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谈孙竹篱的山水画

  一天,有位朋友从温江来电话,告诉我他又买下几幅孙竹篱的画,其中有一幅山水《十月先开岭上梅》。回到西昌,他又打来电话,说他已把其他的画留在成都装裱,唯独带回这幅山水,所有看到这幅画的人(包括懂画的、不懂画的人)都只说了一个字:“好”。

  我看到这幅《十月先开岭上梅》的照片时,就认定这是一幅上品之作。此画横式,画一墩墩大岭,一瀑飞泻,岭上梅树疏斜,千树万树,红透千岭,山下留白,仿佛云烟缥缈,岭上梅色莽莽,意境旷远,让人一望而满心喜气,生意勃然。

  再细看用笔,大笔淡墨刷出山骨苍苍,起伏跌宕,浓墨随意点苔醒眼,极有节奏。岭上梅树浓淡疏斜,曙红点梅亦浓浓淡淡,随意转远,整幅画墨气淋漓,看似草草无心却落笔成趣,一气呵成而风骨清简。

  根据邓文华先生整理的《孙竹篱先生年表》可知,孙竹篱画山水多在1977至1978年之间。因办德阳美术学习班,同学员一起到白马关、罗江一带写生。又与画友结队作剑门蜀道之游,历清风峡、明月峡。因蜀道之难,画友渐次离去,先生意犹未尽,继续在大巴山的大滩写生,日听嘉陵山水清音,夜沐巴山明月浩瀚,归后作《细雨骑驴入剑门》《峡江帆影》等山水画。这时期是先生71、72岁之时,《十月先开岭上梅》就作于1978年。

  这之后孙竹篱也只是偶作山水,非常之少,有一个题材他多次画过,就是《剑门关》,他78岁时还画过,1984年他就曾画《剑门关》大幅和小幅册页。这一年,他画《剑门关》,大笔饱含浓墨,在画幅左上角顶天开势,只见笔锋飞落,入纸开花,数笔成峰,墨韵天成,又浓墨勾线,画半阁倚壁,画的下半部却用大草横题长诗,如大块石壁,中部留白仿佛白云横断,将山势推远,托出剑阁的奇雄与险绝。题画诗写出游剑阁时的心情:

  为觅名山不计程,正逢秋雨剑门行。

  云连皇柏参天绿,石溅飞泉万壑鸣。

  七十二峰狭一阁,二十四代据屯兵。

  予今履杖穷幽境,无数奇葩杂鸟声。

  整幅画是孙竹篱疏放清简性格的表露,也是孙竹篱对简笔山水的探索。我又想:“为什么孙竹篱画山水以简笔为主?”转念想起陆俨少先生曾谈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往往看到山水画家,偶作花卉画的老框框,自出新意,别饶奇趣。但是花卉画家,如作山水,多不入格,其故何在?我的不成熟体会:山水画用笔变化最多,点线上有了功夫,用在花卉上,好比有了五千兵,只用三千,自能指挥如意,绰绰有余。花卉画上点线用笔变化较少,用来画山水,好比只有三千兵,却要当五千用,以少用多,当然捉襟见肘,使转不灵。而且在画史上每有山水、人物、花卉三者兼工的画家,一般也是花卉最好,山水最次。”(陆俨少话语录)言之有理,这也许是孙竹篱少画山水的原因吧,不过,这仅是陆俨少先生的一家之言,我想他也不会否认花鸟画家偶作山水,也一定有高妙落笔成趣者。不过那时孙竹篱毕竟已经七十多岁了,再大量画山水,谈何容易,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缘于此,他的山水画,真是他一生中稀有的珍品。

  孙竹篱是一位花鸟画家,极少作山水,偶作山水,亦是一时有感而发的乘兴之作。虽仅数幅而已,却幅幅奇笔成趣,足见其珍。他的山水追求真率清奇,简朴大气,高旷简远的境界。

作者:江罗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