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9-06 13:15
这将是一程充满新发现的自然、科学与艺术之旅,8月27日在昆明当代美术馆开幕的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 (The Language of Mushrooms:The Interspecies Internet)带领我们以多样的、超出想象的方式走入蘑菇的世界,了解蘑菇如何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乃至影响人类的精神与意识,从而帮助我们重塑对于生命的认知并理解物种共生的智慧。
展览带领我们进入到一个真菌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文学彼此交织的蘑菇世界,中国西南真菌学的开拓者臧穆与美国激浪派先锋、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都是各自领域的先行者,他们都热衷于走向山林,寻找蘑菇的踪迹,并各自以田野笔记与观念艺术的方式,记录下对蘑菇的发现与心得,他们在科学与艺术的两端汇聚,引领我们倾听“蘑菇之语”。来自中国、美国、瑞士、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34位(组)真菌学家、博物画画家、艺术家、摄影师、作家等不同领域的蘑菇的盟友们,将一同展开这场以菌菇为中心的综合性跨学科展览,由此连接成由物种认知与生命意识缔结的多元网络。
“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展览现场
34位(组)来自不同国家的真菌学家、博物画画家、艺术家、摄影师、作家等不同领域的蘑菇的盟友们,以菌菇为中心,在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中,连接成由物种认知与生命意识缔结的多元网络。
策展人叶滢在昆明当代美术馆“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展览开幕现场进行导览,2022年8月27日
展览开幕当天,参展艺术家、策展团队与观众进行讨论和交流
我们将从中国野生菌最为丰富的云南省开启这趟蘑菇之旅,作为中国野生菌种类最多的省份,中国西南高等真菌学的开拓者臧穆及其后继者杨祝良及其团队,在这里拓展了菌类多样性的发现,并留下了大量生动的田野笔记以及处于全球前列的真菌研究成果。与真菌学研究相辅相成,曾孝濂、杨建昆等博物画画家绘制了精妙生动的菌类绘画。这里丰沛的自然环境与繁多的菌类,也让于坚、唐志冈、曾晓峰、资佰、李季、李瑞等云南本地的作家与艺术家们深入真菌的王国,源源不断地带来充满生命能量的创作。
真菌学家臧穆所做的田野笔记
曾孝濂,昆明常见野生菌(羊肚菌,见手青,鸡枞,白牛肝,谷熟菌,干巴菌,青头菌),纸上综合材料,61.5×47cm,2020
展览现场
左:资佰,鸡枞菌与白蚁的共生关系,康颂水彩纸钢笔画,158×109cm,2022
右:杨建昆,野生菌组画(12幅),纸本,水彩加彩铅,25×36cm,2021
杨祝良:一位云南真菌学家的研究历程
蘑菇是真菌的子实体,它们的主体是在地下生长的菌丝体,菌丝体如同森林里的互联网,连接着不同的生命体。菌丝体长成的蘑菇,常与其他特定的物种为伴,构成了物种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真菌与生命循环、万物共生的深刻联系,也滋养了受此启发的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生态艺术创作,拓展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联。艺术家郑波深入到分子水平关注森林中的生命,在《植物的政治生活》中讨论菌根菌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协作关系;闫晓静将灵芝的生命循环带入到了与自然合作的艺术系列作品《灵芝女孩》中;龙盼在作品中以穿过针孔的菌丝,展示出自然的韧性;身在纽约的艺术家曹舒怡被昆明植物研究所彼得・莫蒂默(Peter Mortimer)实验室发现的可降解塑料与橡胶的真菌所吸引,并与之探索有机物种与无机物质之间的共同演化;王一一创作的《石花》所对应的是一种石状宿主被菌丝感染后形成的石菌共生体;程新皓的《蘑菇宴》则将真菌提示的生命循环转化为一组艺术寓言。
闫晓静(加拿大),灵芝女孩(4件),培育灵芝,木屑,菌丝,45×45×30cm,2016-2017
展览现场:曹舒怡,无边缘外部肠胃,3D打印雕塑,2022
影像作品:曹舒怡,徜徉于下,徘徊于外,影像,video,2022
