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4-29 14:58
联合策展人周榕
导言:2016年4月23日晚,2016前海公共艺术季启动仪式在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揭开神秘面纱,作为首届前海公共艺术季,主办方以著名建筑师与著名当代艺术家所创作的建筑装置艺术;由建筑师、艺术家与企业联手打造的“前海100米”;以及由两岸青年艺术家团体组成的青年艺术三个板块达到高度、深度、广度三个层面。前海深港合作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是链接深港的重要枢纽,建设本身就备受瞩目,本次公共艺术季以“艺术与前海一起成长”为主题,在建设的过程之中就开始做公共艺术,这样的尝试出于怎样的考量?策展团队是如何进行展览策划的?带着这些疑问,雅昌艺术网专访了本届艺术季联合策展人周榕。
“首届前海公共艺术季”现场
呈现城市未来性格
雅昌艺术网:前海公共艺术季将如何结合前海的布局挑选作品和呈现作品?
周榕:在做策划之前,我们在前海规划馆看到前海的未来规划为大型CBD中心——高密度的摩天楼群模式并不是一种特别有特色的表现。除了摩天大楼,前海的未来如何有自身特色?我们就想是否可以用公共艺术平衡摩天楼的布局?据此,我们希望找到另类思维的艺术家、建筑师,对前海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艺术性的想象。
雅昌艺术网:在挑作品时会考虑深圳的城市性格吗?因为深圳作为新城,缺少文化积淀。
周榕:深圳的身份识别到底是什么?在对深圳发展历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尽管深圳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深圳的城市精神在于创新的活力、勇气和精神,敢为天下先。这次的公共艺术展正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如特邀顾问任克雷所言:“没有人在一个没有建好的地方做公共艺术。”一般而言,城市建设先导,公共艺术主要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前海,我们的想法是公共艺术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城市建设在一片荒野的情况下,公共艺术把未来城市的性格呈现出来。
雅昌艺术网:在建设中的新区介入公共艺术,是否会有不确定的方面,如何处理其中的不确定性?
周榕: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在于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共存,公共艺术在城市的形象并不仅仅在于现实的物质空间中,更多在虚拟的传播空间,两者有诸多共存的可能性,所以城市物理空间的不确定性,恰恰给公共艺术带来了特别好的机会。
其实这次活动的地址与最初的选址有很大的变动,面对这种景况,我们也采用不定性的方式回应,即物理层面,但是在虚拟层面或者整体的传播形象希望传递出某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深圳的城市性格、城市特质、城市身份。
雅昌艺术网:选址发生了改变?
周榕:这次公共艺术季里“前海一百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艺术家和建筑师合作做一个关于未来城市定义的想象。最初,我们想在一条正式的道路上展出,计划用沿路两侧一百米的长度,呈现十组艺术家的作品,但在筹备的过程中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矛盾和冲突,比如城市土地权属的问题,还有地下管线的问题等,我们。这种冲突特别有意思,在现实的冲突之下如何在中国实现创意?作品必须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几经周折,我们把位置定在停车场的位置,并模拟出一条100米的道路,表现出与城市相互之间的适应性。
雅昌艺术网:选址停车场,会减弱了与前海片区的融入度吗?
周榕:因为前海是建设中的新区,可以供公共艺术展出的面积有限,不可能真正散落在前海,我们必须把这些作品聚集在一起,传达一种确定的精神,因为公共艺术更多被当成一个点对单调、枯燥的城市环境进行调解。在我们看来,从单纯的功能性角度理解公共艺术有点狭隘,公共艺术更多是精神性的问题,我们并不觉得非要漫步在空间中才真正起到作用,我们希望传达的精神力量更强一些。
隋建国作品《中国制造》
香港艺术家林旭辉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的鲤鱼旗布满前海深港合作区
临时的艺术展与永恒的城市精神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公共艺术进入前海和其他的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有怎样的不同?
周榕:有很大的不同。归纳而言,“首届前海公共艺术季”是在图纸上的时候就预先介入,我们先于一个城市建筑的层面定义城市精神,即使在建成环境里做公共艺术的实践也很难做到的一点。现在前海片区所有的房子都是临时,只有8年的使用期限,这种临时性是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所谓建筑,我们总以为是永恒的存在,实际上,在中国的城市发展里“临时性”是重新定义当代中国城市性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词汇,只不过前海把这种临时性在时空中压缩得更加突出,而这次公共艺术季的时间更短,大概只有两三个月。如何把一个临时存在的空间与前海的城市精神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重要的考量?哪怕仅存在一天,我们也要非常坚决地把城市态度彰显出来,这一点是其他作为点缀性的公共艺术所不及的。尽管首届前海公共艺术季由于这种临时性,在荒地上呈现,所以我们有资格用并不大面积的公共艺术预先做精神表达。
雅昌艺术网:在这样的环境中,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可以说是一个实验性的行为吗?
