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27 11:43
▲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的入口处,被皮特·海森(Petter Hellsing)作品《修补》(2016年)包裹
纤维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便带着世界各国独特的纺织文化烙印,成为不同文化的身份、历史和记忆的表征,并在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过程中,生发出新的对于身体触觉与感知的体验,它独特的表现领域正在全球艺术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现场,图片来源:浙江美术馆、TANC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于9月26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分为“针言·箴言”、“身体·身份”、“织造·铸造”和“现象·现场”4个单元。将针刺痛身体的触感与言语刺激心灵的感知相连,从编织的本体语言织、编、结、绣出发,使传统编织得以回应与活化,成为一种思想的媒介和发生场、折射社会发展的棱镜。
▲ 悬挂于一楼至地下展厅之间的刘北立作品《之后(愈天)》,2016年
在纤维三年展艺术总监施慧看来,本届三年展最大亮点之一是“大型体验式装置所带来的与人身体的互动感”。如美国艺术家刘北立创作的《之后(愈天)》,将蓝色的纤丝编织成悬浮的云彩,无数条缝纫线从“云彩”的缺口中垂下,每条线的尽头悬着一根针。作品以中国古代神话女娲补天为灵感,隐喻编织与缝纫带来的力量,观众从作品下经过,或者用手触摸悬挂的针线,以感受展品带来的独特张力。
▲ 纽曼(Numen),《杭州管道》,2016年
克罗地亚艺术家纽曼(Numen)和他的团队带来的作品《杭州管道》(Tube Hangzhou)。一条曲折的黑网管道横亘于美术馆的天光长厅,看似柔软却坚韧地足以承载5个成人的重量,构造了一个能让观众进入攀爬的巨型织网世界。
▲ 张永和,《非常建筑》,2016年
▲ 克劳迪娅·罗西,(Claudia Losi)《邻近》,2016年
“讲述地方现场、社会演进的故事”亦是本届纤维展作品的亮点所在,现场大量作品聚焦编织与社会生产、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引发对织造与历史记忆和日常生活变革的思考。许江与袁柳军的《山水离歌》将织机做了一次新的编织。将闲置的老纺织机包裹捆扎,书写现代织业的离歌,以“中国袜都”大唐织造工厂为例叙写本土织造业在当前遭受的经济冲击与转型挑战,所表现的不仅是对早期产业的凭吊与过往的追怀,而且是一种被飞速变迁的时代所塑造、并依然日复一日被塑造着的现代化的感性经验。
▲ 许江、袁柳军,《山水离歌》,2016年
台湾艺术家陈界仁的录像装置《加工厂》中,用黑白宣传片的形式纪录制衣厂女工重回已经荒废七年的车间工作,反映了工业外移后失业劳工面对的残酷处境。
▲ 陈界仁,《加工厂》视频截图,2013年
哥伦比亚的英国艺术家奥斯卡·穆里洛(Oscar Murillo)用课桌上的白画布记录下学校孩子们每天生活的点滴和心情,画布成为叠加时间记忆的彩色镜头,固定下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现场。
▲ 奥斯卡·穆里洛(Oscar Murillo),《频率分布》,2016年
金守子作品《针女》拍摄于8座城市人潮涌动的街头,艺术家如同一根针般伫立在固定地点,任人群在自己身边川流不息地经过,以此检验了8座城市拥挤街道上的人际关系。以实时录像展现了自己“遇见并拥抱地球上的人们”的尝试。
▲金守子(Kimsooja)《针女(Needle Woman)》行为艺术录像,1999-2001年
在此次展览中还重新梳理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绣画”的历史谱系,从中国江南传统刺绣的代表“苏绣”到历代女性绣绘兼备者的比较搜集,再到当代艺术家马惠荣、梁雪芳母女的绣画作品,展示“绣画”这门曾经与绘画并驾齐驱的艺术形式之前世今生。“作为传统的女红技巧,刺绣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艺术殿堂的认可,为文化史界忽略。其实中国传统刺绣除了实用性、装饰性、民俗性及技巧成分之外,也包涵着相当程度的书画艺术性,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化内涵。我们也通过这次纤维艺术三年展,从而肯定刺绣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策展人许嘉介绍道。
▲ 马惠荣 《唐寅山水画》绣画,2013年,图片来源:TANC
▲ 绣画历史与作画工具陈列,图片来源:TANC
本届纤维三年展由刘潇、许嘉、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共同策划,策展人之一刘潇在谈到本届主题时表示,“我织我在”以“编织”为主题,以“编织”这一动作串联起所有的社会关联,可抽象隐喻人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社会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手工匠通过编织都会有不同的思考。我们希望超越“编织”这个动作本身,把隐藏在后面的共同体引出来,这将是这一届纤维艺术展的核心议题。
▲ 娥冷·鲁鲁安(Eleng Luluan,安圣惠),《生命记忆的碎形图·静静等待》,2014年
▲ 刘佳婧《时间的放大镜》,2016年
相关活动
织物式思考: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国际研讨会
在织物中呈现特定的历史或故事,借助织的劳作行为陈述或表达,通过织物讲述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和文化意蕴,像织物一样交织繁杂却又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与叩问,从哲学家、策展人、研究者、博物馆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几个角度切入,来阐述不同视野下的“织物式思考”。
时间:9月26日-28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国际报告厅
艺术家个案研究回顾展:梁绍基——“云上雲”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回应此次纤维艺术三年展“我织我在”的主题,推出艺术家个案研究回顾展——梁绍基“云上雲”展览。梁绍基潜心在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上进行探索,创造了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此次他带着数十件纤维艺术作品回到母校,展示自己将近30年艺术历程当中具有节点意义的大型作品。
时间:8月25日-10月25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我织我在”:2016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浙江美术馆|展至10月25日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黄天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