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17 14:13
水墨画家给他者印象总是风雅散淡的,是穿麻质衣衫、论则琴棋书画、推崇修身养性的君子,尚古、儒雅。而,张养玉虽为君子,却是野性勃勃、生动不羁的那类。
水墨画家们在迷恋着焚香、煮茶、挂画、插花的中式风流之时,张养玉可能驾着他的越野奔驰在山路,或于林间攀登、雪中泼墨。
如同他的另一个名字:张曼,曼即为英文MAN。
故而,他的水墨作品是阳性的,有力量的,诗意又独一的。
张养玉:对话水墨之力
张养玉,知名水墨画家。毕业于西安美院师范系国画专业。现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
求真的教徒
张养玉是艺术的教徒。
他的虔诚毫无疑问。他讨厌一切矫揉造作。主张作画表现真实之生命体验。他见过很多山水,去过很多异国,也为别处的风景震撼、感动过。笔下却总是渭北高原和秦岭的雪景寒林。你可以说,这是他的地域性故土情结。但,真正之因在于,这些是他最熟悉之物,最触动他深情之地。
他的《记忆》、《儿时小径》《故乡晨韵》《早春》等系列,调子浑厚旷远,褐色大面积铺满,上有几方窑洞、苍茫厚土,蜿蜒小路、几片淡色新绿……这是根植于他心深之又深处的他的土地,他的苦涩,他的原始的朴素的热恋。若你跟他驾车走上一趟渭北高原,那么你会和这些作品成为琴和瑟的关系。
他翻着画册上自己的作品,讲述着他的艺术理念:艺术一定是要表现真的,你绘画的对象是真的,是你深刻熟悉并了解的;你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不是照着相片描绘那样简单,那样画出的是假画,只有你亲自到达那里,在那里有着浓郁的感受,你的作品才会有生命,不假。
墙上是他刚完成的画作,墨色的太阳在画面靠左上,拉了很远的距离之后,是褐色黄土,与高原生态。这是贫瘠又苍茫的真实。只是,地平线上有着隐约又坚强的碧色。那是渭北高原暮冬,绿的是小麦。你若去过那里,你会懂这个画面。这不是狭隘的故土之情,这是生命的浩大苍茫,以及农耕文明的苦涩与高贵。也许没有宇宙洪荒般气象万千,却已经流淌了高贵与浑朴。还有罗曼蒂克式诗意,如同目及之处全是石头的罗马,原始又高尚。
《唯留故土在梦中》 68×138cm 2013年
而他的《寂林有声》系列,更是生动。笔者美展上见过一幅之后,再难忘怀。黑与白的调子,黑色是树,白色是雪。简单朴素的构图,却销魂般挥之不去。文字描述总难尽意。那些树稀稀疏疏,枝桠古朴却雅致,带着呼唤的情绪,让你不能移目。那些雪不够夺目,似乎为了稀疏的林树服务。也许,秦岭里就是有这片景色,在那里等了千年,为了这个叫张养玉的画家发现其美。这些画,你只觉得特别,和之前的水墨经验不同。寂静的雪与林,是有声的,那声音,是画者情感的呐喊,而,画,成了具象的抒情散文。
张养玉的讲述总是很煽情,这不存在夸张,而是,他就是那类率真又生机的性情,你看不到传统水墨画家的温雅低调,他的风格和他们太不同。他讲艺术创作要真的感受与体验。讲画雪景寒林的故事。秦岭里大雪封上之时,他经常独自驾车进山。面对光秃的疏林和惊艳积雪沉默。他是被大美震惊了。只顾痴痴张望。何时铺上画架,取出笔墨都不知。直到将身子下的雪坐化了,水湿了冬衣,才惊醒。而,挥墨走笔也如同梦游,画面完成了,才有真实感。他心中涌动的情绪,他下笔的浑然不知,似有天助,作品是和上帝合作完成的吧。之后,他如此解释。
你若痴迷一物,你会懂他的心情。这是艺术创作最难得的状态,痴并忘我。纵使俗世里,张先生承担了诸多事物,但为了艺术所做的此类举动,依然让人动容。大雪压境之时,多数文人吟诵之时,是躲在暖室里作赋、读书的吧。他是值得羡慕的,可以如此纯净地义无反顾地做一件事。
他是艺术的教徒。他的黄土,他的雪林,是他的信仰。
从记叙文到散文到诗歌
张养玉总让人想起美国的西部硬汉。更像是西画作者。
谈及选择水墨,他的观点很朴素,作为中国人,生在这个环境,学国画才可以学到正宗的东西,如同在四川学做厨子,难道学陕西菜?
