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修书复谱,情系桑梓 ——信宜市金垌《李氏家谱》修复笔记 陈武健

在中华文化中,家是世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她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家谱是记录本族世系功德的史书。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族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甚至家族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从这个意义上说,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无数个家族史的聚合,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每个家族精神的展延。家谱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家谱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家谱更是子孙后代秉承族志家风,奋发图强之现实教材。修订家谱是刻录血缘关系的传承,铭记前人的荣耀以励后人。古语云:礼莫大于尊祖敬宗,典莫大于修续家谱。

我在上海从事古籍修复工作,这些年也陆陆续续为家乡修复过一些古书画和家谱。这些浸润着家乡气息的古老物件让我倍感亲切。感谢乡亲的信任与相托,让我与这些古物有缘交集。每次与古物的相伴的过程,都让我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多一份了解,多一些惦念,更增多一份情感。


此次有幸应李氏之邀,修复家谱,颇有所获。现将所修之过程概述如下,既为行业交流探讨之素材,亦为《李氏家谱》传续之记述。

一、建立修复档案

家谱收到后,在正式开工前,要先建立修复档案,一般以文字结合图像形式详细记录修复前家谱的原始信息。

《李氏家谱》修复前的基本信息:

信宜市金垌《李氏家谱》记录李氏始祖自福建莆田迁居至广东信宜乃至此后十五世子孙世系脉络,跨度 400 多年。

家谱为手写纸本,纸张为毛太纸,装帧形式为筒子页简装(毛装),尺寸为:113*172 毫米,共存留 16 页,其中 7 页有文字,其余为空白页。

家谱整体松散残破。封皮、封底、护页完全缺失。前三页书口完全分离。第一、第二页书脚部分缺失三分之一左右,第三页缺失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页面部分文字缺失。

整册家谱的书页纸张变色、受损严重。同时还伴有脆化、粘连、水渍、絮化、表面污黑等多种状况。特别是第一页:颜色发黑;纸质 焦薄;沿口油糟;污迹明显。部分页面还存在霉斑。生物性破坏也很 严重:穿透性虫蛀面积较大且相连成片;虫蚀、啃咬后的排泄物致使 书页残碎部分粘连缠绕在一起,翻阅时会造成残页撕裂或形成小碎片。

(图 1、图 2)


二、制定修复方案

古人云:谋定而后动。修复家谱亦然。修复前要对家谱进行整体研究和评估。基于原件的现状,明确修复的环节,预估修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及发生的问题,想好对策及解决办法,同步考虑好需要使用的材料、工艺、流程等;并预测修复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可采用的应对方案。总之,要做到思考完备、准备充分,胸有成竹后开始行动。

针对本家谱的状况,我拟定了以下修复方式:


1.闷蒸+淋洗

由于家谱有霉斑和霉味,需要使用闷蒸做整书消杀,又由于书页有明显的污渍,确定使用淋洗方式清洗书页。

2.补洞+整托

考虑到书页非常脆薄,如果只用补洞眼和接补缺块的方式很难保障家谱最终的牢固度,所以我决定在补洞、补缺基础上再用蝉翼纸在


背面整托书页,这样既可以增加书页的物理性能,也最大限度减少纸张厚度,尽可能保持纸张的初始状态。

3.缺字、缺笔画按空白修补

家谱页面残缺和虫蛀明显,部分文字和笔画有缺失。文字是否需要接补,得事先确定。

一般遇到:因虫蛀而使页面中一些文字失去部分笔迹,但这部分文字框架清晰,笔意明显,可以采用补墨接笔方式补全。

而《李氏家谱》中的书页有部分页面缺损较大,几乎占整张书页的三分之一。由于是孤本,这种情况下缺失的文字、内容无法确定, 也无据可循,所以文字无法补全。经反复斟酌,我决定对家谱的残缺文字和笔画均按空白修补法进行修补。修复后的家谱将保留部分文字残缺的状态。这也是古书籍修复中常用的修复方式。

