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3-05 22:12
卡塞尔文献展的观众调研已开展了 45 年。根据这45年的观众调研,可见文献展观众呈现以下态势:
1)尽管社会和文化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深刻变革(流行文化、 生活“泛审美化”、“媒体化”),但卡塞尔文献展始终是适时 而全面地展现当代艺术发展情况的平台,这一点从专业观众(艺 术经纪人、收藏家、批评家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的事实就足以 说明。
2)上世纪 50-70 年代,卡塞尔文献展的年轻观众群大幅增长(14-39 岁年龄段的观众占总数高达 80%),而本世纪初以来,随着这批 观众年龄的增长,文献展受众整体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自第 十一届文献展以来,50-59 岁年龄段的观众成为主体)。一直不变 的是文献展观众的主体始终是学历较高的人群(拥有高中 / 大学 学历),且都是艺术展览和博物馆的常客。
3)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文献展的观众人数即可反映出现当代 大型展览越来越流行化和大众化的趋势: 1992 年扬·荷特策划 的第九届文献展观众人数达到 60 万余人次,比 1977 年第六届 文献展观众人数(当时文献展观众人数首次突破了 30 万大关) 翻了一番,而 2012 年的第十三届文献展观众人数则达到近百万 之多。
4)造成文献展观众人数自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生爆炸性增长的 一个重要因素,是 1992 年来国际观展人群的持续增加。亚洲的经 济发展成绩骄人,尤其是中国跻身国际艺术市场,给文献展带来 了欧洲以外地区的观众(自 1992 年以来,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文献展观众人数增长了两倍)。
5)自 1982 年第七届文献展以来,女性观众的数量就占据主导地 位。这一趋势在德国整个高等文化领域都有体现,在德国的博物 馆、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展览的观众群体中,女性的平均比例达 到 60%。
6) 虽然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廉价机票的推出促进了旅游业的 发展,但文化旅游的“地理辐射半径原理” (既文化活动的观众 主要来自该活动地点周围半径 80 公里以内或 250 公里以内地区) 依然有效。即便在今天,卡塞尔文献展的观众有半数都来自德国 本土,尤其是艺术渊源深厚的地带(法兰克福一带的莱茵 - 美因 地区、杜塞尔多夫 / 科隆地区、汉诺威 / 汉堡地区及柏林地区)。
7)纵观 40 余年来对卡塞尔文献展观众的调查研究,以 15 年为 时间单位,可大致分成四个阶段(四个节点分别为 1968 年、1982 年、1997 年和 2012 年),从而观测出更为宏观的发展趋势。同时, 通过对文献展观众群构成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社会现象: 尽管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文化游和城市游发展迅猛,但卡塞尔文 献展的核心观众来源地仍保持不变:非德国观众中 25% 的人都来 自于荷兰(1968 年则高达 75%);60%-70% 的德国观众来都来 自卡塞尔所在的黑森州以及与之毗邻的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和 下萨克森州。从文献展德国观众的地域构成可见,两德统一后至今, 德国东部的文化消费始终逊色于西部。数十年来,高学历背景的 观众群保持稳定,与之相反,蓝领阶层的比例从 1968 年的 10% 降到了 1982 年以来的 1%,低学历观众的比例则在 5%-10% 之间 浮动。近年来的卡塞尔文献展越发具有“文化节”的属性,这体 现在独自前来参观文献展的人群比率骤减的事实上。在第十三届 文献展上,独自参观的观众数量仅占观众总数的 11%,也就是说 近九成观众是结伴前来。自上世纪 80 年代(第七届文献展)以来, 人们观展的主要动机就变成了参加社会活动、体验某种情感的氛围等。从第二届文献展开始便逐渐累积的核心观众(即多次参观者) 占总观展人群的比例已升至 21 世纪的 60%(第十二、十三届文 献展)。1982 年第七届文献展上,3/4 的观众年龄在 45 岁以下, 而 2012 年第十三届文献展上,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观众首次成为 主体,其中 60 岁以上者数量居多。针对这种情况,未来的卡塞尔 文献展准备运用数字化手段,针对年轻群体实施媒体及营销策略。 此外,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有相当多热衷于当代 美术的年轻人群,他们是卡塞尔文献展将来要着力吸引的潜在观众。 换言之,就观展人群而言,如今卡塞尔文献展的发展契机更多在 亚洲,而不再只是局限于欧洲了。
(图文资料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文献展的神话”展览提供。)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