他从未后悔做国画家,并一心在探索中。
因爱而画。曾有骑车几十里路上美术培训班的少年经历。一入美院便遇上85思潮,外界很多艺术知识涌入,如同干涸的黄土,吮吸着甘霖。尼采、佛洛伊德、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哲学的、美学的、艺术的,细细的品读着外面的世界。
张养玉有着开放的思维,接纳外来知识并融入创作。他说,好的土壤一定是开放包容的,自由的,如同西班牙和意大利,产生了诸多大师,皆因其开放的态度和不拘泥抵御的融合吸收。
《融》 68×68cm 2013年 张养玉
自然,他不排斥传统,并且相当尊重。读书时候临摹范宽,那个时候的大学连临摹教室都无,也无参照作品。他便去买画册,按比例,自己临摹原画大小。那是《溪山行旅图》,就在关中某处,是他熟悉的地貌,他被作品折服,看到了作者流淌的情感。也学八大的空灵傲气,石涛的朴实。学南派的精到北派的粗狂。
自然,他说,初级阶段的创作都属于记叙文,简单平直。而,后来的故土系列雪林系列等,则属于散文。有了抒情。
《静》 96×96cm 2012年创作
目前,他在探索新路。他是推崇当代水墨的。对于冒险与尝试,他都支持,并且在自我突破。他反感很多水墨画家的泥古,他们只是惰性思维,只是按照旧模式在复制,并且没有做好。他不理解,人们总爱夸奖某人作品像某个大师,他推崇不像。像,证明作者懒惰,没有融入自己思维。他甚至不排斥用水墨在布面、硬纸上作画,用油彩在宣纸上作画等。这些被传统画家认为是离经叛道甚至胡闹的行为,在张养玉的眼中,并无不可,并且他支持这类冒险与探索。
他现在的作品,笔墨混沌开阔,模糊掉了物象却有了更多意境,他称之已经有了诗的境界。
至于之后,还会有新的但是随性的探索。
他的作品不可以被简单的归类文人画或者某个画派。他突破了传统水墨的雅致或仅仅浑雄大气。他的水墨里力量和诗意并存,还有更多况味。
批判与展览
张养玉是水墨画家,却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他反对明哲保身,对社会有着清醒认知,并有着良知判断。他不赞成所谓传统艺术家的不问世事、潜心艺术。他觉得,一个连基本担当都匮乏的艺者,是不可能成气候的。他赞成艺术承担公共关怀,不是私下把玩和自娱自乐,更不是将此作为谋利之具。他嫉恶如仇,话语锋利幽默,却在嬉笑怒骂之间,让人心生钦佩。因了其勇敢和良知,让人们改观水墨画家只习画、将避世当优点的印象。
水墨画家张养玉的批判精神,美过避世的隐者。
《厚土之7》 68×68cm 2013年
自然,作为美术博物馆的副馆长,他还要承担诸多美术展览和教育之职责。数年来,凭借其开放包容的理念,他策划了诸多影响改观这个城市艺术面貌的事件。《国际和平美术展》、《世界女性画展》、 《奥地利新抽象画展》、《意大利奥玛尔.加利亚尼画展》、《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届展)、《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等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国际美术展览都是他亲力所为。
作为艺术的教徒与美的传教士,张养玉先生的水墨创作之路与公民美育之路,俱在延伸。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