4.改毛装为线装

本家谱原书为纸捻毛装,且封皮、封底和护页缺失。这样不利于家谱的保存和使用,所以我计划在修复后增补封皮、封底和护页,同时,改毛装为四眼线装。

5.增加整书厚度

由于现存的家谱遗留页面数量不多,仅 16 页,且纸张较薄。若修复后直接装订会稍显单薄,不够精美。所以我拟增配书页,增加整册家谱的厚度。

6.增配函套

为了便于存放和使用,提升美观,我打算为修复后的家谱配制一


册函套,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套件。这样不仅能使家谱得到更好的保护,也更显其厚实庄重。

二、实施步骤

根据修复流程,首先对待修家谱进行拍照和记录,留取原始信息; 然后分析家谱病害状况,制定合理修复方案,最后实施修复。具体工序如下:


1.整书闷蒸

收到家谱时发现多页有红色霉斑,近闻还有霉变味,所以在拆解家谱前需要整书闷蒸。即用蒸锅把整本家谱隔水闷蒸。这样做,既为了消杀霉菌和其它微生物病菌,且高温闷蒸后能加固家谱文字墨色, 避免后期淋洗的时候墨色洇褪。

具体做法是:先用柔软的毛笔仔细地将书页上的灰尘和霉粉扫除, 然后用干净的宣纸或者白布将家谱包裹三或四层,再装到密封性好的 塑料封边袋内,放在大小合适的蒸锅内隔水闷蒸 15 至 20 分钟。

操作注意点:一是,蒸前务必要把塑料袋内的空气尽量挤掉,以防闷蒸时袋内空气高温膨胀把塑料袋涨破,使家谱受损;二是控制好时间。蒸煮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 30 分钟内;三是及时晾干。家谱蒸后要尽快从锅里取出,解开包裹,放在干燥环境自然晾干。(图3、图 4)


2.拆解家谱

《李氏家谱》为纸捻式毛装,通常直接剪断纸捻后即可逐页剥离。但家谱因穿透性虫蛀面积较大且相连成片,虫蛀啃咬过程留下的排泄物,使书页残碎部分粘连缠绕在一起,强行拆分会使残页撕裂或形成小碎片,导致部分文字及笔画脱离散落等情况。为了最大程度保留书页完整,可以用镊子把粘连处轻轻拨开,先小范围、小部分进行分离, 再逐页拆解。遇到难以剥离的粘连处可以用清水湿润后放置一会再拆分。

操作注意点:一是明晰标注页码。拆解家谱前,要用铅笔在每张页面靠书脊位置标注页码,以防后续装订错乱。二是完全收集留存碎片。本家谱由于碎片较多,要把碎片收集、筛检、核对后,归附在每个筒子页上,做好标注并分别存放,以待后续修复取用。


3.清洗书页

通常,民间的一些老家谱因年代久远,书页在阳光照射和有害气


体、灰尘等侵蚀下,会泛黄或发黑、发脆;又因使用频繁,在传阅过程中会受到手汗等各种污染,形成污迹。同时,在细菌和真菌的共同作用下又会产生霉班;甚至还有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蛀蚀、啃咬、排泄粪便、繁殖后代等印记,日积月累,久而久之,老家谱遂杂病缠身,污龊不堪。

清除上述毛病有各种专门的办法,其中最通用的办法是水洗。水洗又分为漂洗和淋洗。水洗书页前,一般要先做一些测验,看书页的纸张是否经得起水的浸饱、冲刷,墨迹是否会遇水洇散。若遇到纸张物理性能太差、墨迹经不起水泡就不可轻易水洗;若遇到一些糟朽严重的书页,为避免损坏,一般也不采取水洗办法;有些书页有油迹或者霉斑严重,用清水无法洗掉时,就要使用清洗剂。这里还需要一提的是:市面上漂洗书页的清洗剂虽然都是淡化的溶液,但对书页仍有微弱的腐蚀作用。若没有丰富的操作经验的话,还是慎用为好,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损毁。

