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1-16 09:41
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Power Station of Art) 的1至3楼的展厅空间、甚至一旁的车库与具有标识意味的巨型烟囱中 。图片:致谢上海双年展
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第三次举办上海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从人民公园的上海美术馆转移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继2014年以“社会工厂"为主题,探讨“社会性的生产"特点和“社会事实"的组成要素、社会性与文学虚构的线索之后,本届双年展主题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何不再问"——“再问一次,会怎样?"在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看来,这既可以是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号召——欢迎一切形式的讨论、追问和想象。以这样一个复问的句式作为大型双年展的标题,既是对“问题本身"提出的疑问,其实又并不指向任何答案。或许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一个开放的通道,它将通往深邃而永恒的时间之中。
11月11日,在上海西岸艺术博览会和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相继在上海开幕之后,本年度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至3楼的展厅空间、甚至一旁的车库与具有标识意味的巨型烟囱中,都巧妙地成为作品生长的场所,浑然生长于建筑空间的内外。来自40个国家的艺术家共同编织了一片出离神秘的星系。92位/组艺术家将其想象力在丛林里生长。
上海双年展开幕现场策展团队成员导览。图片:致谢上海双年展
开幕这天热闹非凡,一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展馆,便被卷入参观导览的人群之中,跟随策展团队成员的导览路线走完一圈,观看了一连串富有逻辑的展览关键词,仍然有很多丛林里的奥秘需要回头细看。如同主策展人小组名称“Raqs"在波斯语、阿拉伯语和乌尔都语中的涵义,“反复修行的苦行僧在旋转舞中进入的出神状态",此时的观众仿佛是在作品的密码之间神游。展览的切入与观看策展小组留下策展笔记,作品之间相互瞭望的线索,在丛林之中绘制出迂回的道路。
在今年5月份Raqs媒体小组的一次策展笔记中,Raqs媒体小组对展览提出这样的构想:“如果本届双年展让你心中生长出一片问题的森林,激起风暴般的渴望,双年展的目的便达到了。"
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6位/组,亚洲艺术家47位/组、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家团体12个。92个/组艺术家代表了92种可能性,在庞杂的展览星系/艺术森林中,策展小组通过公开发表十一则笔记,并呼应主题提了二十二个问题,作为观展线索,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诗意,将人引航至宏大、悬而未决的叙事之中。
Raqs媒体小组。图片:致谢上海双年展
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吉比什·巴什、莫妮卡·纳如拉、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在中国和印度两地同期展开积极研究工作,Raqs媒体小组遵循着“运动中冥想"的宣言,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师、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终端站":补给站与终端
“终端站"是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展之一,由来自四个国家的依凡娜·弗兰克(Ivana Franke,克罗地亚)、玛卓林·戴克曼(Marjolijn Dijkman,荷兰)、瑞吉娜·侯赛·加灵多(Ivana Franke ,危地马拉)、牟森+MSG(中国)的艺术家/小组带来。它们奏鸣了知觉、身体、寓意意识的波段。
依凡娜·弗兰克(克罗地亚)作品展场图,2013年,沙伽。图片:致谢现代艺术博物馆(霍巴特)+沙伽艺术基金会
当你站在依凡娜·弗兰克的作品《迷失站台》的3个房间之前,请准备好经历一场观念与知觉的错位。失明、失重状态模糊了你对身体的自主判断。
玛卓林·戴克曼(荷兰)《月亮站》作品图片。图片:致谢上海双年展
玛卓林·戴克曼(荷兰)的《月亮站》重访历史上哲学、科学、艺术和商界人士定期聚会的“伯明翰月亮协会",《月亮站》每逢满月便聚集一批“月亮人"进行“月亮会谈",在当今世界不断摇摆的钟摆中,寻找我们的坐标。
瑞吉娜·侯赛·加灵多(危地马拉)的《我还活着》集合了她过去15年来表演的静态和动态图像,这些表演用身体来表现个人、社会、集体与权力的碰撞,讨论肉身与土地的位置。
牟森+MSG(中国)《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图片:上海双年展
牟森+MSG(中国)《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出品),这个充满野心的“跨媒介巨构"是本次双年展规模最大的单体作品,它通过“无限视角"、“时间尽头"、“黑暗深处"的三部曲结构呈现了一个庞大的叙事工程。而这件作品的观看角度与方式,也利用了展厅空间内的建筑结构——在离开这件作品,乘扶梯而上时,不妨回头在渐行渐远之中观看这件作品。
空间密匙
《音速宇宙网》。图片:上海双年展
“宇宙光芒太刺眼,于是天文学家学会了从蜘蛛网式的复杂几何中看出宇宙细线,蜘蛛结的小宇宙,打乱了天文学的空间感受秩序和时间体验。在星系起源理论和蜘蛛网的增长逻辑间,蜘蛛给予我们以广阔无垠的景观。"为了筹备《音速宇宙网》这件作品,上海双年展提前饲养蜘蛛,测试结网的状态,留下时间性的痕迹。
《马尔殊-暴风神》作品图。图片: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标志性大烟囱的内部空间被这件作品激活。观众从PSA的主建筑通往烟囱内部,并由烟囱内部的旋转楼梯感受马尔殊。七个舞台灯的不断变化,呈现了一个幻觉的空间。作品《马尔殊-暴风神》位于PSA的120米高工业化烟囱之中,这个烟囱是上海南市发电厂的废弃烟囱。
“每届双年展在时间中留下一个记号。每届双年展的美在于它能占据一座城市的想象长达几个月,随后撤离,直到下一届。"正如Raqs在策展笔记中所言,昨日之后,这座城市的想象力持续盘旋。关于艺术的想象将在接下来几个月,持续留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诗意,将人引航至宏大、却悬而未决的叙事之中。
来源:艺术国际-新闻过眼 作者:Yali,Hong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