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由萧海春先生主讲的刘海粟 (雅昌指数59↑) 美术馆“静远雅集”第三回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继11日第一场精彩授课后,第二场于18日下午2:00在美术馆二楼开讲。同第一场一样,现场满座,多数人站立听讲。
萧老师继续讲述中西方山水画的差异:
1、西方山水画人与情感是分离的,找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写生和功能的体现。
2、中国风景画人是可以走进去的,将环境、自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是可以沟通的,讲究意境、注重统筹。
3、中国画到了董其昌阶段,不仅表现为看得见的风景,更要表现意境,“水墨”为止。
紧接着萧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艺术生涯成长、创作之路:
美院毕业后,在艺术雕刻厂工作30多年,专心雕刻艺术,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自幼喜好绘画,雕刻之余,坚持画画。
绘画坚持二点:讲究意境、来源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检验画的水准。
85兴潮后,由古装传统体裁的画逐步演变为山水画。
80年代初,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到西北游历,体验生活,边写生,边创作。写过反映西北体裁的文章,“黑山水”成为他人生的拐点,当时因萧老师反映西北现实写照的作品,在中国刮起了一阵“西北风”。
萧老师阐述了绘画与教书的关系:绘画讲究随意性、天空海阔;教书讲究逻辑性。
学绘画要从一根草、一棵树最简单、最基础入手,慢慢由简入繁,也可以写生、写意,通过临摹掌握绘画的基本功。
从多瑙河边的树讲到印象主义,分析的传统与现代山水画的关系,强调了走进传统,把它打穿,就是提升,在提升中不断探索发展。
讲座期间,萧老师精彩、幽默的授课时常被观众们掌声打断。结束后,大家都久久不愿离去,纷纷表示,来美术馆听这样的讲座“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