《李氏家谱》的主要病害是糟朽、虫蛀和霉变。整册的纸张比较脆朽。除了第一、第二页污迹比较明显,其它页面主要是生物病害。用显微镜观察,霉菌主要形成在纸张表面,尚未伤及纸张纤维。经物理性能和抗水性能试验,符合水洗要求。但由于虫蛀洞眼较多,不宜漂洗,采用轻度淋洗比较合适。

考虑先以热水轻度淋洗书页;晾干后,视清洗效果再确定是否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进一步清洗。

具体做法是:在 15 度左右倾斜的茶托上放一张粗面牛油纸,把


拆解的书页展开,正面朝上放在牛油纸上。然后用 60 度左右的热水顺着笔杆缓慢浇淋,或用干净毛笔沾热水轻轻刷洗,让刷洗水沿着茶托出水口流走,直到流出来的水变清。待茶托水流掉后,拎起牛油纸把洗过的书页转铺到一张干净的宣纸上晾干。书页污糟严重处需用温水反复多次淋洗,直到污糟变淡或消失。

观察第一次淋洗后晾干的书页,局部有难以去除的污迹或者霉斑, 再使用漂白粉溶液进一步清洗。

操作注意点:一是纸张在淋洗过程中比较容易撕裂。要特别留意观察:虫蛀沿口和脆薄的部位。如有冲刷出来的碎片一定要及时收集保存,防止损坏或丢失。二是漂白粉溶液是化学试剂,对书页会造成一定损伤,因此配制比例要控制好,要尽量缩短溶液在书页上的时间, 并迅速用清水对施液处淋洗干净(图 5、图 6)


4.配纸

在古籍修复中选择合适的修复配纸是至关重要的。为使修复后的

古籍能以完整、完美展现,一般在配纸方面会选用和古籍原纸张种类相同、纸性相符,颜色适宜,厚薄相近,廉纹相似,年代相仿的古纸。

不过目前用于古籍修复的古纸来源奇缺,所以在修复时,通常采用以性质相同的新纸染色或做旧后用做配纸。需要指出的是,新纸必须为传统的、无化学添加剂的手工造纸,同时还要注意纸张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佳。

《李氏家谱》原纸张为竹纸,应为清代产自福建江西一带的竹纸。此类纸张目前市面上已经非常稀少。即使同为竹纸,如果厚薄不同或者廉纹相差太大也不能使用。选纸颇费周折,多处取样均不理想,最后只好选用挖肉补疮的方式,利用本家谱后面几页无字空白页作为有字页的补洞补缺用纸。虽然这些页面残破和虫蛀比较严重,但是截取其中部分作为补缺补洞用纸却非常合适。(图 7)

解决了家谱补洞补缺用纸后,还需要物色整托用的蝉翼纸以及增配封皮、封底、护页、增配内页的各种纸张。经过筛选,我选择了一款安徽泾县的蝉翼纸为整托纸,封皮和封底则用稍厚的连绵纸,护页和增配页面均选用厚薄,手感接近原件的扎花纸。(图 8)

所有纸张确定后接下来就是要把这些纸张染制成需要的颜色了。


5.染纸


在古籍、书画修复中,染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染纸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修复后的外观效果。

久经岁月的古书,经各种因素的作用,其纸张一般会呈现一种古朴、陈湮的色调。修补时,为保持原书的面貌,要尽量做到“整旧如旧”。修复纸张要与古书原有色泽接近。若修复纸颜色不当,修复后的古书籍就会显得突兀,既不协调,也不美观。当下,要找到适合修复的老纸非常困难,即使有价格也非常昂贵。所以,现在修复古籍书画基本上会采用新纸染色、做旧后再使用。染制修复用纸所需的染料也很关键。各地虽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基本上以植物染料为主。染纸通常有刷染、浸染、淋染、喷染、印染、叠染等方式,仿古染纸根据色泽深浅一般需要染 2 到 4 遍,纸张每一遍染色后必须充分晾干后才能染下一遍。染制后的纸张要求物理性能稳定,不褪色,不洇色。

