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博物馆里寻年味

2019-02-10 12:22

  对于中国人而言,过年是一份年年岁岁、循环往复的乡愁,是一场不论身处何地都要奔赴团圆的盛大仪式。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历来是文化名家不吝笔墨描绘的重头戏。它是老舍笔下充满京味儿年俗的北平旧事,是丰子恺记忆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是习惯早睡的梁实秋对除夕守岁的“吐槽”,是林语堂眼中热闹的白云观,也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狮子龙灯焰火……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味儿”的载体,虽然各地的民俗礼仪不尽相同,但祈愿福祉、辞旧迎新的美好心愿是相通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形式早已从满足口腹之欲转变为享受精神之欢,“博物馆中过大年”日益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年俗活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很多博物馆都推出了新春主题展览,各个场馆结合自身展品特色和优势,围绕节庆民俗、生肖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参观和体验活动,为年味儿注入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辞旧与迎新,不论深宫,抑或民间,是同一种文化的不同表现。能在宫里过年,无疑是感受年节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春节期间,不少游客选择来故宫寻找年味儿。皇宫过年更具庄重与家国情怀。道道宫门张贴着春联和门神,廊庑下悬挂着盏盏华美的宫灯,整个紫禁城里年味儿十足。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中,近千件文物依次陈列,全面展现了清代宫廷的过年习俗。此次展览分为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部分,既展出了过年不可或缺的器物,更还原了极具宫廷特色的重要场景,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民间除夕要吃团圆饭,皇家自然也不例外。在“敦亲睦族”单元,博物院参照乾隆四十八年膳底档的记载,复原了皇帝与宗亲、后妃分别宴饮的场景。在金龙大宴桌上,用于盛放不同食材的器具分门别类,有序摆放,方寸之间展现着皇家严格的礼制和规矩。百姓过年离不开娱乐,高高在上的皇帝同样也会趁此佳节放松一下。此次展览也展示了古代最高规格的皇家“交响乐团”——中和韶乐,一排排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气势恢宏,为热闹的春节增添了一丝神圣的气息。民间过年挂灯笼,皇家过年不仅要挂宫灯,还要立天灯、万寿灯,这是皇家过年政治性的体现。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活动是清代中期最盛大的活动,至今消失近200年,相关文物早已散佚。为了让历史中消失的场景尽可能还原,故宫的能工巧匠通过广泛查阅文献确定了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详细尺寸,并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各部分的模型、小样及原件,首次复原了它们当年的模样,重现出康乾盛世的过年景象。

  现如今,很多人在感叹年味儿变淡,春节日渐成为日历上静态的标签。的确,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被一顿年夜饭所诱惑,全年无休的商超也消解着囤积年货的喜悦,春节晚会慢慢成为抢红包的背景音乐,“双11”等各类大促让我们不必把新衣新鞋留到正月初一,似乎关于过年的很多习俗正在变得可有可无。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年俗势必会黯淡甚至不复存在,如同过去一些地方有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一样,也必然会有新事物逐渐形成新一代人的年俗记忆——不必为此感到过分遗憾。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总有一些习惯深入人心、亘古如斯、历久弥新,譬如团圆和陪伴、辞旧和迎新,这些才是让年节文化生生不息的核心所在。

  国之礼制敬重遵行,传统习俗家户相继。面对几百年前皇家的春节,我们发现除了隆重的礼仪和奢华的布置外,生活上的习俗竟与如今并无二致。可以说,经由文物的连接,今人与前人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对标。这种对标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早已内化为日常的风俗习惯,进而发现这种经过长时间积淀而不打折的文化传承才是春节真正的内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