作品制作与呈现由M Art Foundation支持
郑波,植物的政治生活,影片静帧(4K影像,黑白,彩色,2声道),31分钟,2021,由Gropius Bau 与Schering Stiftung支持完成
郑波,植物的政治生活,影片静帧(4K影像,黑白,彩色,2声道),31分钟,2021,由Gropius Bau 与Schering Stiftung支持完成
王一一 ,石花系列(5件)展览现场,陶土生菌菇,尺寸不等,2021
王一一 ,石花系列局部,陶土生菌菇,尺寸不等,2021
程新皓,蘑菇宴,墙面与桌面,综合材料,约300×80×100cm,2022
龙盼,仙境路口,视频+装置;单屏幕录像+单独声音,高清,彩色,有声,3分25秒;检测报告、污染物样本、公交车牌、事件背景资料等,2019
真菌的存在也在影响人类的生命意识,塑造新的艺术观念,创造出消弭了物体与意识边界的艺术作品。观念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受蘑菇的生长方式启发,发展出“偶发”与摆脱控制的艺术观念。在中国当代艺术家闫冰、杨沛鏗、郭鸿蔚、李继开、张子飘、周轶伦的绘画作品中,能感受到真菌与人类身体与意识的深度缠绕。
闫冰 蘑菇29号 油画 200x250cm 2020
郭鸿蔚 关于蘑菇和蘑菇云的习作 纸上水彩 50x134cm 2011
重思原初的生命意识,重新理解自然之力,在张晓刚、隋建国、仇晓飞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在自然与人、主观与客观的边界消弭之后的内观与奇想,以及个人与世界同一后,随之而来的意识感应与生命凝思。
展览现场:张晓刚《黑白之间的幽灵》19x13.8cmx16 1984
展览现场:隋建国,云中花园·物体33#,光敏树脂3D打印,2020
展览现场:云中花园·手迹系列(8件),光敏树脂3D打印,约50×50×50cm,2021
仇晓飞《托塔的花园》 布面油画 30×40cm 2021
仇晓飞《无题(孵与抱)》 布面油画 120×120cm 2020
在展览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摄影师也贡献了他(她)们与蘑菇与自然的合作的作品,澳大利亚摄影师斯蒂芬・艾克斯福特(Stephen Axford)在生物物种“基因库”哀牢山,拍摄了大量神奇多姿的云南真菌;艺术家拉艾尔·奥伯胡默与古代微生物研究者合作,她的一组摄影作品“出土”记录了在海拔近3000米的穆特·达·巴尔巴·佩德山(Muot da Barba Peider)永久冻土层休眠了数千年的微生物菌株,在无菌的实验室条件下被重新唤醒并茁壮成长的过程。
斯蒂芬·阿克斯福德(澳大利亚),哀牢山蘑菇摄影,相纸彩色打印,2019
斯蒂芬·阿克斯福德(澳大利亚),哀牢山蘑菇摄影,相纸彩色打印,2019
斯蒂芬·阿克斯福德(澳大利亚),哀牢山蘑菇摄影,相纸彩色打印,2019
斯蒂芬·阿克斯福德(澳大利亚),哀牢山蘑菇摄影,相纸彩色打印,2019
展览现场:拉艾尔·奥伯胡默(瑞士)《出土》 照片、铝板 89×125cm×6 2022
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
带来加密艺术作品“蘑菇大礼包”的瑞士艺术家二人组莫妮卡・斯图德 / 克里斯多夫・范登伯格(Monica Studer/Christoph van den Berg)将蘑菇看作网络共生和寄生关系的象征。艺术家戈尔达·施泰纳 & 约格·兰兹林格(Gerda Steiner & Jörg Lenzlinger)则在《宇宙尽头》中,设想了一个生长有蘑菇、真菌和其他生命物质的奇异宇宙。
展览现场:莫妮卡·斯图德/克里斯多夫·范登伯格 (瑞士),漂浮的蘑菇群,雕塑,300×230×460cm,2022
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
真菌能帮助修复乃至改变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吗?在电影《蘑菇在说话》(The Mushroom Speaks)中,导演马里昂・诺伊曼(Marion Neumann)与森林勘探者、蘑菇采摘者与种植者、真菌学家、人类学家、精神病学专家一同探索了真菌的治愈属性和再生能力。
马里恩·诺依曼(瑞士),蘑菇在说话,电影静帧,相纸彩色打印,2021
由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支持
“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的策展人叶滢认为,在全球性疫情和生态危机蔓延的特殊状态下,我们需要反思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真菌作为大自然的纽带,也在挑战我们对非人类智能的理解,从协作的角度思考万物间的联结和相互影响,联合不同学科深入认知地球上的不同物种及其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拓展艺术的边界,去想象一场由真菌引发的文化与生物层面的变革。