《李氏家谱》纸张整体呈现黄褐偏黑色,为此,我选用黄柏、皂角、梧桐树叶和绿茶等制作染料;基于家谱的现状,决定采用浸染的方式进行染纸。

具体做法如下:


将选用的黄柏、皂角、梧桐树叶和绿茶,分别熬水勾兑配制。在实施前,先做了配制染色水小试:用量杯从熬制的不同色液中分别量取少量混合勾兑,用小块配纸试染,用吹风机加速吹干,把试染纸和原书页对比看染色效果。根据试染结果再调整各色液的比例,这个过程有点像做化学实验,往往难以一次成功,需要反复勾兑多次。直到试验结果满意,再按小试比例配制染色液。有时,配制染色液有时候


还需要添加适量矿物质颜料,如朱砂和赭石等。调配好的色液需要沉淀和过滤后才能使用。(图 9、图 10、图 11)

在实施浸染时,首先把纸张裁切成需要的尺寸,把已经配好的染料液倒入染槽内,用一根直径 0.5cm 长约 50cm 的小塑料杆,一头伸到染槽内沾湿,把纸张边沿贴在湿塑料杆上,往内卷一圈半,利用染色液把纸张搭粘在塑料杆上,类似做了一面小手旗一样,手握塑料杆把纸张放入染槽内,让染料液浸满整张纸,然后将纸张翻面再浸泡。这个过程中如产生气泡,可以用毛笔搓破或者把气泡推离纸面。检查完全湿透后,再把纸张移到晾杆上,垂挂晾干。这是第一遍染色过程。待纸张干后,可以重复之前的操作进行第二、第三次,直至完成染色工作。(图 12)

按照以上方法把需要染色的补纸、增页纸、封皮、封底等纸张依次染好晾干,仔细检查、剔除瑕疵部分,归类待用。



6.碎片整理

由于家谱受脆化和虫蛀影响,翻阅、拆解和清洗过程中会有残片和碎片产生。这些残、碎片是家谱的一部分,有些还带有文字或笔画, 是家谱本身重要的原始信息,是一点一片都不能遗弃的。

面对数量庞杂,错乱无序的碎片,必须聚精会神地去面对,仔细甄别,反复对比。所有碎片必须拼对归位、准确无误,绝对不允许组拼错误,张冠李戴。

家谱书写人员和年代不同,书写风格和字体也有所不同,拼接校对脱落的文字和笔划碎片的时候可以根据字体和墨色加以甄别,必要时也可以用电脑辅助筛对。把所有残片碎片找到相对应的页面和位置后,做好记录,分页存放,方便修补时取用。

这是十分考验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7.修补书页

书页经过淋洗晾干后就可以开始修补工作了。


把主要材料准备好:如;残碎片、修补纸和待补书页、浆水、清


水等。(图 13)

把相关工具准备好:裱画板,透光板,浆笔、毛笔、排笔、棕刷、排刷、吸水纸、棉签、纸巾、镊子、喷水壶、毛巾、塑料薄膜、手术刀、美工刀、剪刀等。(图 14)


具体做法:


首先,把一张比书页稍大的塑料薄膜铺在透光板上,将家谱书页 背面朝上放在塑料膜上,喷少许水,使书页微微湿润,自然舒展开来, 用镊子和竹启把书页折叠或错位部分修正归位。如遇到书页有裂开的, 可将其对齐并拢。

然后,开启透光板电源。通过透光检查书页的清洁情况,如果有未清洗干净的虫口或者杂质,可以使用手术刀或棉签将其清除。随后再向书页喷水,让书页充分湿润并平顺贴附在塑料膜上。用干净的干毛巾铺盖在书页上,用手掌轻轻按压毛巾,吸掉多余的水分,让书页保持半干状态。

