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2-27 09:03
方絜(jié),可以说是竹刻界的悲情人物,他工诗文,擅书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想步入仕途,却屡试不中,一生与仕途无缘。清道光十八年,方絜贫穷积郁,卧床数月,客死于嘉兴,年39岁。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张廷济哀挽:“老母龙钟,寡妻呜咽,文人命苦,曾无过于此者。”
然而这位只活了39岁的浙江黄岩人,在竹刻艺术领域的造诣为后世所钦佩,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金陵派竹刻大家。
清中期 方絜竹刻赏梅仕女图臂搁 上海博物馆藏
方絜(1800~1839),字矩平,号治庵,黄岩人。自幼聪慧,喜诗善画,后习郭河阳、赵千里笔法,擅长画石,精刻竹简。因家境贫寒,离母别妻,四处流落,途遇山水胜境,吟诗泼墨,技艺日精。后客居嘉兴,与苏杭名士交往,名声渐振,以卖画刻竹为生。每出一作品,就将拓片分赠同好,人们都争相珍藏。
清代 “方絜”款竹雕仕女臂搁 古天一2011秋季拍卖会
方絜最拿手的就是在竹笔搁上替人镌刻小像,往往为突出人物而舍弃陪衬,物象简单,刀法明显,须眉如生,被称为绝艺。线描阴刻人物肖像是以线条变化表现见长,而陷地浅刻则是以重在表现人物衣服的质感而取胜,并且所刻人物立体感强,层次丰富。
古天一2011秋季拍卖会曾有一件方絜臂搁上拍,臂搁取浙江黄岩当地所产之玻璃竹为竹材,色泽莹润,质地细密。作品以刀代笔以纯白描的手法刻画了“忠顺夫人”三娘子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形象,线条婉转,圆润,人物开相发丝尤为精到。落款书法亦功力深厚,劲挺有力,显示了作者多方面的学养。
清中期 方絜竹刻拜竹图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清中期 方絜竹刻拜竹图笔筒(拓片) 上海博物馆藏
方絜的这种陷地浅刻法,源自明末濮仲谦,但濮仲谦仅以此法镌刻花卉,而方絜则刻人物、肖像,风格独具一格,有“方竹”之称。另一与众不同之处,方絜刻竹皆以自己的画作为蓝本,极富个性,这得益于他个人深厚的书画功底。《墨林今话》称他“凡山水人物小照,都自为粉本,于扇骨、笔搁及笔筒上,阴阳凹突,钩勒皴擦,心手相得,运刀如用笔也。”
清道光 方絜竹刻苏武持节图臂搁 上海博物馆藏
从传世实物看,方絜的竹刻人像,线条简炼,典雅古朴,须眉毕肖,栩栩如生,题款字体也娟秀遒劲。彼时江浙文士纷纷索取,称为“无上逸品”。
上海博物馆藏著名的《苏武像》笔搁(上图),绘刻苏武在北海牧羊时的情景:画面不刻一羊,苏武身穿交领式宽衣,手持旌节,端坐于地,目光凝视前方,姿态自若,气度浩然,表现其坚贞不屈精神。上刻五言诗:“朔雪满天山,飞鸿入汉关。麒麟高阁在,何幸得生还!”字迹富有书法艺术情趣。
清代 “方絜”款竹雕持扇仕女臂搁 古天一2011春季拍卖会
古天一2011春拍所见一件方絜臂搁,臂搁皮壳完美,老化温润如玉。采用减地薄雕的手法,几乎可与留青雕比美。极薄中却细节丰富,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可谓鬼斧神工。书法刻字精美,刀法精妙,充分展示了这位金陵名家的风采。作为方矩平的代表作,使其在竹雕艺术史中不可或缺。
清道光 方絜竹刻《紫气东来》笔筒 温州博物馆藏
方絜竹刻对后世影响极大,对金陵竹刻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其著有诗集《石我师斋稿》,另有《石交图》册传世,诸多名家对其赞誉有加。
李兰九《西云诗抄》有赠方絜诗云:“方子诗画兼能事,精于镌竹本余技。岂知翻样出汗青,复擅传神到刻翠,为我镌作读书图,萧然秋意凉须眉。妻孥婢仆哑然笑,宛然闽南一腐儒。”
清道光十四年(1834)八月,方絜为张廷济镌刻“清仪阁吟砚”,竹树蒙密,篱落参差有郭,所刻肖像,有“庞眉皓首,如镜景澈”之称。张廷济评方的技艺说:“疁城(嘉定)三百年来,竹人传中无此人也。”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