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8-06 20:46
开幕式现场嘉宾及艺术家
从左至右:当代水墨艺术家丁文卿、制砚艺术家欧阳晓英、制砚艺术家吴锦华、四川博物馆副院长魏学峰、制砚艺术家裘国平、收藏家 浪墅堂主钱学锋
(雅昌艺术网讯)2016年8月6日下午, 三位歙砚制砚艺术家吴锦华、裘国平、欧阳晓英与当代水墨艺术家丁文卿、路路联手演绎的“濡墨”雅集在iSGO Gallery举办。
歙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兴盛于宋代,衰退于明清年间,并于现代复兴,“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都曾提笔赞扬歙砚。
展厅现场
开幕式现场,人气爆满
四川博物馆副院长魏学峰与观众交流
收藏家、浪墅堂主钱学锋为观众展示砚台原石
制砚艺术家欧阳晓英为大家介绍砚台成品
龙尾石有山石和籽石之分。山石是直接由龙尾山坡上开采而得的石块;籽石是在龙尾山下芙蓉溪和武溪中挖出的卵石。藏歙砚的文房爱好者对歙砚的关注和爱好日益增加,其石质、纹理和刻砚艺术家的创作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但现今,江西省龙尾山因大量开采,而让歙砚原料几近枯竭,其中籽石的来源已经中断。“想要求得一块质地上层的歙砚,几乎都被藏家收入囊中”,收藏家、浪墅堂主钱学锋表示。
最近数年,浪墅堂着重收集唐、宋两代开采龙尾山石遗留至今的子料和一些留有凿痕的古砚半成品。刚接触歙砚,浪墅堂主钱学锋被其质地和文化气息所吸引。但看到过度开采的状况,而让钱学锋隐隐担忧,并开始寻觅存藏龙尾山各种石料的品种。钱学锋表示:“收藏可以对歙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让后代在创作中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传承。”
路路 《重》系列 (27) 2014年 纸本水墨 69.5x68.5cm
路路《写》(15) 2012年 纸本墨
丁文卿 古迹-1 52x52cm
丁文卿 瓶花 1 23.5x23.5cm
初接触中国传统艺术的第一步便是磨墨,当代水墨艺术家丁文卿回忆,“磨墨要静心”是老师教导的首要基本功。对丁文卿而言,磨墨已成为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能让自己在创作之前提前融入到作品之中。
吴锦华作品 《面壁》 庙前红 20x13x2cm
展厅现场,观者可以把砚台纳入手中,观赏其质地和温润的手感。每一位制砚艺术家都成为现场歙砚爱好者的解惑“达人”,从观赏性到使用性,质地到造型。制砚艺术家吴锦华以传统入手后师法自然,他的作品突出歙砚原料的材质特征,把造型和原料特征融为一起,而呈现出一种“山外是山”的交错视觉感受。
裘国平 《沉醉不知归路》罗纹坑子 料金皮尺寸:30+27+7
裘国平《论经》(背面)罗纹坑 粗算子罗纹 嫦娥眉尺寸:26.5+17.8+4
制砚艺术家裘国平的砚台创作题材多元,他善于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元素,提升歙砚的艺术欣赏审美。“但不管如何精雕细琢,到最后都要返璞归真,因为砚台本就是砚台。” 裘国平说到。
外观的独特也不能抹去砚台自身的价值。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结晶,所有审美的标准都是建立在古典欣赏之上。四川博物馆副院长魏学峰,也是砚台收藏家。他说:“当代手法的融入给砚台增添了新的艺术语言,但是砚台的基本语言,延池等还是不变的。不管砚台是否磨墨,基础语言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欧阳英子 16号 河趣 水舷坑水波金星 7.8x1.0cmx2
欧阳英子 11号 蝉 金星坑玉带 15.5x9.5x1.5cm
和两位男性制砚艺术家的“粗狂”之风相比,欧阳晓英砚台的“灵秀”受到现场大多女性的钟爱。欧阳晓英在创作中追求作品天人合一,把砚台原料上的残缺变成砚台创作的完美。对于存藏几年的砚台,构思灵感只在一瞬间,她认为,砚台成品的美就美在带有各自的瑕疵,所以每一块砚台上呈现的造型都是为了这块砚台而生。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8月12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