接着,拿掉毛巾,用浆笔沿修补区边缘刷上稀浆糊。把整理好的

书页残碎片以及事先准备好的形状、大小相匹配的修补纸用镊子夹到涂了浆水的缺口或洞眼上,用手指辅助调整位置,再用棉签进行按压,


使之充分粘合。依此类推,直至整张书页修补完成。


操作注意点:一是修补的顺序是先中间,再边缘;先大后小;二是修补纸的帘纹与书页的帘纹横竖要一致;三是要保持湿润。即修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书页始终处于半湿润状态,感觉书页偏干了就要及时喷水。

一张书页所有洞眼和缺失都补上后,再把准备好的托背纸(蝉翼纸)平铺在台面上,刷上稀浆糊。待稍干后,将修补好的书页背面覆盖上去,先用棕刷刷实,再覆上一块透明塑料薄膜,把修补接搭凸起处用书锤轻敲,锤打平实,使纸张厚薄保持一致或者接近。然后转贴到裱画板上绷平、晾干。依此操作,把所有待修补书页修复完成。(图15、图 16、图 17、图 18)


8.修色


书页的修色是针对修补后补纸与原书页的颜色误差的一种弥补方式。

家谱由于使用年代久远,往往呈现:书页边缘颜色与中间颜色存 在比较明显色差,或由于烟熏、霉变、污损等,造成书页局部颜色产 生变化的现象。而修补纸难以做到与原书页各部位的颜色一致。这样 修补后的某些部位就会存在色差。为了使书页的颜色更加协调和美观, 需要对色差明显的部位再做一些颜色修整。

修色时,一般使用配制合适的颜料液或者用矿物质粉料调配的色粉。

使用颜料液修色时,先用毛笔沾少量色液淡淡的上色。待第一遍干透了,感觉需要加深,再第二次上色,直至与原色接近为止。

使用色粉上色时,可以用化妆笔或棉签沾色粉,先在样品纸上试色,感觉颜色接近了,再应用到书页上。对于小范围的色差,也可以用彩色铅笔做修补。

操作注意点:由于液体颜色在湿润和干燥状态下色彩变化较大, 每上一遍色,务必要待干后在自然光下比较,再确定是否需要再次上色。切记:宁浅勿深。修色要一次性成功,不能擦拭涂改。(图 19、图 20)


9.砑实

书页经过修补、托裱、修色后,还需要砑实这个过程。砑实会让书页提高韧性和密实度,增加纸张的平整度,使纸张表面光滑舒展, 更加柔软,便于翻阅,且不易磨损,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潮、防霉、防虫蛀等作用。

具体做法:首先在桌面上或压板上放置一张厚皮纸,纸的大小比展开的书页稍大。同时,仔细检查板面和皮纸及书页上有无砂粒或其它颗粒、杂质,避免滑压时书页被硌伤。

砑石上蜡后,在书页背面进行横竖滑压。先一手握砑石,一手压住书页,进行上下滑压一遍,然后将书页上下调转,进行滑压。依次调转各面滑压。修补和接缝处要多压几遍。反面滑压完成后,把书页翻转到正面,继续滑压。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正面滑压需要在书页上面垫上一张韧性好的皮纸,滑压的时候砑石是隔着皮纸滑压书页;也可以用釉面光滑的瓷器不上蜡直接在书页上滑压。二是书页的正面不能着蜡,会影响书写。

三是滑压书页的力度要均匀。循序渐进,滑痕要排列一致,防止出现


漏滑、重滑或不慎将书页滑伤的现象。(图 21、图 22)


10.装订

在古籍修复中,装订是非常重要的程序。装订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所修书籍的牢固度和美观性。

传统古书籍的装订工序繁多,包括折页、锤平、衬纸、接书脑、齐栏、压实、钉纸捻、包角、加护页、草订、上封面、裁齐、打磨、打洞、穿线、贴签条,以及各种特殊装修。每一项都关系到修复后的整体效果。

按计划,修复《李氏家谱》采用传统的四眼线装。具体做法: 把修补好的书页折叠成筒子页,按前后顺序排好,后面再补充增

加厚度的空白页面,要求配好后的书册排列整齐,顺序正确,特别要撞齐书口,用夹子把书册固定住。接下来开始打书眼。书眼有纸捻眼和书线眼两部分。纸捻也叫纸钉。通常用韧性好的皮纸或与所订书页纸质相同纸张做成,是为了固定书页不移动,穿好纸捻后就可以对书籍的书首、树根和书脊进行裁切和打磨。打磨好后再打书线眼。(图

