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陈孟昕一直是以工笔画而闻名中国画坛的,但很多人未必知道,其实,他在上大学与读研究生时,主修的专业是写意人物画。而且,他还有好多写意人物画创作参加了全国美展。
按理说,陈孟昕依照自己的艺术逻辑发展下去,是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因为,无论是对传统的深刻了解,还是对笔墨的具体把握,他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这位既永难满足又不断开拓自己潜力的艺术家,却在后来的创作中,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创作路数。
据陈孟昕介绍,在读研究生期间,他与一位主修工笔画专业的师兄同用一位模特。由于画写意画要比画工笔画的时间短得多,所以,他常常处在无事可做的状态中。于是,他也画起了工笔画。起先他只想玩一玩,以便打发时光,没想到从此他就热爱上了工笔画。原因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他深深体会到,工笔画不仅更适合自己,也更容易吸收西方现代艺术中关于色彩、平面构成与造型方面的知识。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他在毕业创作期间,除完成了两幅巨大的写意画作品外,又创作了一幅名为《帕米尔风情》的工笔画。这幅作品是根据他1987年去新疆体验生活时积累的素材画的,这应该是他的处女作。令陈孟昕没想到的是,这幅画不仅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得了铜奖,还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真有点“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味道。受此创作成果的激励,往后,陈孟昕是一发不可收,又创作了一系列工笔画作品,并分别在各次大展中获奖。所以,著名艺术家周韶华先生在一篇文章中笑称陈孟昕为:“得奖大户”。
应该说,陈孟昕的工笔画创作屡屡得奖是有着必然原因的。在我看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笔画创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作品要么是在传统的范式中,要么是在解放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工笔画”范畴内,加进一点点现代艺术手段。陈孟昕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从根本上超越了以上两者所具有的入画标准、意境构成方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段,不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也具有深远的艺术史意义。
从题材上看,陈孟昕主要表现的是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但与许多画家不同,为了突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陈孟昕独创了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相互穿插的“密体画”样式。熟悉工笔画创作历史的人都知道,像他那样的画法,在过去没有,在当下也没有。这是很不容易的。而在他的画中,众多人物在本质上象征着人类本身,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对一个具体地域族群的表现,那人与自然叠叠层层的穿插方式,则生动地突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人类视为永恒的价值观。如果由此联想到当下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分离的不正常状态,我们就可体会出陈孟昕作品所包含的深刻文化针对性。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陈孟昕已大胆抛弃了传统的“三矾九染”的技术程式,并很好发展了由清朝居廉、居窠“二居”创造的“撞水撞粉”技法。而这种技法的特点就是,水与色相互流动的效果往往超出了对具体人物与景物的表现,从而使整幅画混为一体。与此相关的是,他还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一种用砂纸打磨画面的特殊技法,这使得他的画既别具一格,又耐人寻味。事实上,对陈孟昕来说,对具体技法的运用,并不是出于纯粹风格上的考虑,而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突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也正是在他的画中,形式与观念能融为一体的根本原因。
记得还是在上大学时,我的老师阮璞先生就告诫我和我的同学说:“中国工笔画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画种,它的表现力强,适用范围广,应该努力恢复它的学术地位。”我记得,这也使我曾一度将工笔画创作当成了我的专业。遗憾的是,尽管我在工笔画的现代转型上做了一点点探索,一些作品也曾参加了全国美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后来在专业上转向了,以至于在人们的眼中,我已是一个批评家。不过我的特殊经历总使我对具有新意的工笔画创作特别感兴趣。从这样的角度看,我要衷心地祝贺陈孟昕,因为他以不经意的方式,扩大了工笔画的艺术表现范围,进而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另外,我还想特别强调的是,在陈孟昕的工笔画中,写意性特点也是很突出的,比起那些虽工亦匠、死磨硬抠的工笔画家,他不知要高出多少。而这与他一直致力于写意画探索是分不开的。
陈孟昕是一个综合素养特高的人,他虽从事工笔画创作,却对西方现代绘画有十分透彻的研究。比如对色彩的处理,他就在保持画面主色调的前提下,有机融入了对比色的运用;又比如,对画面的经营,他则生动自然地融入了现代平面构成的方法。其实,类似做法也体现在了他对人物造型与画面肌理效果的处理上。限于篇幅,我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从我对他深厚潜力的了解,我认为他一定会有更新更大的突破!因此,我将以期待的心情关注着他今后的动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