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活动现场(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2022年6月18日,“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盐源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物局以及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对盐源文物考古、民族历史文化等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研讨会现场还举行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
盐源在中国青铜文明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届研讨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物局、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历史研究院、盐源县人民政府承办;同时也得到了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久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
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向宝云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
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四川省社科院院长向宝云、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首先在现场发表致辞。他们表示,盐源盆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青铜器文物,奠定了盐源在中国青铜文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
此外,为了更好的推进考古工作和学术交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决定在盐源地区设立盐源考古工作站。研讨会现场,还举行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盐源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剑波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志清
重器凝万古之志,典籍汇千载之思。考古发掘的意义,并不只是为获得惊世文物,而是要理清这些遗址和文物背后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这是对中华文化最大程度的解读、还原和传承。在本届研讨会的主题发言环节,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剑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志清进行了主题发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彭邦本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星星
此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彭邦本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星星还从盐源青铜器历史研究与民族学两方面进行主旨发言。
部分嘉宾发言
本届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主办方邀请到了众多学者实时与会场学者进行畅通高效的互动和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等专家对嘉宾们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秘境定笮 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凉山彝族自治州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凉山州的各民族先民创造并积累了内涵丰富的人类文明,为当代社会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地处“半月形文化带”的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地理节点,以及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历史上,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盐源设置了县一级的行政机构,当时盐源的名字叫“定笮”。盐源青铜文明与古文献上记载生活在这片区域的“笮”人也有着密切关系。以往,人们的盐源的印象离不开苹果、盐、泸沽湖。然而随着近几年盐源地区考古发掘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物被发现,作为历史民族文化交融之地,青铜文化或将为原本物华天宝的盐源带来又一丝文明的厚重。
西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
从研讨会上获悉,2020年4月至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盐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连续三年对老龙头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勘探,确定老龙头墓地范围为12211平方米,联合考古队发掘面积约3500平方米,已清理墓葬1100余座,殉马坑1个。已出土各类文物5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其中铜器和陶器为大宗。老龙头墓地墓葬数量众多、形制多样、随葬品丰富,为研究盐源青铜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新资料。
盐源地区出土精品文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在发言中认为,老龙头考古完整构建起盐源盆地青铜时代商代晚期至西汉年代框架。老龙头墓地年代上限为商周时期,下限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是迄今发现的西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青铜时代墓地,为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青铜时代文化谱系和年代研究提供了标尺与参照系。
战国蛇蛙铜俎案
山字格铜剑
三女背水铜杖
编钟和铜鼓
老龙头6号墓出土的圆形铜带饰
双耳彩陶罐
此外,盐源出土青铜器展示了盐源青铜文化的独特性。从盐源青铜文化面貌和分布地望与流行时间推测,其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笮人系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明确了以老龙头墓地为代表盐源青铜文化是西南地区青铜时代一支独具区域特质的青铜文化。特别是造型独特、主题多样的青铜树枝形器和案形器、干字型杖首等是盐源老龙头墓地最具特质的符号。
不仅如此,老龙头考古成果还体现了盐源青铜文化的多元性。盐源青铜文化受到周边地区诸多青铜文化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与复合性特征,是当地居民与西南、西北地区青铜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历史的产物与典范。
在与会专家看来,以老龙头为代表盐源地区的考古成果是近年西南夷考古的重要发现,实证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丰富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与共同性,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基础提供考古支撑。“盐源地区的史前考古厘清了盐源地区史前文化发展脉络,而其独特而绚丽多彩的青铜文明拓展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拓展盐源地区史前文化丰厚的历史维度与厚度,丰富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随着“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的举行,盐源的神秘面纱将进一步为世人揭晓。尤其是多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的出土,将对川西南乃至滇西地区的青铜考古带来重大影响。考古学界普遍认为,这里或将成为四川地区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外的又一个青铜文明发现地。
文物考古研究及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类方向学术研讨会现场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活化历史场景、促进盐源地区文旅融合发展,需要讲好“盐源故事”,向国内外展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可谓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