23)


接下来就是包书角。包角的位置在书册最上和最下第一针眼处, 要与线痕、切口呈垂直状。我用花绫染赭石色加淡墨刷色做旧,制成包角材料,以稠浆糊粘贴。包角时,注意做到:平整牢固、紧贴书页。

(图 24)

包书角完成后,就开始贴护页和封皮、封底。护页和封皮、封底均是筒子页形式,做的要比书册四边稍大一点,按顺序把护页和封皮、封底放在书册前后位置,与书口敦齐,用少量浆糊分别在靠书脊一边粘贴固定位置,沿书册大小将护页和封皮、封底多余部分裁掉,然后根据事先打好的书眼穿线。线材为土黄色蚕丝线,染一点淡墨做旧。穿线要求入线要正确,拉线紧度适当。书册穿线后平整牢固,双股线并列排齐,无扭线、无交叉重叠、无脱丝,线结不外露,做到横平竖直。(图 25、图 26)

最后贴签条。签条为赭石色皮纸打底沟边,上贴米色连绵纸。为了修复后的家谱古朴、雅致、美观,家谱的签条、封面和、封底均采用局部做旧处理。



11.配制函套

函套也称书套、书函,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古籍装具形式,用于书籍的保护和久藏,往往以厚纸板外裱锦缎或蓝布。一般分为四合套和六合套。裹绕全书四面而露出书首和书根者为四合套;将全书六面全部包裹起来的函套叫六合套。

为《李氏家谱》配制的函套为传统四合套。我根据修复后的家谱尺寸制作,由五块 2.5mm 厚灰板组成。用做旧的瓷青色绢布包裱, 锁扣用仿骨材料做成别子,制成半封闭露出书籍上下口。家谱装入函套之中完全贴合,得到很好的保护。函套的签条与家谱签条一致,两者统一融合,成为一体。

新增的封皮和函套上的签条,我采用了“留白”,即不书写内容。我想,该内容留给家谱族人中德高望重者或书法名家题写更为合适。

(图 27、图 28)


12.复查

修复后的家谱要平放在压书机上,压置两周左右。交付前,须要再反复翻阅,仔细检查。

可通过灯光查看:书页修补处有无起壳、脱浆、厚薄不一、起小疙瘩等情况。可通过反复翻阅、检查:页面是否平顺、书口是否整齐、装订是否牢固、函套是否合适等情况。对于发现的不合格之处,应立即重修,直至合乎规范。(图 29、图 30、图 31、图 32)





后记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地球村成了人类共同的生活场域和精神家园。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海内外同胞回乡祭祖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家谱可以让族人知道自己的血统源流;知道祖先创业的艰辛, 先人经历的磨难,获得的成果,进而弘扬祖德功业,秉承族志家风,

追寻先贤圣迹。


近年,续修、新修家谱已经成为许多家族的头等大事。各地民众踊跃修缮祖庙、祠堂,续修家谱,以追溯得姓渊源,彰扬受姓始祖, 探索血脉演变,记录传承脉络,光大传统文化。

这次,为李氏修复家谱,我采用的各项工艺都以传统手工为主。无论是修复技法或是使用材料,都遵循了古籍文献修复的原则(即安全性、真实性和可逆性原则)。同时,也综合考虑家谱的美观、保存和耐用等实际需要。整个修复过程中历时半年,期间伏案医书,俯仰之间,时时用心、处处小心,唯恐失之粗心,有负所托。所幸修复过程非常顺利,修复后的《李氏家谱》完全恢复其各项功能和作用,重新焕发生机,得以延续传世。

此册修复后,如能为金垌李氏族群追根溯源、寻根问祖、敬祭祖先、促进家族团结及家乡族谱研究提供依据,也不啻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