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孙文倩:已出发就不回头向前走

2016-03-10 21:14

由共青团黄浦区委、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执行长孙文倩发起,借由“艺术行动力”将艺术带进社区的公益项目“看得见的声音”在2016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全面发声,这场特别的艺术公益项目,以创造性的方式启发了听障儿童通过艺术对声音的想象,而这只是“艺术行动力”将艺术带出博物馆走向社区人们生活的第一步。凤凰艺术

”对“艺术行动力”主席孙文倩进行了专访,听她讲述这场精彩而温馨的“看得见的声音”背后的故事。

▲ ”看得见的声音“第一站上海第四聋校现场

▲ “艺术行动力”主席、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执行长孙文倩

2016年3月3日的上海第四聋校到处洋溢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今天是有趣而不同寻常的一天,教室里多了许多色彩明丽的画,操场上系在彩色布条上的铃铛在明媚的阳光下随风摆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也许对很多孩子来说并不能听得太清楚,但是他们还是很兴奋地去摇一摇铃铛,色彩与声音的韵律在流动着。

▲ 活动现场

这一天是“全国爱耳日”,也是由共青团黄浦区委及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执行长孙文倩发起的、借由“艺术行动力”将艺术带进社区的公益项目“看得见的声音”正式启动的日子。

▲ 艺术家李磊

▲ 听力语言个训室

第四聋校是这次项目的第一站,艺术家李磊把他的抽象绘画作品带入了学校,亲力亲为用创意打造学生的听力语言个训室,还特别制作了同名装置作品《看得见的声音》,希望用跨越抽象的艺术语言激发听障儿童对声音的想象。这次的参与也及大地触动了他:“上海有一批从事失聪儿童教育的天使,她们用智慧和耐心帮助了孩子们张口说话,我从内心敬佩她们。我能做点什么呢?我试着以视觉与听觉的心灵通感为原理,用看得见的色彩和造型把‘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性感受表现出来。我要用‘看得见的声音’唤起孩子们心底的感动,如果真能这样我会幸福地哭出声来。”

▲ 新媒体艺术音乐会现场

3月4号晚上,上海当代艺术馆内举办“看得见的声音”的第二站活动:由OSC团队现场演绎的新媒体艺术音乐会为人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一场40分钟的由网络同步直播的演出,由三个连续屏幕的实时算法影像与电子音乐演奏配合完成。声音信号被编写出来,被算法层层润色,被观众听见;同时又被传导进入图像算法,被并置、切割、拼贴,转化成影像,又被观众看见。音画同步,时间与空间互动,听觉与视觉互动。

▲ 青年艺术群体“伙聚”成员与主创人员

随后90后艺术团队伙聚的加入,“看得见的声音”第三站艺术走入社区的活动将继续接力下去,“艺术行动力”通过这次的活动也正式成立了由孙文倩负责的团队,成为了一个长期进行下去的公益项目。虽然取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它既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展示了视觉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色彩与声音、艺术与科技的多元结合,同时它还通过对听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带动社会各界加入到这个持久而意义深远的项目中来。

在与

“凤凰艺术”

的对话中,发起人孙文倩回顾了这个项目从零到最终呈现的完整过程,想起起初的筹备很艰难,但是却得到了从政府、企业到艺术家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她用的最多的两个字是“感动”。同时在她的讲述中,你会真切感受到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作品的展示和表演那么简单,这个公益项目像是一座桥梁,它教给听障儿童如何更好地感受艺术、融入社会,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了解与关心这些孩子们的机会。孙文倩说,“艺术行动力”是一个很早就有的梦想,也是将博物馆带入普通人生活的推动与实践,这个项目将长久地运转下去,“我们已经出发了就不回头地向前走”。

对话“凤凰艺术”

▲ “艺术行动力”主席、上海当代艺术馆基金会执行长孙文倩

“举办“看得见的声音”其实源于一个美丽的善心和推动艺术的初心。”

Q:举办“看得见的声音”的契机是什么?

