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当代花鸟画坛上,齐辛民是继崔子范之后涌现出来的又一位优秀的大写意花鸟画家。
齐辛民原名齐新民,1935年生于山东淄博农村,1986年调入淄博画院成为专业画家。在此之前,他于1958年考入山东艺专(山东艺术学院前身)美术科,1963年毕业后多年在基层文化馆工作。因家里人都是农业户口,齐辛民过着半农半工的生活,他于乡亲们同甘苦,共欢乐,对农民的方方面面,对家乡的山水草木异常熟稔,对那里的禽畜鸟兽也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待人接物憨厚淳朴、不善言辞,但内心感情极为丰富,尤其热爱美术事业,即使在基层工作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坚持进行美术创作,涉及国画、年画、连环画、民间剪纸等。有的还参加过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也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与神俱来的艺术天赋与长年累月的生活积累,为他日后从事大写意花鸟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辛民调入画院时已年过半百,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已经初见成效,美术界获得空前民主,画家的创作获得充分的自由。当时,85新潮青年美术运动蓬勃兴起、轰轰烈烈,成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有论者认为,这是我国美术界乃至全国人民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国门打开之后产生的必然现象。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艺术如潮水般涌来,使闭塞多年的中国画家眼界大开;各种新潮艺术观念与传统观念产生激烈冲撞,使美术界空前活跃,对于这场运动自始至终虽然反应不一,但它对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的。回过头看,西方现代观念对齐辛民的大写意花鸟也具有潜在影响。有了创作自由,有了思想解放,才有他的艺术探索的成果,才有他的艺术成就。例如他画的群鹅,完全可以与现代派绘画样式媲美,画面不画背景,以水墨为主色,配以题识,完全是东方意味;但在鹅的造型手法和形象上,又吸收了西方抽象绘画的律动之美,桔黄色点出鹅的喙于噗,极为醒目传神,令观者看到的是奔走舞动。仿佛听到鹅的欢叫声音。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里有两幅鹅的作品极为精彩,一幅题为《湖畔》,一幅题为《神似胜于形似》,不但是整本画集中的扛鼎之作,如果把它悬挂在任何一个展览会上,都会被内行的观众拍案叫绝。这两幅作品,真正体现了中国写意画所提倡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与“不似之似,乃为至似”(石涛语)的美妙境界,充分体现了大写意画法的艺术魅力。
齐辛民画猫也有独到之处。猫的形象既不写实也不抽象,而是高度夸张概括,突出猫的神气,造型奇特,风格独具。他创造的是一个“似与不似”的艺术形象,并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现实生活中,猫是老鼠的天敌,人类的朋友、宠物,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欢它。邓小平同志“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名言,阐述了世纪伟人主张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的治国方略,同时也给猫这一家喻户晓的小动物提升了知名度。齐辛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深深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极大地激发了他画猫的创作灵感。齐辛民在画面上题的“一言黑猫白猫论,百废俱兴转乾坤”,抒发的就是对世纪伟人由衷的感激与崇敬心情,堪称小题材大意境。他画猫的面部重点突出猫的眼睛和眼神,红红的嘴唇使猫的神态像小女孩一般,猫的胡须减少到一边三根,而是用粗硬老辣的笔法,从而使他笔下的这个形象产生了冲击力和感染力。猫的目光炯炯有神,与观画者形成对视,大都采取站立的姿势,凝视久之感到这些小动物似有人类的表情似的,好像幼儿园里天真活泼的儿童;依偎在一起,瞪圆警惕的大眼睛、又像怯生生的小女孩,对周围的环境既向往又陌生。那副《夜色静悄悄》画的是一只睡在房上的小白猫,闭着眼睛,憨憨的、软软的、毛绒绒的,使人看了感到心疼,抒发的是一种安定祥和的诗意,体现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表现力。他还在一幅画猫的作品上以调侃的口吻题到“不管黑猫白猫,不捉老鼠非好猫”,感到作者是在跟自己的表现对象在对话,又像是一位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一般,画家在作画时已经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作品之中了。前人所谓“物我两忘,出神入化”指的就是这种状态吧。
