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8-28 20:19
艺术家 戈子馀
艺术家 戈子馀(左)与观展嘉宾
2016年8月28日下午4点,“1 = ∞”戈子馀个展在草场地艺术区EGG画廊开幕,策展人殷嫣。此次展览参展作品共23件。
“'1 = ∞'的概念来自传统文化中道家的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有了1就是无限的主题。”在说起展览的主题时,艺术家戈子馀对雅昌艺术网说。
进入EGG画廊的展厅,会被展览作品的“物性”与“冷气质”感染,又被纯色强烈的视觉张力吸引。之所以是“物性”,因为作品的形是由PVC材料构成作品的基本线条与块面,而PVC板高低错落形成的沟槽,在不同视角的变化下形成明暗关系,构成戈子馀作品的抽象作品。现场观看,会看到作品与平面作品的差距。平面绘画是在虚拟空间里作道场,运用色彩、明暗、线条、形状来摹拟虚拟空间。而我的作品重点在于空间的二次转换,即实在空间转换成虚拟空间,这时会产生虚实相生的空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这正好印证了道家的虚实相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每次循环与前面空间又有所不同,形成时空变化,印证万法归一,少即是多的道的真谛。
戈子馀, 波系列-22, 综合材料, 130×100cm 2016
戈子馀, 波系列-21, 综合材料, 64x74cm, 2016
“如果单纯从图片看我的作品很容易误以为是平面的绘画。我建立了物性塑造的空间与视觉虚拟空间的对话关系。”戈子馀童年在乡村自然环境中有温度的记忆,让成年后对城市的生存经验产生剧大的反差,城市中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冷漠也是这一系列作品的情感背景。城市化的进程中物化的经验与艺术语言的思考融合形成戈子馀的抽象作品。
“2003年,我在TOM.COM美术同盟网站看到栗宪庭先生的文章《重要的不是艺术》转变了我对艺术的认识,停下了早期的表现主义绘画,每天写书法,心逐渐静下来,向内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戈子馀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具有开放性的,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都会有不同解读。正如李振华所简评:物性空间,透视极简,似有似无,一切虚空。
展览现场
在戈子馀看来世界的本质是力量对比的过程,其本质是不断抽象化的过程,是力量动态平衡的过程。形而上之力为念,形而下之力之物,艺术家将念(观念精神)与物(媒介技巧)完美结合,则潜力生发,小宇宙就会爆发。
金刚经“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虚空是佛学对时空的观念。虚到极致,内在的张力更强大。通过实在空间摹拟虚拟空间,既象一场视觉游戏,也是一种反证法,亦即真理的多维性与多种可能性。而我更在意视觉的元问题:色彩在空间中的自足性与自律性。这和小时学习色彩遇到困惑有关,更与当下城市生存境遇相合,任何创作不是由某一种因素决定,而是由不同因素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力而产生。看似高冷的抽象形式,实则背后由各种精确数据确定其秩序,进而产生节奏与律动。暗物质、引力波,各种新名词也难以诠释其背后的心境。绘画已成为历史,但绘画与空间结合又创造新的历史,不断模糊二者的边界,以达到极致,成为我的兴趣点。平面与空间不再是矛盾与对立,在我的创作中,二者可自由游走,亦真亦幻,如雷如电。
戈子馀, 波系列-12, 综合材料, 64x74cm, 2016
戈子馀, 波系列-10, 综合材料, 异形2016
戈子馀, 波系列-11, 综合材料, 64x74cm, 2016
戈子馀, 波系列-9, 综合材料, 60×70cm, 2016
戈子馀, 波系列-7, 综合材料, 60×70cm,2016
初看戈子馀的作品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关于空间维度的理论与学说,也可能会简单的判定他的作品就是欧普艺术的延续——制造了一种视错觉。然而,在戈子馀眼里他的创作是一个“同之又同”的过程,在道家学说里这是认识天地万物的方法,由本体的复制产生无穷的变化。他所创作的这些看似极具工业感的作品,一方面在实施前经过艺术家精密的计算,另一方面在实现的过程中却来自艺术家手作的打磨与上色。戈子馀以日常手感的经验控制着空间的维度,创作本身成了一种自我的修行,并且,他通过琢磨色彩在物性空间中自身的规律及属性,进而试图打破或无限度的模糊物性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边界。在我看来,他用绘画与材料所构筑的空间使“无中生有”,不仅着力于强调作品与观看之间的关系,也折射出他对视觉元问题的思辨。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9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