孙:

举办“看得见的声音”其实源于一个美丽的善心和推动艺术的初心。另外还有一个意外的缘分,去年的8月2号,我的一个老朋友,也是现任黄浦区共青团委书记徐树杰来MoCA看“依然上海”的展览时参观了我们的公共教育活动,他和我聊起来他正在做的一些公益项目,当时我心里很感动,也相信将艺术文化和公益结合起来对社会有实际的帮助作用,于是就问他我可以帮你做些什么。9月5号徐树杰和他的团队就来到了MoCA,大家一起研究有哪些项目可以做。

Q:为什么会选择以聋哑学校的孩子为对象呢?

孙:

在9月5号的讨论中我们筛选了一些可行的项目,帮助聋校的孩子是让我觉得最有共鸣也是最感动的。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决定从聋校这样的项目做起,努力让艺术介入到公益的行动中。

Q:在与聋校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孙:

从一开始参观聋校就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我也是一个妈妈,也会在孩子的学校和小朋友接触,但是他们都很少和陌生的参观者打招呼。第一次去聋哑学校给我很深的印象,学校不大,从校长到老师叫得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每一个小孩子迎面看到我们都会主动和我们打招呼。虽然他们很多人因为听障发音会不正确也不清晰,但是他们用自己所有的能量和我们做沟通,这非常打动我。

“我们希望用视觉艺术的方法来呈现对听觉的全方位想象。”

Q:“看得见的声音”在筹备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孙:

我们从9月份到12月圣诞节之前这段时间频繁地参访学校,实际上做方案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一方面,聋哑学校的校方最初对艺术不是太了解,他们不明白艺术对听障会有怎样的帮助,所以其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另一方面,和大型展览相比我们这个项目很小但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团队一开始对于艺术家的邀请一点信心都没有。

Q:怎么会邀请李磊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

孙:

大概在11月的时候团队把整个方案拟定出来,我们希望用视觉艺术的方法来呈现对听觉的全方位想象,因为我知道李磊馆长他的抽象艺术和声音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鼓足勇气邀请了他,心想被拒绝也没关系。当我和他谈了这个公益项目的想法时,李磊很热心地答应下来。李馆长能来参加的消息也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士气和效率。

Q:李磊为了这个项目还特别创作了一件装置作品。

孙:

李磊去参观了聋校之后有很大的触动,他觉得除了抽象绘画之外还想做一件装置作品。虽然孩子听不见,但是可以通过物体的震动感受到声音,于是他以“看得见的声音”为名字创作了33件铁架子为一组的装置艺术品,铁架子上悬挂了很多布条和铃铛,孩子们走过去触摸,布条上的铃铛随之震动,发出的声音的节奏感和韵律是看得见的,至于为什么是33这个数字,因为这个项目3月3号开幕那天是“全球爱耳日”。

Q:据说这件作品还有后续。

孙:

是的,因为机缘巧合我们认识了装置中布条的生产商,它是意大利的一个名叫Alcantara的专门生产高科技环保面料的纺织品公司,孩子们接触到的是这么好的环保面料让我们很高兴。,对方也很支持我们的活动。8月底李磊会参加杭州G20峰会期间举办的“纤维三年展”,因为这次项目中他的作品和纺织品有关,所以我们“看得见的声音”被邀请作为分会场在上海同时展览,Alcantara公司也会赞助我们举办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到时候会邀请国内外的科学家和艺术界人士一起探讨,通过艺术家再创作的面料对于人类通感的影响。

另外,我们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展出的2017年公益项目。上海艺术人文频道也会用1年的时间跟踪拍摄纪录片,记录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展现通过“艺术行动力”介入社会产生的影响。

“我们希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让他们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Q:这个项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

在疯狂的12月到农历新年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感动的事情。我们邀请到苹果电脑公司帮我们培训聋哑学校的孩子,让他们每个礼拜都可以去苹果那边学习电脑技能,通过一些应用提高生活上和学习上能力。

