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新年接喜图》佚名,传南宋刘松年笔,设色绢本绘就,图写芳草铺地,树叶繁茂,一牧童攀树而上,手举鸟笼在引枝上喜鹊,树下一水牛,举目仰视牧童引鹊入笼。吴湖帆(1894-1968)题签,嘉庆进士吴鼒(1755-1821)、晚清民国鉴藏家狄平子(1873-1941)题诗堂。递经狄平子(1873-1941)、钱镜塘(1907-1983)鉴藏。此图最早见上海有正书局于1926年出版的《中国名画第二十六集》和1930年出版的《中国名画集》,而后在王伯敏编纂的《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与《中国版画通史》;王树村编纂的《中国吉祥图集成》;周积寅、王凤珠编纂的《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接连出版。著录在西泠印社刊行的诸多书籍中,是一件出版著录累累,传承有序的佳构。
佚名(传刘松年)新年接喜图
立轴 设色绢本
画心:56.5×40.5 cm. 诗堂:37.5×40.5 cm.
估价 RMB: 2,000,000-3,000,000
出版:
1.《中国名画第二十六集》第1图,有正书局,1925年。
2.狄平子编《中国名画集》,有正书局,1930年。
3.王伯敏、夏与参编《古代画家的儿童画选集》第5页,天津美术出版社,1957年。
4.《中国吉祥图集成》第199图,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
5.王伯敏著《中国版画通史》第209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6.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 战国至宋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著录:
1.畏冬著《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第25页,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2.《回望西泠印社六十年 1949-2009》第14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09年。
3.《品味西泠丛书 西泠印社收藏史》第248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5年。
4.《百年印潮涌西泠》第189页,现代出版社,2018年。
说明:
1.狄平子旧藏。
2.吴湖帆题签。吴鼒、狄平子题诗堂。
翻开《中国名画第二十六集》,第一图作品正是这件《新年接喜图》,然而在当时印刷出版这件作品还有一则掌故,发表于1954年的《美术座谈》中,现摘录如下:
“新年接喜图,刊《中国名画集》第二十六集,此图人工加机械印刷,当时在技术上尚未过关,由书局董事狄平子请日本人帮助刻印。据吴湖帆先生说,此图花白银二百元,只印三百张。版权属刻印的日本人。尔后添印一张,需化银四角。考木刻水印,系我国传统艺术,居然上海当时却无能为力。这件事不但耗银,且损国家面子,现在上海博物馆在印制敦煌壁画,技艺上大大超过这些木刻图的刻印,令人欣喜。一九五三年三月记于上海绍兴路上海美协。”
通过《美术座谈》的记载和诗堂内容,可以看出《新年接喜图》在狄平子心中无比神圣的收藏地位,“花白银二百元印刷且只印三百张”,又为《中国名画第二十六集》出版之第一件,经三次题写诗堂,且第一题与第三题,跨越十年之久。
《中国名画第二十六集》第1图,有正书局,1925年版
《新年接喜图》无作者款印。中国画的款识艺术是元朝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元朝之前,比如唐宋时期的画作,几乎都不落款或者没有醒目的款识,康有为曾言:“宋元人作画多无题名,凡吾所藏宋人元名者皆佳品,即巨然、夏珪亦无名。”本作吴湖帆题签:“宋人画新年接喜图真迹”。钤有:“吴湖帆”一印。画幅的中部左侧钤有:“平等阁藏”(狄平子)与“臣峄”(代考)二印。狄平子题诗堂鉴此作在元明之前并为刘松年绘制。诗堂题写道:“宋刘松年新年接喜图用笔神妙,端非元明人所能梦见......当与戴嵩牛并重无疑”“此帧树石用笔元明人不能拟摹,而牧童与牛雀神情活泼更非后人所能梦想”。
吴湖帆题签
吴鼒、狄平子题诗堂
《新年接喜图》在狄平子之后也有一些学者研究论述,有学者认为“此图虽然是属难画小景,但它以牧童去笼引喜鹊,题作“新年迎喜图”,已具民吉祥图画之含义。而且出自宋人手笔,可说是我国早期吉祥画之一”。也有“以为宋代画家刘松年的《新年接喜》、苏汉臣的《开泰图》和李嵩的《岁朝图》就是一种准年画,而且有一种祈福的含意”。在王伯敏与畏冬的出版中把《接喜图》归为中国古代儿童题材绘画。
《新年接喜图》局部
自宋代以降,牛常被画院画家引以为表现主题,描绘农村生活的甘苦来贯彻统治者劝喻农桑的意图。也有不少画家通过描绘牧牛的山水风光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民俗里的牛,在中国人心中寓意着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
《新年接喜图》局部
《新年接喜图》不仅仅寓意祥吉,在狄平子所题诗堂中的一绝:“去往何须问是非,堪怜观面不知机。牛儿告尔分明意,犹恋金笼不肯飞。”来看,他还认为画中的牛代表了归隐遁世的文人,而雀代表着富贵之笼。恰似如这南宋背景下历经了靖康之耻,兵蠹水火之厄,而偏居一隅的文人士大夫在出世入世之间内心反映。事实上,在诸多隐逸题材的绘画作品中,牛经常作为代表隐逸之意的物象之一与文学融合进入历史画卷,成为建构隐士身份过程中的艺术象征。最有名的是唐代韩滉绘《五牛图》,寓意宁愿放逸于田垄水草间,而不愿簪璎珞首拘于庙堂富贵之门。还有“许由洗耳”、“巢父饮牛”为题材的绘画故事都表达了淡泊名利、隐居不仕的含义。所以仅从《新年接喜图》绘画内容深层次去考察,便可感知出此作的时代气息非凡。
