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杭春晓观看“南风北韵——郭志光艺术作品展”

  5月1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春晓来到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南风北韵——郭志光艺术作品展”参观。

  在《劲节》、《和气》、《花好月圆人长寿》等作品前,郭志光向杭春晓介绍了自己取法“八大”、吴昌硕、潘天寿等前辈名家构思、创作的细节,分享了从写生稿到创作草图,再到完成作品的创作体验。杭春晓称赞郭志光先生的作品“既有局部又有整体的统一性”、“有名家余韵又有自身风格”,尤其是对仙人掌等出现于其作品中的新物象表现出高度关注。

  杭春晓说,中国画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中,面临两个难题,其一,为中国画逐步向表现生活、表现现实迈进,在这个大语境下,花鸟画较人物、山水而言,表现空间受到了一定制约;其次,晚清碑学兴起后,在笔墨用法等方面所给予的花鸟画“新语言”,经过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的吸收发展,形成了很好的方法、方案,并达到一定高度。

  杭春晓认为,围绕上述两个“困境”,一种出路在于回到精神世界中,把物象变成内在的体验和象征;另一种画家,更执着于在已有的方案或语境下寻求突围,郭志光先生属于后者,并以切身实践给出了答案。例如,其作品中秃鹫与赭石的布局,更多运用草木等“冲撞”画面布局的完整性;鹰鹫的处理,并非以墨色渲染,而是注重墨韵之间的空隙,就是学习潘天寿但不刻意模仿的表征。

  谈及郭志光作品中出现的仙人掌等新物象,杭春晓认为,新物象如何入画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创作中一直探讨的问题。在以符合中国画自身语汇的体验方式概括新物象层面,郭志光先生的作品中已经展现出自己的方法,如果形成自觉的笔墨语言,必然对当下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提供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杭春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