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郑乃铭:艺术媒体在当代的处境与改变

2015-03-31 18:43

  编者按:近日,《当代艺术新闻》杂志总编辑郑乃铭先生在北大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新闻媒体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声”的主题讲座,其中郑乃铭先生举例阐述了媒体在当代艺术中的推动力量,分析了媒体在当代艺术生态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将自己在艺术媒体行业二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讲座现场 主讲人:郑乃铭

  我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媒体在当代的处境问题,有这么多的媒体就有媒体之间的竞争,所有的媒体都开始做一些改变。你们大家记不记得达达主义,我提到达达主义是因为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达达主义最关键一个艺术家叫马歇尔·杜尚,杜尚把男人用的小便器签上名后变为艺术,但这其实就是一个现成物。他那个时候撩下一句狠话说架上绘画已经死亡了,当现成物都可以拿来当做艺术的时候,就是表示架上绘画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他讲这句话的时间是1917年,距离现在有98年,我们不是还在看画吗?绘画还是存在的,市场上的画还是卖得最好的,绘画永远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98年的时间,绘画是没有死亡的,它也没有成为过去,它还是被大家所欣赏。

  现在的媒体资源那么多,媒体跟我们沟通的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的时候,有一些东西是要改变的,你知道吗?2007年我每个月来北京的时候,我们在798有一个书店,架上的艺术杂志有很多我都是没有看过的,我觉得它怎么一直不停地在更换。我稍微统计了一下,光北京那个时候的艺术杂志大概有30种,,如果你是一个阅读非常勤快的人,你怎么可能一个月看完30本艺术类杂志,光是名字我就不见的能够记得住,市场到底能不能承载这么多的媒体。市场本来可以维持四本杂志或者是五本杂志,但整个环境变成有30本杂志共同抢40家画廊,每一个人可以分到的市场是那么少,我觉得画廊成长的速度都赶不上艺术类杂志的出版速度,所以当一个市场的供给大过于市场需要的时候,杂志怎么可能不变呢?

  艺术市场有很多东西,不是只有拍卖公司,不是只有价格,整个艺术市场包括画廊的环境,美术馆的环境,艺术家的环境,当然还包括媒体。假如今天一个画廊经营得很好,一定就有余力去照顾艺术家,如果画廊的经济状况不好,根本卖不了多少钱,连她们自己的管理支出都没办法平衡的时候,他怎么能够去照顾艺术家。今天画廊在推介一个年轻艺术家,如果他拿到的利润非常微薄,要做宣传,要房租,要水电,要人事开销,就算这个档期卖得非常好,搞不好他的盈余也只有两千块。我觉得这多多少少都会让那些画廊有稍微的退缩,也许就是说也不是现实所不做,也许每一年可以做三个,也许到每年只做五个人,这对艺术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的改变。

  我们2010年在杂志版面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项目叫“未来大明星”,我们希望通过画廊挖掘一些年轻的新秀,画廊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眼光怎么样;另外有很多年轻艺术家刚刚离开学校,可是不见得有机会跟画廊合作,你可以在这个版面当中做自我推荐。我们10年做这个尝试的时候,数量完全超过预计,艺术家从上海、北京、台湾会集在一个版面,那个时候我们得到非常大的回响,因为有太多的推荐名单进来,所以我们不得不筛选,不得不把一些东西推掉。可是到14年的时候都不想推荐了,就是求爷爷告奶奶他们也说没有合适的,那个感觉很沮丧,他们现在都不太愿意做这种推动性的东西。我觉这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个危机。现在有很多的拍卖公司都有一个艺文中心,这个艺文中心就可以做常态性的展览,拍卖公司本来就是春秋两季的一个拍卖,可是现在他们自己做推动。所以拍卖公司已经开始做一个画廊的工作了,可是他们不做推荐,因为在他们艺文中心里面所出现的都是非常有名气的艺术家。所以如果今天的展览功能都能够通过拍卖公司和博览会呈现,你想想看画廊还要不要做展览?画廊怎么样做展览可能都没有办法抵得过拍卖公司的基础网络,因为拍卖公司的网络系统一定非常发达,他可以在不同的城市利用不同的资源,包括提供最好的作品,不同的专家帮他们。所以很多的艺术家开始改变了策略,他不们做展览,直接把作品丢到春、秋拍里面,由艺术市场中的价格来决定他的价值,你看画廊的生态开始改变了。

  画廊生态的改变影响到艺术家跟画廊之间的合作,很多的艺术家开始慢慢改变了介绍自己的方式,就是把他的作品直接交给拍卖公司来拍卖,不见得会在画廊做展览。如果他不在画廊里做展览的时候,画廊为什么要跟媒体合作呢?画廊也不需要和媒体有任何的广告合作了,所以传统的媒体开始式微了。一个杂志媒体的广告收入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来,现在慢慢的画廊把主要的工作放在参加博览会上,你看现在几乎所有大城市都有 博览会,除了大型的博览会之外还有饭店型博览会。饭店型博览会在日本和韩国开始,现在饭店博览会比较集中在香港、台湾。饭店型博览会上流通的作品就比较小巧一点,它容易携带,不会占太大的空间,在价格也可以往下拉一点。

  在台湾做饭店型博览会吸引了很多人,十万块钱以下的东西都很好走,人民币两万三万的更好走,几千的就更不用谈了,那些东西你也不能说他不好,其实有一些是很好的摄影作品,很好的版画,很好的油画,而且都是原件。所以整个艺术环境给艺术家提供很多的选择,画廊的活动量在萎缩减少的时候,他跟媒体之间的互动开始越来越淡薄,他开始透过手机、微信、电脑来传达展览的讯息,整个当代艺术跟媒体生态出现了改变。可是根据我自己观察,当我们接触到这么多媒体的时候,我们在视觉欣赏、知识智能方面是不是有提高,我们现在都习惯接收图像性的东西,可是我们没有时间沉淀下来看一篇文章,所以虽然我们有这么多的资讯平台,可是不见得我们知识的水平在这当中是提高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隐忧。我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讲,我们可以用电脑来做的搜寻,但是电脑它不是提供知识,它只是一个常识的来源,要得到知识你还是要回到学校,还是要回到老师面前,因为你只有在老师、在同学的环境里面你的知识才可以得到完整,而不是因为通过使用电脑。

  我们不能说因为现在的媒体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你是一个资讯媒体,其实就是大量地在发散资讯,当要谈媒体文化的时候,媒体文化不是用资讯的量来做积累,应该还是从它的质看出价值。就像我在上海的时候一个画廊讲,他说现在很多的媒体最大的问题就是都把关注点集中在价格上,反而忽略了价值。有媒体统计过,给读者讲什么东西他会记得,你跟他讲印象派怎么样,张晓刚怎么样,他不会记得,可是你告诉他张晓刚卖了几千个万,他就会记住这个人或这张画。我们那个时候真的做过这个统计,发现读者很容易记忆价格,可是对价值很模糊,他没有多大的兴趣。你会记得一个放烟火的蔡国强,可是你不晓得他为什么要放烟火,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我们有这么多的媒体渠道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讯息的时候,你觉得大家对美学有更好的认知吗?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