周榕: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公共艺术总是被认为缺少实验性,所以缺少了在现代艺术体系里的定位价值。我们这次打破了常规的对公共艺术的偏见,因为我觉得艺术的价值在当今时代已经完全颠覆了阶层、虚实,已经不再是某个艺术家或者知识分子个人头脑中的风暴,更多地作为整个社会的思考媒介。
我觉得公共艺术最宝贵的背景是依托城市可以生发出特别多的意义,这正是我们紧抓住深圳城市性的定义入手的原因,因为我们认为它的实验价值必须通过城市显示出来。
雅昌艺术网:今年艺术季设置了三个板块,为什么有这样的设置呢?
周榕:因为公共艺术定位于传播环境,从高度、深度、广度这三个维度衡量:第一个板块是成名艺术家的成熟作品,这些作品标志着整个展览的高度;“前海一百米”的板块具有实验性,体现了这次展览在思想上的深度;青年艺术家众筹项目,表现了多样性的广度。
雅昌艺术网:青年艺术家是个众筹的项目。
周榕:我们希望开拓广度,通过网络众筹与老百姓链接,扩大影响力,因为前海现在的人流量比较少。
陈育强+Chris Lai+蔡雯瑛作品《城市表情》
本杰明+王天齐+李新路作品《微型CBD》
艺术家与建筑师的思想杂交
雅昌艺术网:在“前海100米”部分,以艺术家和建筑师组合的合作方式,为什么有这样的安排?
周榕: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城市尺度上展示大型的艺术作品,对艺术家和建筑师都有非常高的另类的要求,但是目前中国从事公共艺术的艺术家们大多数的背景是从事公共雕塑,而大部分的建筑师缺少艺术背景,所以传统意义的“公共艺术家”和“建筑师”对于城市和艺术的理解往往是僵化的,有其习惯性的套路。艺术家与建筑师的配对等于让他们进行思想杂交,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他们真的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作品亦是既无法由单纯的艺术家和单纯的建筑师呈现出来,完全做出了新的、非套路化的诠释。
雅昌艺术网:艺术家和建筑师是随机组合还是硬性规定?
周榕:我们不是按照常规的抽签或者配对,而是经过了当面非常详尽的沟通。我们和20位参展艺术家、建筑师在前海开了整整一天会议,每个建筑师、艺术家用15分钟呈现自己的理念。在呈现的过程中,亦是相互间观念的沟通、相互理解。理念相近或者投缘的艺术家在中午已经开始有组合的意向,下午正式配队时,比我们想像的顺利很多,大部分人有奇妙的自组织的作用,水到渠成。
雅昌艺术网:您可以推荐两组跨界比较好,而且与前海的环境密切融合作品吗?
周榕:十组作品在我看来各有各的价值,如果非要说有两组与前海匹配的作品,我推荐《城市表情》和《前海CBD》。《城市表情》是香港艺术家陈育强、Chris Lai和建筑师蔡文英合作的作品。《城市表情》以大型台灯为外观,灯罩上的表情随着人流的多寡发生变化。这件作品的有趣之处在于:与人有关系,前海作为一个新开发的片区,人流是很大的问题,这组作品捕捉了人的行为,人走在空寂的路上,即使天色昏暗也能看到远处一个巨大的发光的台灯,带出温馨的家庭氛围,而不是冷冷的城市路灯;当人走到路灯下,人沐浴在台灯的束光中,台灯的表情会表现出开心的表情,人气越高,微笑的表情越多,所以这组作品与前海当前的状态特别匹配。
《微型CBD》亦特别有意思,由本杰明、王天齐和李新路合作完成,亦是特别针对前海未来的CBD的状况而创作,是对城市的一种回应又是一种反讽,同时还有多种的与公共性互动的多媒体方式。这种交互性也是未来的城市公共艺术特别重要的部分,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比如有灯光、声音,甚至对话,这样的立基点是特别值得关注的。
雅昌艺术网:谢谢!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何妍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