韩滉《五牛图》故宫博物院藏
暂不论题材寓意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新年接喜图》向我们展示了画家在刻画人物、动物、树石等方面的卓越才能。细审此图,繁密的树木分布于上部分,与空旷的地面形成对比。“上半部分的树枝的走向,形成一个回旋,树上牧童的面部及后光环正处于这圆形中心,从而突出了主体。画家顺着枝叶繁多的树枝走势,安排了牧童正在舒臂举笼,这样就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举笼动作的树枝移动,首先会注意到画面的主体枝上栖息的喜鹊,然后才随树的走向,可以看到下方的水牛,水牛仰首亦望喜鹤之神态,点出牧童接喜的主题。
《新年接喜图》局部
这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一样,安排了正在嬉戏或采摘果实的一上一下两只猿猴,前方斜坡空地之上有两只小鹿,似乎在低鸣,几乎完全对称,都有吉祥瑞应之意。这也是皇家审美的嗜好。
《罗汉图之猿猴献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新年接喜图》人物的衣纹用笔流畅,就笔法而言,可以由贯休上溯到唐阎立本《步辇图》,也可见其对吴道子、周乃至尉迟乙僧画法上的继承。《新年接喜图》中的牛,可看得出作者与李唐的师承渊源,如李唐传世的《牧牛图》故宫博物院藏、《乳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牛的形象特征毫不犹豫地被作者继成,不仅是《新年接喜图》,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南宋李椿的《牧牛图》、故宫博物院藏南宋佚名的《柳荫牧牛图》、南宋毛益(传)《牧牛图》、上海博物馆藏南宋佚名《柳下双牛图》等,这些牛的刻绘手法几乎都和《新年接喜图》一致,属于宋人绘“牛”的时代面貌特征。
上图:李唐《乳牛图》《牧牛图》
下图:《新年接喜图》《三生图》
《新年接喜图》所绘制的构图,呈现“一角”式,丰富的景物安排在画面左侧踞前一角,右侧则为虚景空灵,此可视为南宋山水的特征之一。山石以勾斫刚健的笔力勾勒,罩染青绿。绘制树法上,裸露的树根,枝干线条的劲拔纵放,上部树叶以墨笔勾勒轮廓,用较深的石绿配赭石渲染,细致精工的手法使树叶呈现出一种纯净明丽的效果。在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李唐的《炙艾图》《濠梁秋水图》等诸多的画迹中皆能找到类似绘树技法。显然《新年接喜图》从绘制内容、刻绘手法、图式的布局上看,已属南宋风格无疑。
树法:《新年接喜图》(局部)
树法:李唐《濠梁秋水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树法: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曾是吴鼒的收藏。吴鼒(1755-1821),字山尊、及之,号抑庵、达园、南禺山樵,安徽全椒人。清代著名骈文家。七岁时即能诗文,年十二为诸生冠首,二十三岁获选拔贡,入国子监就读。游镇江焦山作“听潮歌”,丹徒人王文治惊服其才,与他结为忘年交。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应廷试,受业于鸿儒朱筠门下。吴鼒还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工书善画,书法有唐代虞世南、褚遂良的俊逸之气,画作具黄庭坚的神韵。吴鼒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珍藏了大量的宋元古籍珍本,并亲自校勘影印。
《新年接喜图》吴鼒题诗堂
吴鼒之后此作藏于狄平子处。狄平子(1872-1941)江苏溧阳人,名狄楚青,又名狄葆贤,其字、号甚多,有平等阁主、平清居士等,而使用最多、广为人知的是狄平子。狄平子继承父祖余绪,工于书画,长于鉴赏,擅于诗文,更是位出色的报业家、出版家。早年中举人,后留学日本,是康有为惟一江南弟子,梁启超的莫逆之交,与谭嗣同等相从甚密。归国后,先后在上海开设有正书局,影印发行珂罗版碑贴画册。1904年6月,狄平子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大力支持下创办《时报》,与《申报》《新闻报》鼎足而立。
《新年接喜图》狄平子题诗堂
狄平子之后,此作被海上钱镜塘所藏,并出示给好友吴湖帆鉴赏,吴湖帆题签断此作为宋人笔。钱镜塘(1907-1983),名德鑫,晚号菊隐老人,以字行,海宁硖石人,西泠印社社员。自幼受祖、父熏陶,善画,能治印,20年代客居上海,开始收藏金石书画,经营数十年不辍,与吴湖帆过往甚密,趣味相投,同称“鉴定双壁”。
《新年接喜图》“海昌钱镜堂藏”印
1959年10月,西泠印社举办了自创办五十多年来,所举办的多次金石书画展览中内容最丰富多彩的一次展览,展出的金石书画共有五百多件,其中有不少珍品:如唐宋以来的书画真迹,周秦以来的铜石印章,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全形拓本,以及汉晋南北朝和唐宋的旧拓碑刻。而本件《新年接喜图》作为宋代绘画,又含有接喜迎春,期盼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寓意,自是观者如云,为展览增添无限光彩,同时在浙江省内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