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笔墨一直是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最高境界,黄宾虹的“五字笔法”与“七字墨法”影响了几代艺术家,他们也曾经尝试去实现改革中国画的想法,但都被中国画的笔墨所束缚。徐悲鸿也只是在人物造型与空间透视上吸取了西方绘画的特点从而作了些改变,但在笔墨表现形式上仍未真正革新。而作为对传统中国绘画有着深入研究的吴冠中先生,却对中国传统笔墨的创新作了大胆尝试和改进,并取得了成效,为艺术家对笔墨研究和探索提供了可操作性的依据,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有目共睹,中国画家正在努力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要完成这样的过程,艺术家须有国际化的大视野,装载大美术的观念,站在世界文化的背脊上,去体验挖掘中国画的笔墨语境,完成作品的视觉成效,在满足内在情感抒发需求的同时,让自己的心境也得到升华。单一的程式化笔墨已无法去表现现代化的物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承载现代语境的能力。为此,基于笔墨的独立品格去超越传统笔墨规范是必然的,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结合本土文化的特性,充实中国画笔墨的内涵,使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注入更多的活力,同时也扩大了中国画形式表现的范围,提高其国际关注度。尽管如此,在根本上却不会动摇中国画的笔墨立场,从而使作品完成由书法性、书写性逐渐向表现性的转化,实现现代文化符号的改革重组,创造笔墨语言的新境界。
如何将中国画的笔墨准确地表现当代人的视觉审美,是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的新课题。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去继承传统,因为这样无法实现由传统笔墨向现代形式转换的创新,也无法完成发展传统的历史使命。
笔墨是一种手段和表现方法,它只是实现艺术家思想的一种途径,并不是思想本身。以笔墨精湛与否来决定作品的好坏是不正确的。绘画是综合性的问题,最终是以表达思想情感为目的。社会在不停地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长期在新的教育背景影响下,文化立场的改变也是必然的。现代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与古人已有很大的区别,而观察的方法变了,表现形式没有不变的道理。旧的观念和思考方式已经无法解决新问题的时候,那就需要重新想像,艺术表现的形式问题也是如此。
二我作画注重表现,注重情绪的宣泄,在注重对境界表达的同时,追求表现对生活的感悟。甚至不受物象的制约,加强更多的主观性;甚至将技法抛之脑后,全然不顾——在激情爆发之时,下笔即之。布局也随情感喷涌而变幻。在作画表现过程中,艺术家会用鲜明直接的手法把对自然的体验、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具体的笔墨、构图与造型,并不断地把握笔墨节奏、韵律,尽可能的将激发出来的情性表现到极致,最终达到形式和视觉上的最大满足。
我毕业于美院工艺系设计专业,而后也一直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学习经历、社会阅历潜移默化地在影响我对美术新观念的认同,直接融入到我的审美意识之中。以这样形成的心境去感受大自然,再把感受在绘画创作中充分的流露,是我创作的营养源泉。在力图表达理性而自由的美学境界时,我更强调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感觉,因为这种感觉产生在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承载着对艺术的理想与追求,而将这种艺术感觉直接融入画中,能以特别的绘画语言与观众达成新的互动。真情的流露才有魅力和生命力。艺术家的感受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而高于生活。这种感受能给人激情和灵感,继而带来艺术的感染力。
我反对艺术家只会援用传统的陈词滥调,仿佛在古人的画里找画;主张运用自身的独立思考,发挥其艺术创新的能力,并不去刻意规范自己的专业行径和用一种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程式化表现的作品有时也会笔精墨妙,但因为少了情感,故使得作品苍白无力,更无法感染他人了。
创作是艺术家的有感而发,需有别于古人,异于同道。艺术家要敢于超越自己,大胆创造从未表现过的甚至陌生的图式结构,不断的展示出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笔墨语境。人的欣赏态度或情趣,多数会对陌生的、新颖的图像形式更青睐和关注,陈旧俗套的作品只能给欣赏者带来厌倦和视觉上的疲劳。不断追求新的表现形式,新颖的图式语境,才是真正艺术家追求的境界。
讲创新,关键在于创新的人懂得艺术规律所在,理解了与时俱进,真正的创新才会开始。如将艺术的表现形式当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它必有消亡之日。尤如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和傍晚缓缓下坠的落日,只有正确的面对日落,才会真正的享受黎明阳光的喜悦。
作者:高泉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