位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是全球最主要的野生菌类的生长地之一,中国的西南山区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 15)缔结了《昆明宣言》,以此构建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展览的艺术总监、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表示,昆明当代美术馆依靠地缘的自然优势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希望建立不同学科与物种平等对话的全球智识网络,并将推出一系列促进生物多样性与艺术多样性的展览和艺术项目。只有在多样性的环境中,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和共生才能成为可能。
在云南因解读“蘑菇之语”而开始的艺术与科学的汇聚,未来将在全球不同地方继续生长蔓延,交织出更多传导物种共生与生命互联智慧的“菌丝网络”。
本次展览由昆明当代美术馆主办,《艺术新闻/中文版》协办,展览得到了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Pro Helvetia Shanghai, Swiss Arts Council)、法国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çais)与M Art Foundation等机构的支持。
(本文图片由“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展览主办方昆明当代美术馆、参加艺术家与科学家提供)
“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展览相关信息
策展人:叶滢
艺术总监:聂荣庆
展览时间:2022年8月28日-11月28日
地点:昆明当代美术馆8/9层
参展:
斯蒂芬·阿克斯福德 & 凯瑟琳·马西尼亚克、Stephen Axford & Catherine Marciniak ,约翰·凯奇 John Cage,曹舒怡 Cao Shuyi,程新皓 Cheng Xinhao,威姆·范恩格蒙德 Wim van Egmond(荷兰),安妮·夏洛特·菲内尔 Anne-Charlotte Finel(法国),郭鸿蔚 Guo Hongwei,尤利娅·奥西尔松 Yulia Iosilzon(英国),李季 Li Ji,李继开 Li Jikai,李瑞 Li Rui,龙盼 Long Pan,马里恩·诺依曼 Marion Neumann(瑞士),拉艾尔·奥伯胡默 Rahel Oberhummer(瑞士),仇晓飞 Qiu Xiaofei,戈尔达·施泰纳 & 约格·兰兹林格 Gerda Steiner & Jörg Lenzlinger(瑞士),莫妮卡·斯图德/克里斯多夫·范登伯格 Monica Studer/Christoph van den Berg(瑞士),隋建国 Sui Jianguo,唐志冈 Tang Zhigang,王一一 Wang Yiyi,闫冰 Yan Bing,闫晓静 Yan Xiaojing(加拿大),杨建昆 Yang Jiankun,杨沛铿 Trevor Yeung ,杨祝良 Yang Zhuliang,于坚 Yu Jian,臧穆 Zang Mu,曾晓峰 Zeng Xiaofeng,曾孝濂 Zeng Xiaolian,张晓刚 Zhang Xiaogang,张子飘 Zhang Zipiao,郑波 Zheng Bo,周轶伦 Zhou Yilun,资佰 Zi Bai
主办机构:
昆明当代美术馆Contemporary Gallery Kunming
协办机构:
艺术新闻/中文版 The Art Newspaper China
支持机构: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Pro Helvetia Shanghai, Swiss Arts Council
法国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çais
M Art Foundation
索尼 (中国) SONY(China)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