还有很多企业通过政府方面联系我们,提出可以让这些听障孩子到企业实习,让他们和社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希望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让他们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通过人尽其才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岗位。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公众的宽容和支持,在他们的鼓励下听障人士可以大胆走出来,让社会变得更加平等而美好。

Q:在整个活动中政府方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孙:

一开始政府就和我们一起选择哪些项目可以落实,黄浦区共青团也给了我们启动资金。同时政府在整个项目的各方协调上起到很大的作用,2月20号我们被黄浦区共青团邀请面向企业家做演讲,马上就有青年企业家捐了10万的项目启动费,项目最后的成功和多方大力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个项目从零开始到最终完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充满了许多突然出现的惊喜。”

Q:谈一下3月4号晚举办的新媒体艺术音乐会和OSC团队吧。

孙:

在和苹果公司接触的时候,他们向我介绍了一个名叫OSC年轻的刚出道的乐队,这和我们一拍即合,因为他们是一个可以真正把声音及音乐转化成可视化新媒体艺术的band,这个小组由3个人组成,通过独立音乐人制作并现场演绎的音乐,通过电子合成技术集合声音,然后再通过电脑算法把音乐变成了一个可视化的图像并现场放送。

在3月4号的新媒体音乐会中,上半场OSC将李磊的抽象艺术通过他们的音乐和电子可视化技术进行重新演绎,成为了一件李磊×OSC 的新作品;下半场是OSC自己的原创音乐和视觉艺术的结合,所以整场音乐会有两种不同的风格。

Q:网络直播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场音乐会。

孙:

在和OSC讨论作品的时候,我无意中问他们怎么样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个活动,他们让我知道了bilibili弹幕视频网(简称B站),后来联系了那边对方也很愿意帮忙,所以那天有好多人可以在网络上观看这场活动。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从12月26号到3月3号之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项目从零开始到最终完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充满了许多突然出现的惊喜。

“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真的能够看明白,在这样的艺术行动中受到感染。”

Q:活动之后那些孩子们的反映如何?

孙:

我们有问参加活动的听障儿童的反映,他们都觉得很感动。在3月4号的音乐会上,虽然他们不能够完全听得到那些声音,但是还是可以通过低音喇叭的震动以及视觉图形的变化,感受到通过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声音是什么。

Q:他们能够理解这些抽象艺术创作吗?

孙:

我们不仅仅只是让作品进入学校那么简单,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套抽象艺术的课程,让美术课老师以启发的态度和孩子们探讨抽象艺术背后的想表达的东西。从美术课到教室、再到校园里的装置艺术以及新媒体音乐会,“看得见的声音”项目从全方位展现了艺术表现声音的力量,为孩子打造对声音的想象。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真的能够看明白,在这样的艺术行为和行动中受到感染。

“好多人都问这个项目是不是会继续执行下去……我们已经出发了就不回头地向前走。”

Q:接下来的第三站是将90后艺术团队伙聚的作品带入社区,长远来看,“艺术行动力”这个项目会一直延续下去对吗?

孙:

虽然“艺术行动力”是因为“看得见的声音”而成立的项目,但是这是一个很早就有的梦想,我希望实践“从博物馆到社区”的理念。博物馆并不只是高高在上地在一个漂亮的空间展示作品,它的活动和内容需要被带到有不同需求的人们当中,让社会更美好,让身边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好多人都问我这个推广到社区的项目是不是会执行下去,很多人都说愿意继续合作,为了回应大家的呼声,我们已经出发了就不回头地向前走,并且专门成立了由我负责的“艺术行动力”小组。这样一个公益项目需要社会全方位的支持,我们会进一步和苹果和B站合作推广艺术,也会和政府商量下一站要去哪里。至于长远规划,由于这一切发生地太快了,所以我们还不能马上得出结论,但是会逐渐一步步到位,去和大家宣布我们要做的事情。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