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类头上插满鲜花的男子多数被认为神智不太正常。但在宋代,却极有可能是风雅之士。宋代簪花成为普遍的社会风俗。上至帝王,下至平民,清一色头顶小花。男子簪花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时达到历史最高峰,簪花之风盛过女子。据统计,《全宋词》中描写男子簪花的作品数量是描写女子簪花的5倍。四相簪花的故事也发生在宋代。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之都曾簪过芍药,后来四人皆为宰相。佛像也逃不过簪花的命运。北宋安岳石窟(毗卢洞)中的佛像干嘛这么凶?敬你是条汉子才给你戴花的,好吧?男子所簪之花品类丰富,有茱萸、木槿花、蔷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样式。或为时令鲜花,或为假花。将簪花风尚推向极致的是宋徽宗,他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远远看去就像一片云霞浮动。至明代,宫廷虽犹沿古制,不过已删繁就简。除新进士有簪花礼,男子几乎不再簪花。虽不能亲眼目睹古代男子簪花之景,但明代有这么一位画家——陈洪绶,他的画中常见簪花之象。故宫博物院便有这么一件。明 陈洪绶 《升庵簪花图》 故宫博物院藏设色绢本 高143.5cm 宽61.5cm画中簪花男子叫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名句便出自这位老兄。“升庵”是他的号,所以此画叫《升庵簪花图》。嘉靖三年,杨慎因“大礼议”被贬云南。但嘉靖帝始终不放心,多次询问杨慎的近况,唯有听到“老病”才稍微放心。得知此事的杨慎,心情格外压抑,行为也愈发地放浪形骸。《乐府纪闻》中有关杨慎记载道:“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此作就是1637年陈洪绶依据这个故事所绘。是陈洪绶男子簪花图中最为著名的作品。画中杨慎身着宽衣大袍,头戴鲜花,如醉如痴地举步向前。两个仕女紧随其后,其中一人双臂交叉,手持羽扇。另一人双手捧钵。一株古树枝杈断残,稀疏的红叶点缀其间。树石笔法古朴苍劲,墨色润泽。陈洪绶以夸张的手法,将杨慎放浪形骸的行为,倔犟不羁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陈洪绶与杨慎虽从未有过交集。但是同在一个大时代之下的二人,或许有种某种相通的心意。在这幅《杨升庵簪花图》中,陈洪绶想要表现的并不是极度压抑下的杨慎,而是一个在压抑中绽放风华的生命。人生际遇难测,无论面对何种境遇,我们都应保持一份对生命豁达。关注我们每天开启一个艺术盲盒
作者:这很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