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31 18:39
编者按:近日,《当代艺术新闻》杂志总编辑郑乃铭先生在北大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新闻媒体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声”的主题讲座,其中郑乃铭先生举例阐述了媒体在当代艺术中的推动力量,分析了媒体在当代艺术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将自己在艺术媒体行业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讲座现场 主讲人:郑乃铭
我现在想问大家通常你们在看资讯时,不管你们看的是古美术方面的资讯或者是当代方面的资讯,你们通获取资讯的管道是来自于什么?报纸或者是数字媒体?现在我想谈一下这些媒体的差异性。可能大家现在都比较不太流行看报纸了,我现在看到有人在看报纸会觉得那个人好可爱,当然我必须承认我现在已经很少看报纸。我记得我当记者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教儿童美术的老师打电话说让我去他的工作室,他说因为有很多的资料要让我看。我就只好去,他说你等一下我拿一个资料给你看,他把资料摊在整个桌上,全部是我的剪报,我当场站在那里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我觉得除了我爸爸之外没有一个人会是我的读者,如果只是一本的话我觉得我不会那么震惊,可是我看到的是很多本,然后我吓坏了,我完全讲不出话来,他说从我进到报社的第一天就发现了有这么一个记者,可是不知道这个记者是谁,他觉得这个记者应该是一个老头子才对。我从当记者干到现在一直被人这样说,很多人说我的文字太老练了,但是我很喜欢你知道吗?我觉得那个时候其实说不出话来,只有感动,因为当一开始成为记者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社会责任,可是一旦有一个读者告诉你,他每天看你的东西,当他有机会把这些东西给你看的时候,你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记者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因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读者,然后我第一次觉得说我回到报社以后要乖乖写稿子。报纸每天在出,当没有什么其他的竞争的时候报纸还可以,可是当电视新闻台出现,台湾的新闻台是每一个整点播送一节新闻,所以它的新闻一直在更新。电脑网络讯息出现的时候又跟电视的媒体开始竞争,所以报纸是完全没有有任何竞争的可能性,因为报纸是每天早上的时候出来,可是电视台的新闻台是每个钟头都有新闻,你可以随时去看电脑上有没有什么东西在变动,我们现在的媒体就有传统媒体和数字网络媒体,目前我们用的微信、微博就是网络资讯平台。
你们有没有发现,当我们通过数码来做阅读的时候最大的改变是在哪里?有没有发现在我们身上有一些东西是改变的?当传统媒体过度到数码媒体的时候,最大的改变就是我们的阅读习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仔细去观察过所谓的阅读惯性,网络讯息以非常大量的一直在冲刷资讯平台,你可能几分钟就看到一个更新的资讯出现,当我们在这种环境下阅读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忍受一些非常长文字,我们希望每一个东西都是一节一节可以看,所以这个就是阅读惯性,这是从传统媒体到数码媒体当中一个很大的改变。
你们有没有计算过自己可以阅读的字数,比如你看一篇文章,你觉得看多少字你可以容忍,或者多长你可以容忍,超过了那些字你觉得就不要看了?当文字超过2000字、1500字你就觉得不想看了,这就是个惯性,当我们从电脑当中来看讯息的时候,我们希望所有的东西变得很精簡,很扼要,也许很干净,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消化所有的东西。
杂志跟你看报纸这类传统媒体是一样的,因为它都是通过印刷出版。杂志有周刊,有季刊,有月刊,还有双月刊。可是杂志它又没有办法像报纸,所以它的竞争力就更加有问题了。大家都想知道杂志应该怎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媒体,一个朋友讲杂志应该提供的是嗅觉,是一个未来的方向,一个趋势,而不是一个很现状的东西,如果你的杂志是一个月刊一定比不过电脑跟微信,也比不过报纸,所以杂志需要提供一个很未来的东西,很趋势性的东西,甚至它提供一些嗅觉,这个嗅觉就是将流行什么。艺术杂志就是为了要让大家看到未来的艺术它可能怎样发展,或者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家出现,当代艺术跟的艺术杂志之间的关联性就在这当中产生了。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