在齐辛民的大写意作品中,山羊题材占有较大比重。这些羊或伫立于山岗上、或穿行于树林之中、或出没于芦苇草丛之间、游走于河边湖畔,姿态、角度、神情各有不同,有的迎面而来、有的奔向画面深处。小羊羔天真可爱,老山羊目光深沉游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羊为六畜之一,它那温驯善良的天性,给人以好感,在北方农村山乡,与广大农民的生活密不可分。齐辛民画羊,还有更深刻的少年情结;在他六岁时,母亲为他生下最小的妹妹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为了养活初生的孙女,爷爷专门买了一只奶羊给辛民的妹妹喂羊奶,希望救活这一幼小的生命,但是天不遂愿,最终小妹妹还是不幸夭折了。成为齐辛民心中永远的痛,刻骨铭心的记忆,使齐辛民对山羊怀有一种既敬畏又复杂的感情。每次作画都令他勾起往事的回忆,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在他笔下画出的那种羊的眼神,仿佛透露出一种迷惘忧郁的淡淡哀愁,使人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联想,以致久久不能忘怀。这就是齐辛民画羊题材的独特之处。
2004年8月,齐辛民携爱人秋萍定居北京,从农家子弟变为专业画家,从乡间到京城,齐辛民的人生轨迹与当年的白石老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有一方闲章,印文是“吾学白石衰年变”,表达了他对白石老人的敬仰与崇敬。当然,他也牢记白石老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名言,着重学习和发扬白石老人的独创精神,扎扎实实地走自己的艺术之路。齐辛民迁京时已近古稀之年。按孔子的话说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为人处世和自我保健等方面“不逾矩”是应该遵循的;但是,搞艺术必须既要“从心所欲”也要有“逾矩”的精神,如果处处“不逾矩”就不能突破前人,就不能创造。就只能邯郸学步,就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与艺术面貌。获得了思想解放的齐辛民,决心以大刀阔斧之笔、喷涌四射之墨、丰腴浓艳之色、雷霆万钧之力、无法无天之胆、旁若无人之状、排山倒海之势;在名家辈出、高手如林的艺坛上踏出一条新路。
首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注入了色彩。画中盛开的牡丹,摇曳的紫藤,浓艳欲滴的雁来红,金黄灿灿的菊花等花卉自不待言。他在雄鹰、山羊、孔雀、飞鸟的背景上,大胆地使用红、黄、蓝、紫等大片的色块,多以斜势方笔,将现代油画、水粉、水彩、版画的一些技法,适当地融合到作品之中,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扩大了画面的空间层次,形成了电影海报与宣传画般的视觉冲击力。为了突出鸟的形象,他常常用红色画鸟的喙、爪、眼圈,在一些画面上,鸟只是生命符号,传统画论中“水墨最为上”的观点,被齐辛民勇敢地突破了许多。
第二:在齐辛民的作品中,增强了飞鸟与走兽的动势。在花木竹丛中飞出的群雀,只画出约略的身影,朦胧模糊的双翅处在振动之中,奔腾的野兔,跳跃的松鼠,使得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充满生机。那开屏的孔雀,展翅回眸的雄鹰,啄食的雄鸡,无不带有鲜活的生机,夺人的气势。反观当下一些花鸟画作品,愈来愈洗碎繁琐,照相式的描摹徒具皮毛,毫无生气,令观者提不起精神。因此,齐辛民大笔墨有分量、有气势的大写意作品,尤其值得关注。
第三:在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中,齐辛民也做到了“致广大,尽精微”。从画的幅面来说,他可以连续绘制丈二、丈六、丈八的巨幅大画,这既需要动力,也需要提体力、魄力、创造力;也能绘制斗方、册页、扇面等小品。大画讲究气势,其中细节,局部还要耐看;小品讲究趣味隽永,还要小中见大,格调高雅。也有人说齐辛民的小品画更精致、更耐看、更有意境。反观当下画界,有的作者能大不能小,有的热衷于“百米长卷”。有些商业性展览规定参展作品“一律六尺”,而对画面内容则“不限”。因此,大而无当、粗制滥造的作品屡见不鲜;也有的作者只能小不能大,大多由于书法功力的欠缺,思想境界狭小,描抹涂擦,偏好“制作”,其作品往往缺乏感人之处。齐辛民的作品当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他的笔墨老辣苍劲、气势夺人却是有目共睹的。2012年6月,有关单位在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举办了“齐辛民艺术大展”,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对齐辛民大写意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建议。齐辛民致答谢词时说了这么一段话:“现代人喜欢豪放,喜欢自由,喜欢无拘无束,喜欢淋漓痛快,甚至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可以为所欲为。这是现代人的心态,是一种精神不管画什么内容,画面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就是一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齐辛民是不善词令的人,但他的这段话,既朴素又明白。
——时在癸巳新春元宵节后撰于怀鲁思齐斋
刘龙庭
作者:刘龙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