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所谓“意象”,即“立象表意”;其所要表达的最高宗旨,也是中华文化的最本质思想观,就是“天人合一”。遵从《易经》的象征性思维,这里的“天”与“人”,不仅仅代表了自然和人类这一狭意的概念;同时,体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即“动”与“静”,“阴”与“阳”。因此,此“意象性”所体现的,不仅要理解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也要理解为“阴阳合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涵括万物。“意象”的终极目的,是体现太极的理念:“一生万物,万物归一”。
正因为“意象”不是外来的,是自古有之的,是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根脉。于是这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同样带给中国意象派画家们巨大的挑战。面对演化了几千年,无论是在构图、选景、立意、笔墨上都将“意象”体现到了极致的中国传统艺术,现代的艺术家们怎样给观者带来新鲜的体验?怎么样给传统“意象”注入现代的血液?
在油画家周平的艺术世界里,我们看到了画家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观点;那就是:在传统国画意象图式中,融入西方现代色彩语言。丰富的色层和冷暖对比是油画的标志性语言。用色彩语言解读意象,首先是要对色彩语言的进行意象式解构。
在色彩中,“冷”与“暖”是个永恒的对立,它们就是“阴”与“阳”,画布上所见的一切,都可以看成这一“阴”一“阳”调和的产物。
作者:庐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