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未君画语
生活中,除了艺术家,其实,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可以称之为“家”。比如旅行家,活动家,美学家,美食家等等。几乎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天生就具备了各自对世界不同认知的潜能,这种潜能有时很早就显现出来了,有时也会伴随着一个人一辈子也无从发现。这种潜能有时是靠自身的努力挖掘出来的,有时是靠别人去挖掘出来的。而一个画家潜能的形成,它有着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身处这个繁华的时代,我们必须有清醒且深刻地认识,我们纵观历史以及那些先贤和绘画大师,需要有自己的定力和选择,那就是学习并研究传统,那就是坚定“守正创新”的理念。当然,创新不是为了单纯追求“标新立异”,也不是简单地“破旧立新”,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做到“承先而启后”的转换,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烙印并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
从主观上讲,一个中国画家的思维能力、艺术涵养、社会阅历、自身的写生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对其个人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从客观上讲,传统文化的学习、社会环境的影响、经济利益的使然,更是成为一个中国画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因此作为一个画家,我们既要细心体验生活、又要认真学习传统文化,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善于追踪溯源,只有知道来自哪里才能知道走向何方,要善于在大自然中寻找“自我”,同时还要从自身个性出发,保持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创作语汇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却是我们作为一名画家必须下定决心要做到的头等大事。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而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必须深置于“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上来。任何艺术都不是在“与世隔绝”中创作出来的,它必定与当下社会,与“人”的因素息息相关,这也是艺术能实现社会价值的一大主要功能。这个价值观也同时促使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转变正确的生活态度、创作态度,如何使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自己的自然世界中,真诚的记录生活,表现生活,展示自己的内心,从而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世界。
如果说刷抖音可以给你带去快乐、感动、猎奇,而好的艺术作品则一定给你带去成长、抚慰你的心灵,串起你的希望、回忆和平静。好的艺术能直击人性,撼动我们的心灵,让人得到积极和正面的反馈。鉴赏,阅读和收藏也是一种艺术行为,虽然不能作为量化回报,但能给你的人生增添许多福报,让你的生活充满积极的收获。而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去创作,然后通过艺术媒介,把积极的力量传播给更多的人们,给人以积极的希望,用善意引导众生,而不仅仅是赏心悦目。
如果你时常感到紧绷、对生活深感无力,那就悄然地走入大自然,抚摸着花草的温度,感受着花香的柔情,汲取着无尽的能量,寻找治愈的力量吧。我相信一切花草均有灵性,它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承载着超越日常世界的精神追求。我愿视艺术为信仰,以生命为火把,在花影重重的世界里,成为一名负重前行的美学探寻者。
山东嘉祥汉墓画像石
1线描画简史
线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中国画用线的历史很久远,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是最多见的实例,但仍不是最早的源头,它的源头在哪里?要往上推,大概推到哪里都不为过,刻画的也好,彩绘的也好,都可以看作是线描的原始形态。按《孔子家语》的记载,在周代宫室中即绘有劝诫功能的历史人物。人物画以线条勾勒,早期的实物在今天还能见到的是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和《人物龙凤》帛画,人物用线细劲,已是娴熟的线描作品。随后又有秦砖汉瓦、墓葬砖石上的人物画像,这些考古出土的绘画作品主要功能是用来装饰宫墙墓室,虽不是那个时代绘画的最高水准,可也足以说明中国图形状物的用线特点。这时线条自身的意味还在隐而待发之中,仍处于陆机所言的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的认识阶段,线与形还捆在一起。
江苏丹阳南朝墓羽人砖画
2 关于线描
线描也称之为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相当广泛意义的一个独立画种,在古代,又称之为“粉本”,是一个具有出人意料的画面表现效果和创作手段的画种。就广义的定义而言,线描画是以“墨线”为媒介实施绘画目的的画种。线描画一般以纸的底色为白色,不加或者很少加其他颜色以“勾线”造型作画,以确保画面“线性”的趣味性。在线描画的发展进程中,线描画的概念与方法也在不断地拓展,比如,我在长期的线描写生中,适当地施以“黑”“灰”来给单一的线描画增添趣味性而获得了较大的欣赏性。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3线描画的表现技法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征,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线描画一般以勾线和平涂相结合,线条可刚劲,可古拙,可浓淡,可圆润,可粗细,一波三折具有起伏提按,仰扬顿挫的特征线。在古代人物画线描中,为了内容表和形式塑造的需要,可采用了不同的线描技法。如表现圆润的脸部,就用匀细流畅的细线;裙袍就用较粗的长线,璎珞绦帯迎风飄动,则用变化着的曲线。同时,对线条的排列组织分布,也随着式所需求的气势来決定位置,如表现衣领和褶的纹理,就重登用线以加强层次感和绢绸的柔软感。线描画图式主要分两种,一是以黑白为主的水墨体系,如战国时期的《龙风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二是以色块图形为主的色彩体系,如西汉时期马王堆1号墓和3号墓的T形帛画。
唐 韩幹《照夜白图》
4线描画创作
艺术实践证明,只有遵循中国文化传统,吸收时代养分,注重人格的修炼,才有可能推动中国画的健康有序发展。而建立豁达襟怀的格局和对大自然的深切体悟,增强文化自信,自律才是中国画立足于世界绘画艺术之林的最高核心,也是当代中国画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线描画的艺术风格与表现语言也不断地发生着深刻变化。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审视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不难发现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其作品所形成的总的思想艺术特色是有着时代的总的相似的特征。每一个个体的艺术家都深刻地受到时代土壤的滋养,艺术作品既是个体的艺术实践与追求,同时也是当下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产物。
战国人物龙凤丝帛画 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未君|从实景到写生作品欣赏
1.阔叶葡萄树写生
2.棕榈树写生
3.竹节写生
4.禾雀花写生
5.非洲芙蓉花写生
6.兰花写生
7.姜花写生
8.棕榈树写生
9.鹤望兰写生
10.芭蕉写生
11.棕榈果写生
12.烟火花写生
13.荷花写生
14.紫藤花写生
15.奇石写生
▼作者简介
未君,1973年出生,籍贯湖南益阳,民主党派人士。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现生活于北京和长沙,著名工笔画大家林凡先生入室弟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理事,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监事长,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工笔重彩画花鸟画和重彩山水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在学术理论研究方向特别强调坚实的画史画论和美学基础研究,并富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作品数十次参加国内各类美术作品展出并获奖,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多年来,在《视觉艺术》《书画世界》《画界》《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生活》《艺术中国》《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核心期刊和媒体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近百篇。已出版《欲望的城市》《当代美术名家工作室文献研究·紫陌醉羽》《沿着花开的声音去等你》文集三部,及《未君花鸟画作品精选》《未君画集》《名家未君工笔花鸟》《未君唯美白描精选》《未君山水画技法精解》等个人专著画册二十余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