通晓泉州民俗文化,对长期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的老泉州人来说,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新一代青少年了。福建省收藏家协会泉州分会副会长、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客座教授郭福荣长期收集了诸多泉州和外地的民俗文化老物件,并办馆陈列展出,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茶壶炖罐和眠床 民俗品有生活美
走进郭福荣初步布置完成的民俗文化馆,熟悉又亲切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整个展馆分为“拳头”、“烧酒”、“南曲”、“茶”、“眠床”、“中医”等多个主题展区。每个展区都有文字介绍和相应的实物展品。老郭从自己众多的民俗藏品中,挑选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藏品,以主题厅堂设计的形式,精心摆放,让观者走进每一个展区中,都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能真切感受到每个主题民俗的历史文化和感染力。
闽南俗话有云:“拳头烧酒曲”,说的是民间武术文化、酒文化、南曲文化的盛行。泉州受到南少林武术的影响,民间尚武、习武之风盛行,出现了俞大猷、郑成功、施琅等一大批名将。“拳头”展区设计成一个武馆的厅堂,下厅堂摆放着各类兵器和练功石。老郭说,这些练功石都有不短的历史,有的上面还刻有堂号,如“培英堂 彭”等。80个形态各异的酒壶,构成了“烧酒”展区的炫目背景,旁边则摆放了几个大酒缸,上书“连中三元”等寓意吉祥的话语。“南曲”展区几个大型的南音演奏人物惟妙惟肖,前面则摆放着数本曲谱,述说着关于音乐的传承故事。
缓步前移,来到“茶”展区,百个老茶壶茶罐和茶楼匾额,酝酿出浓郁的茶文化氛围。老郭收藏的茶壶有陶、瓷、锡等多种材质,其中一把手绘的白瓷茶壶,画工精细,红绿蓝三种颜色交织,清新可人。在“眠床”展区,传统床榻、梳妆桌、柜子、洗脸架、橱柜等一应俱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泉州人家中高端的日用品。床,在泉州也称为“眠床”,它通常是用优质的杉木、樟木、楠木等制作而成,三面围屏,屏上刻画人物、山水及花鸟。眠床既是生活的依附,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堪称一件“民俗道具”,演化出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礼仪和婚俗文化。
竹编暖炉、玻璃南瓜状的饰品、铜气炉、火锅、脉枕、酒坛盖、青石砚台、筷笼……在展馆的中央,一排展柜里陈设着各式精美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脉枕,诞生于唐代之前,多以陶瓷为材,出于对审美视角的考量,历代所制脉枕上多有各类喜庆图文、祥瑞纹饰,因其精美性和实用性,脉枕在古代甚至还曾随中医文化流传到了海外。老郭收藏的脉枕,则是一个童子形象,十分有趣。在民俗用品中,就连一个简单的炖罐,亦有青花人物纹。“旧时人们对于生活美的追求可见一斑。”老郭如是说。
注重历史文化价值
形成多个主题系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郭福荣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旅。首先涉足的是红色收藏领域,这也是老郭最广为人知的收藏领域。他收藏的包括毛泽东像章在内的诸多红色藏品可谓声名显赫,部分藏品还曾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全国徽章收藏界纪念专题展览中被评为特等奖,在2010年第7届全国红色收藏展评会上也曾荣获两项金奖,而他则在2008年4月全国首届红色收藏之星评选活动中获得“全国红色收藏之星”的称号。
在收藏时,老郭并不十分看重藏品的市场价值,而是用心让藏品形成一个系列,提高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他主要收藏有红色文化品、德化窑瓷器、灯具与烛台、民俗文化品、雕塑艺术品、海西历史文化品、婚庆民俗品等多个系列。
即便藏品已经蔚为壮观,但老郭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不时在各地观展、参展,也在所到之地收集一些老物件,以此丰富着自己的收藏系列。对于民俗文化用品,老郭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如果现在不把这些日常用品收藏起来,那日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与这些老物件无缘了。”他说,收藏民俗用品,保留了先人的智慧、文化、审美和工艺,值得供后人们研究和传承。
希望分享交流藏品 筹办三个主题展馆
随着藏品的增加,老郭就想要筹办个人展馆,为此曾多处考察,但均未能如意。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