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谈公共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与必要性

2016-09-18 13:32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共雕塑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对艺术品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促使公共雕塑的类型朝多元化发展。科技进步又为公共雕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雕塑材料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雕塑中主要依赖石材和青铜材质,更多类型的新型材料不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公共雕塑材料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是主动的、张扬的,不仅表现外在形体,而且充分展现自身特质。可以说,现代公共雕塑材料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转变成“主角”。现代雕塑材料在表现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雕塑的表达手段。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公共雕塑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雕塑概念外延的不断拓展,现代雕塑与装置艺术、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相互交叉融合,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传统雕塑更加丰富。公共雕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不再是传统雕塑造型主要依赖石材和铜质材料。谈到雕塑材料,便得说说雕塑的发展脉络,换一个角度来说,雕塑发展史也是人类对材料认识和利用的历史。自从有了雕塑造型,它所依附的载体也便随之而产生,早期的雕塑造型,人们通常使用的材料有陶、木材、石材、青铜等。通过这些材料,古代的雕塑家们向我们展示和记录了许多历史事件和自身的艺术语言。作为世界八大奇迹的“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采用陶塑表达当时人们生活和战争的杰出作品。洛阳龙门石窟则是采用石雕形式表达人们对宗教的崇拜;甘肃天水麦积山则采取泥塑造像的艺术手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时期应用的雕塑材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青铜文明是商周时期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神权、宗教至上的信仰。雕塑材料的使用理所应当具有当时历史背景和观念的局限性,那时人们对材料的运用和把我处于辅助地位,主要目的是表现一种形象,材料本身更多的是起到媒介作用,同时也是最求某种信仰的永恒与不朽。当时材料的选择范围和种类也非常局限。一般采取就地取材,就地塑造的手法,由于当时观念和实用功能的局限性以及生产力落后的缘故,材料的使用处于被动状态,也谈不上对自然材料的内质深度审美的挖掘,技术的落后一直以来也束缚着雕塑艺人们的创作。

  随着雕塑概念外延的不断拓展,现代雕塑家已从生态学、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文化学等方面作为创作切入口,将艺术与人的感官和环境、空间、时间等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公共雕塑艺术形式多元化探索。在公共雕塑创作中发现材料的真实性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特质,每种物质材料都有它自身的特质和属性,只有当雕塑作品直接地与材料发生关系时,物质材料才能作为观念的一部分发挥作用。每种材料都有自身的性格,如石与木不同,金属与陶瓷光泽各异,即使同属石材的花岗岩与汉白玉,或者同属金属的青铜与不锈钢之间,也都各自存在着不同材质属性。材料的的疏松与致密、从夹杂与纯净、坚硬与柔软等都有各自不同特性,也都蕴含着与主题造型相关的因素。雕塑家在设计公共雕塑时,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与主题、造型、功能、和放置环境相适应的材料。其选择正确与运用是否合理,关系到公共雕塑在环境中作用。随着在公共雕塑的创作实践中,人们逐渐领悟到材料的质地属性,并感悟到材料的肌理美感。雕塑材质从泥土、陶瓷到青铜、石、木,进至人工复合材料的应用过程来看,雕塑材料的选择是在不断被感知和认识中进行的。古今中外优秀雕塑作品,除其表现内容的角度深刻新颖、形式处理的造型生动独特外,往往还呈现在材质语言的开发利用上,通过“应物象形”的设计思维“因材施艺”的造型手法,赋予具体材料以适合其形又合乎其质的内容载体和造型形式。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现代化进程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当代人对公共雕塑的艺术形式已经不仅仅像以往一样,只是作为丰富空间效果的填充物。对他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化性都有更高要求。同时人们对公共雕塑也有了更加广阔、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公共雕塑材料所承担的作用发生转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公共雕塑与周边空间产生对话、互动关系是公共雕塑存在的基本条件,但它与建筑不同,公共雕塑没有直接的实用功能,是一种纯粹的空间构成体;正是因为它这种没有实用功能的造型,让都市的人感受到纯粹的空间性及其意识,使那种被实用性所模糊的现代人的空间意识得到唤醒。当然公共雕塑它不单纯是石、铁等雕塑素材,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构思和具体技术手法创作的艺术,它的形态对周边的空间产生了对话。公共雕塑本身存在着非实用性和艺术家的独特的创意的二重性,成为都市空间中引人注目的对象。公共雕塑在都市的漠然而巨大的空间中形成视觉的焦点,它使复杂的都市空间在视觉上得到了调节,并使空间中的各种形态产生关联。公共雕塑是都市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使都市空间更加紧凑化与节奏化。所以说公共雕塑不能单纯的一味追求强调主题性,它有无故事性并不影响它在都市中的空间造型,无论是具体形态、抽象形态,它所拥有的形态空间性,才是雕塑的本质。优质的公共雕塑在都市空间中让人们随着气候和季节转换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思绪和诗意的审美享受。正是公共雕塑正是本身拥有这种纯粹的空间性,在变幻的都市时空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心灵的依托。雕塑材料则是这种理念的生存载体,也是与周边物象对话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当下材料多元性优势,创作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现代公共雕塑。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王平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